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受冷空气影响,上月下旬大多出现降雪和冰冻天气。目前,杭州市气温明显下降,而鱼类正处于越冬期。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各地水产养殖户应积极做好生产管理。一、加强池塘的清淤消毒工作池塘淤积是限制鱼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引发鱼类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淤泥中存在许多寄生虫 相似文献
2.
淤泥中存在许多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在水质环境恶化时,易大量滋生蔓延,导致鱼类疾病的暴发和流行。特别是养殖多年的老鱼塘、死水塘、漏水塘和塘底淤泥过厚的池塘,要利用寒冬空闲的时间,抽干池水,经太阳曝晒和冷冻后挖去过厚的淤泥,铲除杂草、加高加固塘埂。同时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及敌百虫等药物彻底杀菌消毒。 相似文献
3.
寒冬季节,气温明显下降,时而出现冰冻天气。而鱼类正处于越冬期。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提醒各地水产养殖户应积极做好寒冬期的管理。
一、加强池塘的清淤消毒工作
池塘淤积是限制鱼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引发鱼类疾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养殖多年的老鱼塘、死水塘、漏水塘和塘底淤泥过厚的池塘,要利用冬季空闲时间,抽干池水,经太阳曝晒和冷冻后挖去过厚的淤泥,加高加固塘埂,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及敌百虫等药物彻底杀菌消毒。 相似文献
4.
春末夏初气温逐渐升高,鱼类活动活跃,食欲趋旺,而此时由于天气变化较大,水温常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易导致水质突变。因此这段时间是养殖氩类病害和缺氧泛塘多发季节。做好这一阶段鱼类养殖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本、龟类成活率、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笔者现根据我县许多养殖户成功经验和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水产养殖经验,谈谈这一阶段鱼类养殖管理技术及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捕大留小放养不同规格或相同规格的鱼种,饲养一定时间,分批捕出一部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类,而让较小的鱼留池继续饲养,不再补放鱼种。二、捕大补小分批捕出食用鱼后,同时补放鱼种或夏花。这种方法的产量较上一种高。补放鱼种,视规格大小和生产的目的,养成大规格鱼种。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正> 经常保持鱼塘水质清新,不使其过度污染,并保证鱼塘水中有足够的营养及溶氧,使鱼类能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加速鱼类生长的重要条件。如鱼类生病、缺氧泛池等异常多半是因水质不良所引起,特别是高温的夏季尤为明显。因此,常观察池塘水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是 相似文献
7.
8.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池塘养殖单位产量的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阶段,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时期,尤其是精养鱼池,要实现稳产、高效,笔者认为水质调控、改良已成为该阶段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正>在池塘养殖中,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有害藻类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现将池塘中几种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介绍如下:一、青泥苔青泥苔是丝状绿藻(双星藻、转板藻和双星藻科的水绵)的总称。春季随水温的上升,在池塘浅水处开始时萌发,早期象毛发一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做好虾池的前期准备,合理放养虾苗 青虾属底栖动物,耗氧量高,不耐低氧环境,游泳能力差,喜欢栖息于浅水区域、集群爬行于池边滩脚及维管束植物较多的地方。池塘面积2—4亩为宜,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池水1—1.5m之间,坡比1:3,池底淤泥20cm,池底平坦,进排水安装密眼网袋。放虾前10天,虾池用生石灰(每亩100kg)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3天后注水50cm,施发酵粪肥(每亩100—200kg)培育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7月中旬至8月初放苗,每亩放5—6万尾,规格为1—2cm。在放苗后20—30天,每亩投放100g左右鲢、鳙各30尾,用以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12.
<正>一、生物学特征泰国笋壳鱼,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该鱼原产于泰国、越南等地,属肉食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砂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性情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适温范围18℃~33℃,最适温度25℃~30℃,22℃以下停止摄食,12℃以下死亡。适宜pH值为7~8.5的水体及15‰的咸淡 相似文献
13.
<正>黑尾鲌又名大白刁、黑尾刁,是长江中上游特有的野生经济鱼类。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耐运输,好加工,在市场上倍受青睐。该鱼为中上层鱼类,具有性情温驯、适温范围广、耐低氧能力强、食性杂、生长速度快、抗病害能力强、养殖成本低、易人工驯养等优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随着黑尾鲌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该品种为广大养殖户所喜爱,现介绍黑尾鲌池塘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黑尾鲌的池塘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两种。一、池塘主养这种模式以黑尾鲌为主要养殖品种,为了改善水质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相似文献
14.
15.
<正>一、及时换水池塘水质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鱼类的健康和成活率。池塘水质经整个冬季的越冬生产管理,各有关理化因子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肥水塘或大水面养殖的水体,氨氮含量远远超出正常渔业生产用水标准的几倍,甚至更多,这样养殖鱼类就会产生浮头或出现狂游现象,如不及时处 相似文献
16.
<正>1.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1鱼种放养前严格清池池塘淤泥过多,使池水变浅,水体空间变小,削弱了池塘保肥、供肥和调节水质能力;淤泥中大量的有机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有机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毒,抑制养殖生物的生长;淤泥中有很多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劣时,生物机体抗病 相似文献
17.
18.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1)——草鱼和青鱼疾病(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病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科学。虽然医学、兽医学等都有了相对悠久的历史,然而鱼病学的产生还是19世纪的末叶。其英文名也是由希腊字ichthy—鱼、patho—痛苦、logos—学问而来的(Э.M.Дяйmан,1954)。鱼病学(Ichthyopathology)是研究鱼类等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