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怡同志在《略论以工补农》(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年第1期)一文中对以工补农的必然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证,笔者存在不同的意见,现陈述如下,与刘怡同志商榷。第一,笔者申明本人所指的“以工补农”与刘怡同志所论述的“以工补农”具有相同的意义。农业发展的力量薄弱几乎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现象,因而许多国家都曾对农业进行过援助。  相似文献   

2.
《经济问题》1982年第8期载陈昕同志《马克思并没有把“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正确地指出把“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连在一起讲的是斯大林。但是作者认为斯大林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是不对的。本文谈点不同看法,和陈昕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3.
<正> 拜读了钟朋荣同志的《货币与资金“体外循环”的效应》(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0期),很受启发。但我认为文中的一些观点值得商榷。 1.现金能否成为中央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 钟朋荣同志认为“货币由‘体内循环’转化为‘体外循环’既不会减少银行系统的资金来源,也不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因而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存款是专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人们将存款转化为现金,是将专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转化为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整个银行系统的资金来源并没有减少。”  相似文献   

4.
当前,鉴于能源紧张,环境退化等问题,国内外学术界正处于生态热中,刘巽浩教授于1987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农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上提交了《生态农业口号的利与弊》论文,认为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是“弊大于利”应“不急于搞”。随后将此文稍加整理,并以题为:《保护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发表于1987年12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文章中的某些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6.
读了沈士成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积累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数量关系的公式应当修正》,得到教益。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向沈士成同志请教。沈士成同志把我提到的积累率与经济增长率数量关系的公式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注明了时期,并作了推演,从而得出结论。这个公式的两边不相等,不能成其为等式。为使其成立,还作了修正。  相似文献   

7.
《经济问题》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载杜明同志《谈谈“按劳分配”与“各尽所能”》一文(以下简称《杜文》),提出必须“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统一的分配公式贯彻执行”这一观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人民中首先是全国青少年中普及道德教育,这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内容。道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使人们掌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标准,增强判断是非和评价善恶、荣辱的能力,提高按照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的自觉  相似文献   

9.
<正> 朱嘉明同志在《经济研究》1987年第10期发表了《评科尔奈“非瓦尔拉均衡论”》一文(以下简称朱文),对科尔奈的短缺均衡思想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某些独到的见解。这说明我国经济学界正从前一段时间的“科尔奈热”转向冷静的思考,从开始的编译、介绍走向深化研究。朱文的有些论述读后令人受益。但是,朱文对与论题有关的一些主要概念,由于理解不够确切,因而不少评论难免欠妥和失误。本着学习求知的精神,本文提出一些可能不成熟的想法,求教于朱嘉明同志和科尔奈思想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相似文献   

10.
新近,周厚强同志的《秦士伍的身份及其阶级属性辩析》一文,对秦“土伍”的身份和阶级属性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士伍”仅仅是指“尝有爵而被夺去爵位的人”。笔者认为周文的立论和取证都是可以商榷的。 一 史书上有关“士伍”的记载,最早的见于《史记·秦本纪》:“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如淳注“士伍”说:“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史记·白起列传》对此事的记载类《本纪》,然未作注。较迟的见于《汉书·景帝纪》,“吏迁徙罢免,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土伍,免之。”李奇注云:“有爵者夺之,使为士伍,有位者免官也。”颜师古则注说:“此说非也。谓夺其爵,令为士伍,又免其官职,即今律所谓除名也。谓之士伍者,言从卒之伍也。”又见于《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大夫但、士伍开章等七十人,棘蒲与侯太子奇谋反”。  相似文献   

11.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3期刊登的霍俊超同志的文章《不能把“价值决定”直接等同于“价值规律”》,很受启发。该文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价值决定”的涵义,论证是有力的。但是,对于什么是价值规律,该文却只字未提;何以“价值决定”不能和价值规律等同,该文也并没有阐明。“价值决定”究竟能否等同于价值规律呢?正确地表述价值规律无疑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下面仅就价值规律的表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读了《经济研究》1985年第1期刊登的万解秋撰写的《价值、理论价格、现实价格序列问题初探》一文(以下简称万文),颇受启发,但是其中有些提法和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万文在论述价值与价格的序列及其关系时,首先对价值序列作了简单的表述,认为“以价值为中心的范畴序列”为: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晏智杰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不存在所谓三个暗含的前提条件。1、商品价值是在交换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自发地形成的。没有价格波动就没有价值;价值只能形成于价格波动中。所以实际交换的条件不可能分析商品价值,只有发展了商品经济才是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2、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创造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先进的生产设备不过提高人生产使用价值时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生产资料因此也会创造使用价值。由于生产资料不会创造使用价值,所以它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利润,从而不存在马克思对生产资料所谓“不必付出代价“的假定;3、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它只是量的差别,不存在质的差别,所以抽象劳动本来就没有科技含量。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价值论无关,但劳动价值论可以正确说明这个改革。  相似文献   

14.
<理论动态>2001年3月30日刊登了邹东涛同志的一篇文章--<制度是更内核的第一生产力>(以下简称邹文).  相似文献   

15.
开展学术争鸣,是探讨真理、提高科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真理愈辩愈明。本刊过去在这方面,没有发表过争鸣的文章,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这次选登三篇,希望踊跃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读了《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6年第5期王一兵同志《刍议我国应逐步建立跨国公司》的文章,引起一些思索,对《刍议》(以下同)中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王一兵同志商榷,以求指正。 跨国公司的本质特征 《刍议》说:“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它象一头多角怪兽,跨越国界,通过对外直  相似文献   

17.
<正> 晓亮同志在《清除“左”的干扰,促进私营经济健康发展》一文(见《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2年2期,以下简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不仅涉及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也是比较敏感的现实问题。其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晓亮同志说:“以往有的学者把我国商品经济的性质分为几大类,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私营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个体经济是小商品经济,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不能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不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晓亮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既包括公仃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批评把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全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党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无论从理论逻辑或历史事实来看,绝不能把我国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同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否则,必然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和倒退。  相似文献   

19.
<正> 胡瑞梁同志是我所敬重的老经济学家。近年来《经济研究》先后发表了他的三篇有关劳动力商品问题的力作:《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载1987年第12期,以下简称《一论》)、《论劳动力价值、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化的历史意义》(载1988年第1期,以下简称《二论》)、《关于劳动、所有制和等价物交换的一些理论问题》(载1989年第1期,以下简称《三论》)。再三研读以上“三论”,我感到作者在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中独树一帜,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又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  相似文献   

20.
王俊锋同志在题为《“差额控制”与货币供给》一文(见《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以下简称《王文》)中提出:在现在实行的“差额控制”货币供给制度下,“信用膨胀是这种货币供给制度的必然产物”。这就是说,“差额控制”必然产生信用膨胀。我认为:这一观点不仅在理论上说不通;而且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也并非必然如此。所谓信用膨胀,实际上专指银行信用。这里有必要先明确它的含义。对于什么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