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90年代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比较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出离低谷,走向复苏,并出现持续8年增长。“一高三低”(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低赤字)的好景况。与之相比,中国经济在90年代前半期则是“四高”(高增长、高失业、高通胀房赤字)现象;到90年代后半期,通胀问题得以解决,但也只能说是“三高一低”的形势(高增长、高失业、高赤字)。1.中美经济增长状况比较美国经济增长平稳,GDP增长率一直维持在2-4.5%之间,特别是最近几年都在3%以上。到1999年9月其经济增长已持续了103个月,暂列美国战后经济增长期的第2位。美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1979-1991年年均增长率是8.6%;1992-1996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2.1%,超过世界上公认的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特别是1996年,我国通货膨胀率由峰顶时的12.7%(1994年)回落到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9.7%。宏观调控使整个经济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入高增长、低通胀的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成功实现了“软着陆”。1997年,通货膨胀率进一步降低到0.8%,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仍达到8.8%,经济发展进一  相似文献   

3.
到了2008年,中国的经济到底会怎么样? 从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宏观经济来讲,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都超过10%,而且从2003年到2006年这四年时间,不仅经济增长速度非常的高,而且通货膨胀率非常的低,2007年的时候整个通胀的压力就高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人口增长率的停滞乃至下降,近年日本开始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净日趋严重。据日本劳动省长期展望委员会估算,近几年日本劳动力人口每年增长1-1.2%,再过3-4年之后,增长率将下降到0.8%,到2000年下降到0.4%,2005年即降至0.1%,按照一般规律,经济增长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劳动力须增长0.25%。就是说,每年想要保持4%的经济增长率,就必须保证劳动力每年增长1%,当前日本经济年增长率超过4%(1987年以来实际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势必出现劳动力不足。而从上述日本劳动力增长率逐年下降的趋势来看,到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只能是1.6%左右。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日本各界人士包括官方和民间、经营者和工会都越来越关心如何度过这一难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10%以上增速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是我国连续第4年把这一目标定为8%左右。 2003年和2004年,我国经济增速均在10%及以上。从2005年起,政府把经济预期增长目标从前两年的7%调高到8%,但每年实际增长率仍大大超过预期,分别达10.4%、10.7%和11.4%,其中2007年创下自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相似文献   

6.
2004年的世界贸易额在隔了25年之后取得了最高的增长率,2004年的世界贸易额(商品贸易额,名义出口贸易额)比2003年增长了21.2%,增至90686亿美元(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推算数字),继2003年的增长(比2002年增长16.2%)之后又有所扩大(见表一)。这是自1979年由于原油价格暴涨等原因导致世界贸易额大幅度扩大而取得极高增长率(29.3%)以来,隔了25年之后,出现的最高增长率。以信息技术产业泡沫经济破灭后世界经济减速为背景。2001年世界贸易额比2000年减少了3.8%(名义下降率,实际下降率为0.1%)。转趋缩减,但2000年以后便连续三年取得比前一年有所提高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及战略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政策的引导下,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自主增长机制明显增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9.1%,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与以往的经济周期性变化相比,目前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仅恢复到了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水平,而且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结构性特点,预示着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保险业竞争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我国保险产业正处于开发和深化的高增长阶段。2001年,全国保险公司年保费收入为2109亿元。从1997年至2001期间,全国保险公司年保费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这一增长率远高于同期7%~8%的经济增长率。同一期间,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量也从1725亿元增长到459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将近28%。保险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在市场扩容和机构投资理念形成等方面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人寿和财产保险基金占GDP的比例达到90%~150%,形成了一笔巨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2下半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不断上升,2003年上半年虽然经历了“非典”这样突发性事件的冲击,但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良好势头,2003年全年GDP增长9.1%,进入了一个基于住宅消费需求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受到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的困扰,经济增长率徘徊在7~8%的平台上。但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突破了这一界限,骤然提高到9.1%,2004年第一季度又上升到9.7%,呈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商品的价格上涨。是什么因素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加速,进入快车道呢?它能持续多长时间?怎样抑制当前出现的投资膨胀苗头?本文将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希腊经济增长4%,比2002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高于欧盟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宏观经济总体处于一种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2003年-2006年.我国GDP增长率始终在10%以上且略有提高,2007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了11.5%。但经济的高增长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从资源要素的投入量看,我们的产出嫂宰是比较低的。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堞,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指标,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2003年第三季度增长率达到了8.2%,是1984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复苏增长态势,美国经济转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梅平 《经济论坛》2004,(9):125-126
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长达几年的全球性新兴市场金融危机洗劫后,近年开始复苏。美国经济持续超潜力高速增长,全球股市一片繁荣,东亚经济从谷底强劲反弹,正以v字型曲线迅速反弹。GDP增长率(日本除外)由2001年3.7%、2002年4.5%增长到了2003年的5.9%,预计2004年增长可能趋缓。  相似文献   

15.
1.经济运行从调整型增长向新一轮加速增长周期转折。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呈现“四高两低”的特点,“四高”即高增长、高投资(投资增长率高及高投资率)、高出口和高失业,“两低”即低通胀和低消费(消费增长偏慢及低消费率)。四大动力支撑经济快速增长。(1)在新型工业化带动下,结构调整大力度推进,汽车、电子通信、机电  相似文献   

16.
费琼 《技术经济》2005,24(1):23-24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3年,25年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可比的价格计算几乎增长了10倍,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04%。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高速的经济增长后面,是剧烈的经济波动。国外学一般以经济波动标准差来衡量一个经济的稳定性,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GDP偏差的标准差为5.01%,而同期美国的这个指标为1.66%,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MSIAH VAR模型就超额工资、外部成本、石油冲击等成本渠道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工资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的超额工资加强了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的推升作用,2003年后超额工资增长率与通胀率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超额工资增长-通胀”螺旋。在技术进步不足以消化成本上升时,外部输入成本和石油冲击对于国内的通胀作用也将逐步加强。但M2的高速增长率似乎没有对通胀带来明显的拉动作用,随着房地产等资产投机市场的回调,流动性回流到实体经济可能存在催生通胀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9.3%,继2003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9.1%后持续增高,这预示着中国告别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七上八下"济增长态势,进入了新一轮更高速的经济增长周期。国际货币基金  相似文献   

19.
真是过剩流动性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以来,中国的CPI屡创新高,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社会普遍认为,此次通胀的形成归结于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的过度投放,故而为控制通胀需紧缩流动性的呼声很高。本文基于1998年1月到2011年4月的月度同比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过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对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的冲击非常小,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通胀增长有更大、更持续的正向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通胀增长率的影响,远远大于过剩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1992年中国经济获得12.8%的经济增长率,与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乏力形成鲜明对照。进入1993年以来,这股强劲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与此同时,经济高增长所伴生的各种矛盾也在积累,特别是通货膨胀率明显提高;据统计,今年一到五月全国平均物价指数已达9%以上,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12.3%,35个大城市物价上涨17%左右;不仅如此,五月工业增长速度高达27.3%,成为14年来最高的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以60%──70%的幅度猛增,创下了又一个高记录。这些情况说明当前已经出现了通胀和过热的双重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经济学家几乎一致地认为,解决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切莫用急刹车、反通胀等老一套治理整顿的行政命令方法去解决,一定要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在这里首先需要深化的是金融体制改革,中国改革的“瓶颈”是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