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理性经纪人假说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所有者对经营者始终存在“提防”心理。在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中,主要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单一地研究所有者对经营者以股票期权为主要方式的约束激励制度。但这种约束激励制度在解决代理问题上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论述现有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方法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研究公司治理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商业银行制度下,银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要求所有者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扩大自己的利益.本文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采用动态博弈方法建立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模型,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薪酬体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责任风险不一致,代理人存在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动机和可能。正确选择激励约束主体将对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发挥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以及弱盈利能力备受人们关注,对其弱盈利能力,大多以产权为着眼点。然而,金融行业价值的增值主要依赖人力资本而不是物质资本。除产权、宏观经济条件等原因外,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吴效表现的分析,还应该深入到其内部经营管理中,尤其是针对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因素——银行经营者。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它是典型的多级委托代理组织。银行行长只作为代理人经营银行资产,存在着事实上的委托代理关系。行长在经营中存在道德风险,委托人与代理人效用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本文从经营者激励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降低其道德风险,提高经营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公司中,处于各权力关系中心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即所有者行为人对经营者的监督以及激励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从委托人对代理人监督的角度出发,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模型,二者之间的分析关系及其相关因素,其结论为公司治理目标是减低所有者的监督成本,使经营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概率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公司中,处于各权力关系中心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即所有者行为人对经营者的监督以及激励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从委托人对代理人监督的角度出发,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模型,二者之间的分析关系及其相关因素,其结论为公司治理目标是减低所有者的监督成本,使经营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概率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7.
刘艳萍 《商业科技》2008,(24):61-61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有助于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规避短期行为而更多关注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文中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对股权激励机制进行博弈分析,说明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根本特点是在产权结构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不对称,不可避免地产生信用风险,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以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逆向选择,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信用风险管理之间由此产生博弈关系。健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实现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股东大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产权管理体制,完善外部监管配套措施,加强信息披露,实现资本充足,可有效管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有助于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规避短期行为而更多关注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文中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对股权激励机制进行博弈分析,说明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袁媛 《商展经济》2022,(8):95-97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通常是实际所有者与管理者不是同一人的状态,即两权分离制度,由此就会产生委托代理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背景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对企业日常的经营信息获取往往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了缓解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手段稳定企业人才。本文以小米集团为例,结合小米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找到小米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模型及其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的重要发展。本文将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归纳为两个模型,模型Ⅰ采用纯激励机制,模型Ⅱ采用激励和监督混合机制。在纷杂的商业银行企业契约中,最为关键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将委托—代理模型应用于商业银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使用委托—代理人理论提高我国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目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选择报酬和连续努力水平的委托—代理人模型”分析国有资产运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提供了一种针对企业最高层决策者—总经理—的激励机制思路;针对国有资产使用中低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即国家控股公司按照一定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来设计对总经理的报酬函数,在这样的激励下,使总经理的努力目标和企业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使用委托—代理人理论提高我国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目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选择报酬和连续努力水平的委托一代理人模型”分析国有资产运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提供了一种针对企业最高层决策者—总经理—的激励机制思路;针对国有资产使用中低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即国家控股公司按照一定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来设计对总经理的报酬函数,在这样的激励下,使总经理的努力目标和企业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契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激励约束机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组织相比,由于体制原因和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面临着多方面的特殊因素,存在诸多困难。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过建立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的报酬契约模型,为国企激励约束机制的改进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新阶段治理结构仍然存在许多矛盾,诸如组织结构庞大,委托代理链条过长,面对银行内部缺乏明确有效的制衡机制,激励机制扭曲,外部治理环境与机制不完善,债权人约束弱化等问题,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应从货币资本维度、风险控制维度、人力资本维度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存在的问题中 ,公司治理结构运作失灵是阻碍国有企业深入改革的最大障碍。为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分析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产生的问题 ,最后指出了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和经营者选择机制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是使监管者、银行和社会公众效用最大的一种监管模式。银行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与银行之间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利用已知的不完全信息激励代理人做出使委托人效用最大行动,是激励相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金融监管中各参与者的博弈分析,认为在存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监管当局提供的有效监管激励缺失以及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是造成监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快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机制,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才能顺应国际金融的发展形势,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孔峰  宋国平 《商业研究》2011,(8):112-117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有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激励合同来消除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委托代理理论遇到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结合国有企业经营者双重身份的特点,在经营者市场声誉和政治声誉的双重声誉下,以股权激励报酬为例对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最优合同进行研究,认为最优激励程度与经理人风险规避系数、企业业绩波动性及各种努力的成本系数成反比,与努力之间的相关性成正比;随着短期努力对当期业绩的贡献系数和长期业绩对当期业绩的负效应系数的增大,最优激励水平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制度变迁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改革是在外部金融制度变迁的环境中进行的。本文通过构建委托 -代理模型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在此种环境下进行内部治理机制改革所面临的困难。文章对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认为加快民营银行及外资银行的发展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改革后其所承担风险增加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型,利用Matlab数学软件计算出模型的数值解。明确其企业经营者风险类型对股票期权激励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