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成都的地票交易制度在交易基本宗旨、交易总量控制、交易价格保护、地票基本用途等方面存在共同性,但在地票产生方式、地票使用方式、地票交易方式、收益分配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建议以重庆地票交易制度为蓝本,吸收成都地票交易制度的合理成分,完善地票交易制度,并探索建立成渝经济区统一的地票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地票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2.
《商》2015,(33):163-164
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又被称为股票回购,在国外成熟证券市场上,是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该制度的理论和法律规范也都比较成熟,然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和公司法律环境自身的特点和特殊的发展情况,股权回购制度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本文在综合分析股权回购理论和动因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描述和评析,并针对现阶段我国股权回购制度存在的诸如立法体系不健全、适用范围过窄、定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逐项提出有效建议,以期助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制度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公开市场回购、现金要约回购和协议回购等几种。通过股份回购,能够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有效对抗恶意收购,向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并稳定股价以及激励管理层和合理节税。但也存在着增加财务风险、误导投资者和引发内幕交易的消极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规范库藏股制度,拓宽回购资金筹集渠道和加强风险防控,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并规避内幕交易等措施来完善。  相似文献   

4.
徐雪霞 《商场现代化》2006,(24):241-242
股票回购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有着重大意义,文章针对股票回购引发诸多负面影响,分析相关的原因,并提出完善股票回购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学胜 《商场现代化》2006,(23):354-355
本文主要从国债回购市场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债回购市场的存在的问题,并从风险和成本效益两方面对两市场的回购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发展趋势看,银行间和交易所的国债回购合二为一是必需的,统一的国债回购市场将有助于国债回购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具体的股票回购案例及相关分析公式从股份回购中信息的不对称,回购价格的不公平,回购风险的转嫁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中对中小股东权益侵害的具体表现,并对此提出了四条相应建议:采取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定股份回购的合理定价原则,改革流通股股东表决模式,规定公司违法回购股份的法律效力与责任。  相似文献   

7.
雷硕  王雪晴 《江苏商论》2022,(3):96-98,102
股票回购是上市公司管理市值与资本结构的重要手段.我国的股票回购市场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较晚,制度规范与实践经验较为不足,股票回购的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江苏为例,对租赁回购的动因进行剖析,并基于事件研究法对回购的市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租赁的回购行为短期内对市场效应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本研究可以为相关公司和部门...  相似文献   

8.
陆丽雯 《商展经济》2024,(4):113-116
我国股份回购政策起步较晚,市场上回购热情不高。直到2018年底,多个相关制度文件相继出台,规范指引回购行为,才逐步激发了各上市公司的积极性。本文选取置身2019年回购浪潮中且回购金额巨大的中国平安为案例,不仅研究其第一次股份回购,还完整分析了至今鲜有学者提及的第二次股份回购过程。首先,结合公司市场表现和财务状况对回购动机进行剖析;其次,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市场效果、采用财务指标法分析财务效果,以期对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提供借鉴,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虹 《商业研究》2007,60(3):123-128
利用股票回购与每股收益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经济信号理论假设,随着美国公司股票回购的日益普遍,已经变得弱化或消失,股票回购的真正价值最终还是回归到股票价格与期望价值之间的经济利益。中国证卷市场上的股票回购开始于1992年,2005年成为市场新热点。在股权分置改革之时,股票回购将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新兴的金融工具。但要特别注意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完善股票回购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陈伟 《致富时代》2011,(4):190-191
国债回购市场是实现货币资金和国债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国债回购为国债持有者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渠道。该文从我国国债回购业务的实际出发,分析国债回购业务的制度缺陷风险、金融市场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从交易规则、机制、券商经营和监督力度提出国债回购风险的防范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国债回购法律推定规则、经纪合同规则和风险责任规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股票回购作为成熟资本市场中调整公司资本结构的运作方法,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我国资本市场。我国证卷市场上的股票回购开始于1992年,2005年成为市场新热点。在股权分置改革之时,股票回购将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新兴的金融工具。但要特别注意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完善股票回购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张明 《商场现代化》2007,(8):353-354
修订后的公司法对股份回购做出了新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为股份回购的健康发展扫清了法律障碍,股份回购制度对于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考察认为公司取回自己股份应禁止的理由,以期对股份回购的消极妨害有所规避。在证监会相关配套法规出台之后,以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为目标的股份回购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BT项目对于政府与建筑企业来说,是两者实现双赢的一种合作方式,但是只针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在政府回购的阶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政府政策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政府回购存在着区域性保障差异、政府回购的财政资金有不确定性以及政府回购缺乏相应的担保制度等,针对这些情况,政府方面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对策防止政府回购的风险,主要有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加大政府的信誉度调查、掌握政府的财政实力与支付能力及严格落实好政府的担保制度等,从而有效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的法律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鲜明 《商业研究》2006,24(10):132-135
股份回购是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在我国还仅仅是一种金融创新行为。股份回购具有多种功能,在我国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自己股份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我国有关股份回购的立法粗糙滞后,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坚持股东实质平等和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原则,选择适宜的立法模式,建立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股份回购法律制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公司法》增设的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是平衡公司各方利益、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一项制度设计,是对股份回购禁止的一种例外允许。但我国单纯地引入这一制度的同时却没有做相应的程序设计,较多的制度漏洞在实际操作中的扩大可能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本文试通过对我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立法现状作出评析,检讨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从公司债权人保护、异议股东请求权的适用及行使程序的角度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股份回购对我国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在我国对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下,股份回购容易增加内部交易和市场操纵风险的可能性,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完善我国股份回购中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应改革流通股股东表决模式;强化控股股东及董事在股份回购中对中小股东的诚信义务;完善公司法中关于股份回购的法规,以规范股份回购行为,使其更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BT项目对于政府与建筑企业来说,是两者实现双赢的一种合作方式,但是只针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在政府回购的阶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政府政策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政府回购存在着区域性保障差异、政府回购的财政资金有不确定性以及政府回购缺乏相应的担保制度等,针对这些情况,政府方面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对策防止政府回购的风险,主要有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加大政府的信誉度调查、掌握政府的财政实力与支付能力及严格落实好政府的担保制度等,从而有效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股份回购是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和运作方式.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完善使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成为可能.本文分析了股份回购具有反收购、优化股权资本结构等五方面的正财务效应,并提出了七方面的理财适用及策略,对股份回购制度在我国的适用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郭云峰 《商》2012,(12):87-87
股票回购作为上市公司一种利润分配手段,在我国资本市场尚属新生产物。2005年6月16日,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股票回购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管理办法》的颁布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短暂的回购热潮,利用股票回购来解决非流通股的问题。之后的几年中,股市逐渐转暖,投资者热情高涨,回购企业寥寥无几。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上市公司市值骤降,一些上市公司认为自身价值被严重低估,可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2009年之后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回购。但并不是所有的股票回购都有其合理性的存在,尤其是在相关法规制度并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本文以2011年首家进行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健康元")为例,分析此次回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价格浮动与座位存量分配控制相结合,通过价格动态调整以缩小预测误差所带来的航班收益损失。首次在收益管理系统中融入顾客与航空公司的博弈性,提出收益管理K线图研究思想,以直观反映价格波动和市场变化情况。虚拟舱位容量概念的提出,以减少旅客市场的季节性影响,将最大超售量作为虚拟舱位容量的一部分。虚拟舱位容量算法简洁易行。仿真运算结果显示,该方法通过直接获取潜在需求数据,能够提高航班座位利用率,并使航空公司不同航班在原有收益管理系统基础上分别提高2%至10%甚至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