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品的易用性在激烈的产品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用户在购买产品时,常常把易用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产品人机工程学、产品语义学和产品设计心理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产品易用性的目的及其方法,以便使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2.
金雪 《经济研究导刊》2010,(28):209-210
用户研究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能够帮助设计师有效的为用户设计出他们想要的产品,并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及资源短缺问题的日趋加剧,产品绿色设计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而以往的设计经验告诉我们,产品绿色设计只有与用户研究有机的融合,才能发挥产品绿色设计应有的作用。因此,将用户研究理论融入到产品绿色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在阐述用户研究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用用户研究的理论探讨产品绿色设计,为读者树立了基于用户研究的产品绿色设计的全新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品的重新界定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品的界定众说纷纭,且缺乏严密性、准确性,因而尚未形成公认的看法。本文在对学术界流行的“服务实体组合说”、“旅游服务说”、“旅游者经历说”评析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了旅游产品“双态说”,即“单纯服务形态”和“服务与物质实体的组合形态”。并以此为据,对旅游产品的构成、特征、营销等进行了重新考察,提出了新的看法。试图夯实旅游经济学的基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产业群的构成形态是一大批智能产业,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产业的具有高增值率的、全新的产业结构群。根据知识产品的分类与认定,知识产业一般可分为四类:即科研产品、技术产品、情报信息产品和文艺产品。知识产品作为一种可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它应该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有其自身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一、知识产品的一般商品特性知识产品是智力劳动的劳动成果,它包括人才产品与知识产品两大类,前者是教育劳动的成果,后者则是科研劳动、文艺劳动和管理劳动的成果。知识产品是为了交换或为了满足人民和社会的需要而…  相似文献   

5.
方林佑  李松龄 《经济评论》2005,(6):21-25,30
传媒产品在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产品形态和消费效用等方面不同于物质产品,它既有政治属性,也有经济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产品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两个条件:所有权排他性和社会分工的制度安排基本具备,它具有商品属性。传媒产品的另一个特征是外在性现象比较严重,需要作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以保证传媒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小见大——儿童家居产品绿色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孩子往往属于弱势群体,稍有疏忽就容易受到伤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强盛,儿童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世界各国都针对儿童产品制定过相应的规范、条例。儿童产品的设计应考虑:(1)comfortable(舒适),舒适的产品——环保材料与舒适的使用体验;(2)companion(陪伴)——延长使用寿命;(3)communication(互动)——亲子互动,人性化使用。只有社会、行业、企业、设计师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对儿童的呵护,也才能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论产品形态设计的适应性及创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品形态设计需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适应性特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品形态设计需要不断创新,使之适应并推动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约环保已成为当今家居设计的潮流。糙木作为低碳、环保、生态、自然的原材料正好符合这一主题。分析了其产品特征及糙木家居产品艺术形态塑造的基本方法和糙木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为糙木家具相关设计与理论研究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9.
服务产品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帆 《新经济》2005,(4):11-15
经济学中的服务,通常有两种涵义。其一,是指第三产业中的服务劳动,它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大致相同,但有交叉;其二,是指服务产品,即以非实物形态存在的劳动成果,主要包括第三产业部门中~切不表现为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由于经济过程的复杂性,现实第一、二产业部门中也混杂着少量服务产品)。为了避免歧义,本书在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如果在劳动意义上使用服务概念,就称之为“服务劳动”:如果在产品意义使用它,则称之为“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方公共产品理论,探讨了具有溢出效应的地区间地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效率,尝试性地测度了地方性公共产品不同的供给形态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经济权限和政治权限的耦和是实现地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重要途径,最后借助外部性内在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实现经济权限和政治权限耦合的相应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产品信息化一般是指产品的数字化或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等 ,主要是产品硬件方面的信息化。