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永清 《商》2014,(52):218-218
二十一世纪被誉为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成为极具价值的资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个人信息具有备了数字化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它既能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让商业机构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宣传与销售,提高经济效益.个人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正如事物都有正反发展的可能性一样,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也是与日俱增,不法行为组织、个人随意收集、加工、流转他人个人信息引发了个人信息的安全危机,这就给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个人信息保护己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成为网络用户大国,信息社会下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正因如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非法利用、非法交易,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现状及被侵害的表现,并探讨了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与不正当使用也日渐增多,损害了人们的合法权益。但我国目前对个人信息的法律维护仅限于一些法律法规的零散规定,对个人信息权的规定并不明确。面对个人信息权的侵害行为,建立个人信息法律维护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个人信息权的法律维护,除了考虑个人信息人格权益民事责任的承担,还需要注意刑事、行政责任的法律维护,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维护个人信息利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的地位则显得愈发重要。与此同时,个人信息自决权、作为基础理论,推动着个人信息保护的进程。然则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内容零散,没有明确可行的规定,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因此需建立个人信息之民法保护模式,例如:我国的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德国的一般人格权保护模式等;通过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模式来为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提供一架桥梁,为了进一步规范个人信息保护不当的现象,我国需通过法律赋予信息主体个人信息控制权、自我决定权理论促进个人信息的发展,方能使个人信息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最近,关于高校学生个人信息资源在网上恣意传播或被学校未经学生本人授权提供给银行的现象,引起了学生及多家媒体的关注。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交易多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学生个人信息的非正常外流将给当事人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和损失。如何加强对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和学生本人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几个典型的案例着手,探析我国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是消费者权利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或出售的现象较为突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应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条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重要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日益彰显,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不断出现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正当地利用,甚至出现个人信息被非法窃取的现象。通过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研究,提出合理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建议,以期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导致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法定权利形式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势在必行。个人信息权作为自然人的一项权利,主要有决定权、保密权、查阅权、更正权、封存权、删除权和收益权等权益;而就其内容和特征而言,可认为个人信息权属于人格权。通过借鉴欧盟和美国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经验,我国应加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个人信息权法律体系,实施行业自律体制,从而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维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被广大消费者喜爱,快速地促进了网上购物的比例和金额。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所以做好消费者的信息保护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我国目前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程度不够,尤其是在法律层面,所以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一直在发生。从制度层面来说,建立健全一套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和规范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电子商务这种隐蔽性强的领域,怎样建立合适的规则并严格执行就有探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生物信息,也是个人敏感信息,一旦被恶意滥用,后果将不堪设想。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法律问题,民众的隐私权、知情权、个人信息权等权利受到了严重侵害。欧美国家为了应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所造成的问题,不断出台相关条例来进行规制。我国也为了解决民众人脸信息保护问题在立法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即将正式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可以当作是我国针对人脸信息等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制方面的一部进步之作。  相似文献   

11.
