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运用。新制度不仅严格限制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 ,扩大了计提财产减值准备的范围 ,而且在修订准则中明确规定 ,在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对于非正常的经营业务交易不确认收益 ,只确认损失。  相似文献   

2.
企业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期末要对各项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并按照除去减值准备的金额计提折旧或摊销资产价值,但根据税法规定,各项资产计提的准备项目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之前扣除,本文对在提取减值准备当期,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恢复、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顷的资产减值准备等情况时的纳税调整处理进行了集中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一、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利润的增长、为了保证增股配股的需要,滥用谨慎性原则。滥用谨慎性原则表现在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为准备上市的公司进行修正资产,增加企业利润,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达到调节利润和资产净值,以达到募集资金的条件。有部分企业经营者为了以较低的代价进行内部人收购,通过利用谨慎性原则高估损失、负债,低估收益和资产,人为压低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4.
所谓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但是在会计实务中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还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5.
浅变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谨慎性原则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广泛应用,回顾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针对该原则在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立减值准备的备查制度,对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应明确规定其定期期限及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等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前提是出现资产减值迹象。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使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进一步完善,保证了企业利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所谓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但是在会计实务中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还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8.
就谨慎性原则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广泛应用,回顾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针对该原 则在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立减值准备的备查制度,对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应明确规定其定期期 限及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等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再建工程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要遵循谨慎性原则,正确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表现得优为突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再建工程减值准备等新的会计科目出现,及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12.
潘晓梅 《商业时代》2005,(33):44-44,62
《企业会计制度》对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作出了相关规定,更好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这些规定在执行中存在问题.本文分析了现行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正或会计操作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3.
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在会计行业中,会计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导致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的不确定性风险信息的揭示越来越重视,所以谨慎性原则已经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到会计工作中。本文从谨慎性原则的涵义进行论述,对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方面的应用作了分析: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接着对其在应用中的两面性作了相关论述,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正确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谨慎性原则相关条款的可操作性、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冲突的解决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避免过度谨慎、要与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张培霞 《商业科技》2011,(9):132-132
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表现得优为突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再建工程减值准备等新的会计科目出现,及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人员遇到了越来越多的业务事项是原来从未遇到的。本文结合实际抛砖引玉的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核算中,主要应用于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债务重组方面。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真实性原则以及历史成本原则存在较大冲突,并存在主观性。为使谨慎性原则得到更加科学的应用,应通过试点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使用顺序,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加强审计监督力度,规范会计行为。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会计估计的随意性,为了进一步用好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本文主要从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三个方面论述了谨慎性原则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7.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问题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制度》为了全面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资产至少定期或在年末进行检查,对其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减值准备处理。这对那些计提减值准备而不需要摊销的资产(如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等),其核算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言,既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正确计算折旧或摊销额,因其价值补偿有了两个渠道,会计上就面临一个问题: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的确定。对此,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未予明确规定,笔者以固定资产为例,对上述问题谈点认…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会计制度》为了全面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资产至少定期或在年末进行检查,对其可变现净值低于帐面价值的部分,作为减值准备处理。这对那些计提减值准备而不需要摊销的资产(如应收帐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等),其核心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言,既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正确计算折旧或摊销额,因其价值补偿有了两个渠道,会计上就面临一个问题,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的确定。对此,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未予明确规定,笔者以固定资产为例,对上述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舒 《商》2013,(17):194-195
随着我国金融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要求股改商业银行需要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执行尚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本文分析商业银行施行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实既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也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留下空间。为防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实,应健全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把握好谨慎性原则,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尤其要加强资产减值准备的外部专业评估,提高减值准备披露的清晰度,为合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提供制度保证,以有效地避免制度性虚盈实亏,确保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为经营者的审慎经营以及投资者的谨慎决策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