文章所提出的“产品信息化”则是以顾客满意为前提 ,通过加强产品自身的信息传播功能 ,赋予产品某种信息以及有效地进行产品的信息整合等 ,即在产品形成及促销过程中 ,加强沟通意识 ,全面、综合地对企业的产品信息进行管理 ,并加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用产品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品是文化的载体 ,产品文化含量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能提高市场占有率。所以 ,企业可用产品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本文认为我国已经为企业提高产品文化含量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企业必须抓住这一理想时机 ,了解目标市场 ,进行创造性思维 ,对文化含量高的产品进行广告宣传 ,使市场得以开拓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乘用车市场的产品之间存在三种产品差异,即垂直差异、水平差异和信息差异。垂直差异存在于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之间,水平差异存在于同一细分市场的产品之间,而信息差异使得所有产品分为领导产品和跟随产品两大类型。这三种差异的存在使得企业只有根据自身产品的情况合理地制定价格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的产品是跟随产品,则它应该以同细分市场的领导产品为标杆制定价格。如果企业的产品是领导产品,则它应该与相关细分市场的领导产品保持合理价差。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自2001年以来的主要产品的定价行为及效果,验证了该分析框架在现实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物质的极大丰盛带来了设计与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主义价值观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此背景下,设计师需及时调整设计思维以形成对消费的正确引导.本文在对产品设计生态观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产品功能设计及系统服务设计两个层面入手,探讨了产品生态设计引导消费者观念及消费行为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对绿色设计基本理念的充分解读和挖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设计案例,从形态、材料、结构、色彩与肌理等造型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试从实践中寻求方法,找到适合当代中国设计现状的产品造型的绿色设计方法与要求。  相似文献   

16.
横向产品差异化模型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延发  贾生华 《技术经济》2006,25(3):95-96,F0003,F0004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简单而明晰的横向产品差异化模型的分析框架。作为产品差异化经济模型中最重要的一类模型,横向产品差异化模型是在Hotelling空间竞争模型的基础上经拓展得到的一个经济模型体系。本文在对空间竞争模型述评的基础上,根据边界效应、运输成本(效用损耗)函数形式、企业数量、消费者分布形态、消费者个体需求弹性、产品特征维数等假设条件与市场均衡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等主要结论方面,对横向产品差异化模型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17.
姚江  封冰 《经济师》2012,(8):120+122
手绘效果图是产品设计课程群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其重要性在于能够快速的记录设计者的想法,能够传达设计的意图以及完善产品的设计过程等方面;其基础性在于它是通过手绘的形式将内容表现出来的,所以对于设计师的绘画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文章主要针对在电脑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产品手绘这门课程教学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使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同质化产品的营销也越来越困难,如何突破产品同质化局限,创建差异化的产品竞争优势,是营销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尝试从产品整体概念的角度,剖析产品不同层次上的差异化策略突破口,为企业创建差异化产品,树立差异化产品和企业形象,提供一种思路和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9.
产品架构是产品创新的根基。不同于静态模块化架构设定,产品架构演变既涉及架构自身,也关乎所处环境。然而,目前关于产品架构演变的机理仍缺乏系统性认识,亟需通过多视角和整合性文献综述,理解和把握产品架构演变全貌。依据情境—过程—内容—目的范式,分别完成相对独立的多视角(设计、战略、知识、决策)文献透视及整合性框架构建。结果表明,产品架构演变在情境上包括组织内、组织间、组织上3类抉择,在流程上包括组织内沟通、组织间关系、组织上融合3类情形,在内容上表现为形态转换、属性变化、构造变动、架构成长4种类型,在目的上包括创新战略、产品升级、研发策略、创新来源4个方面;整合性框架相对于各视角而言具有整体性、适应性、能动性、开放性等系统优势。最后,从多视角和整合性框架两个层面挑战出发,分别给出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产品空间理论及可视化方法,从产品结构视角研究产品密度、产品机会收益以及二者交互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借助中国1962-2015年783种产品的出口数据,在可视化基础上分别运用OLS与Probit模型对全产业以及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产业来看,产品密度以及产品机会收益的提高对产业升级和失势均有促进作用,结合二者交互作用来看,产品密度充当牵引力,产品机会收益充当推动力,二者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各影响机制在细分产业中存在差异,除低技术制造业外,各产业升级对产品密度依赖较高;产品机会收益促进了资源类制造业的升级与失势,但对中高技术制造业升级有抑制作用;产品密度与产品机会收益的交互促进了中低技术制造业升级并抑制了低技术制造业的失势,但对高技术制造业升级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