个人信息权是兼具隐私价值和财产价值的人格权,在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个人信息的泄露或非法使用会带来财产和人身权益的损害。通过社会调查方式深入分析"个人信息权"的社会认知度和保护意识。结合我国当下的立法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个人信息权是兼具隐私价值和财产价值的新型民事权利。建议构建起以保护意识为核心的安全感体系,最为重要的是每个人要树立法律意识。公司要建立内部审查机制,承担社会责任。政府相关部门更是应当发挥职能优势,实现普法宣传的作用和效果,构建起天朗气清的网络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热衷于网络消费的同时,其个人信息也在这种便捷中被泄露.电子商务往来已然成为当下网络侵害个人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商家利用科技手段收集、整理、使用、处分网民的个人信息,从中获取利润.然而作为消费者其个人信息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我国目前立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相对缺失,仅有个别法条有所涉猎.因此,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使公民的个人信息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背景下个人信息具备人格精神权益和财产权益属性,可单独或相互配合而具备极强的人身识别性和商业价值,成为商企挖掘潜在客户和商机的重要指向标,人格利益的商品化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竞争资源。因而个人信息被肆意违法收集、利用、出卖的现象层出不穷,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个人信息急需在法制视野内进行利益平衡与规范,从立法模式来看,宜采取民法典权利确认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单行立法的模式,引入信息处理通报与预先审查制度,规范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加工、使用等行为,保护人们基于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郭翼 《商》2014,(31):186-186
近些年全球已经走向了信息化的道路,在人们的生活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的行为。在大部分领域中个人信息是受到保护的,但也不排除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现阶段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商业机构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这不仅使公民的隐私权遭到了侵犯,而且公民的财产和个人安全也受到了威胁。所以必须不断完善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机制,使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本文主要对我国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5条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个人的同意撤回权,但也划定了严格的适用范围限制,即仅适用于"基于个人同意"收集信息的情形,保护范围偏窄.同时,立法中未对该权利行使渠道的建立、提供同意撤回的义务人违反该规定的法律责任及权利受损后的个人救济措施进行更详细的规定.鉴于当下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得个人信息泄露变成了常态,而普通大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与能力都并不充分,该条立法虽然赋予了信息主体同意撤回权这一新的权利,但在随后的实施过程中却可能面临"同意撤回的心理障碍"和在博弈中形成"撤回困境".为使同意撤回权发挥实效,一方面在今后的法律实施中应降低权利行使成本,鼓励信息主体积极行使同意撤回权;另一方面也有必要通过政府加强监管,强制介入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加大信息处理者的违法成本,从激励信息主体、约束信息处理者的行为、促进信息处理者的能力与责任相匹配等角度入手,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河事件,社会悲痛不已。事故的发生可引起民众的扼腕痛惜,也应当引发对事故背后相关法律问题的关注。当真相浮出水面后,诸多的关注都聚焦于事故成因的那场肢体冲突,但却忽略了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受到公交车撞击的轿车的驾驶员,在事故发生之初也因媒体的报道被广泛关注。值得思考的是,事故初期的新闻报道属于尚未知悉事故原因的写实报道,但报道中曝光的被撞轿车司机的个人信息却让这位驾驶员受到了非善意的关注,标签式的评论定位也使涉事者饱受非议,那么这样的报道是否侵权,个人信息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是否需要被处理,民众因此遭受侵害时企业如何承担责任维护当事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不但具有人格价值,对个人信息的获取利用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数据驱动创新被视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源泉。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则承载着国家安全、数字经济发展、权利保护等重要价值。基于此,针对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我国十分重视,均制定了一系列规则,然而因为立法不足、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渐渐也出现了各种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个人信息界定与分类、“同意”规则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力度较差、信息控制者被施加过重的注意义务、出境评估要素中“数量”标准缺乏科学性几个方面。由于部分国家在数据规制领域起步较早,经验相对丰富,应当在分析研究国际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个人信息跨境流动规则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多年的立法实践中将"可识别性"确立为个人信息的识别标准,并在个人信息的规制方面借鉴了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对直接识别个人信息与间接识别个人信息一体适用了较高标准。但我国现行立法并未对间接识别个人信息的内涵及外延作出明确阐释,从而给相关立法的适用带来了较大障碍,其成因在于法院相关认知能力的不足、既有信息处理秩序的限制与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制约。今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从间接识别个人信息的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对间接识别个人信息的识别与规制机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王梦迪 《商》2014,(47):203-203
近年来个人信息遭遇到不当收集、恶意使用、利用和篡改从而危及公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日渐成为一个法律问题。本文首先对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和管理者的义务作了概述。其次分析了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成为首选的商务媒介,世界正在走向通过电子商务完成日常工作和享受生活的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潜在资源汇集成的乐土,随着网上购物业务不断增长,潜在网络监视活动也随之将严重威胁到所有消费者的信息隐私安全,它让更多个人信息在网络数据流转过程中被泄露。在任何电子商务活动,所有个人信息应在可控制状态下,包括披露自己的隐私时也能控制信息的保护。本文讨论了在电子商务应用程序如何使用个人信息,以及如何更好的进行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