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大观》2011,(7):95-95
如今,对于广告营销而言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层出不穷的新媒介、多元化的媒体组合、花样翻新的营销方式,让广告主惊喜不断;另一方面,受众碎片化、传播平台碎片化发展趋势,又让广告主在寻找目标受众时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2.
媒介互动     
有人说城市台已经进入了冬天,难道城市台真的没有活路了吗?本期《媒介》为城市台所指出的“做社区电视和销售终端媒体”的路数正好契合了媒体细分化、受众碎片化的趋势.只要立足于当地百姓收视和消费需求.城市台不愁找不到出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刘子维 《商》2015,(4):188
E·卡茨(Elihu Katz)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及其所获得的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为人类带来了哪些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电视媒体具有创造力和一定的冲击力,覆盖面的成本效益,“抓”观众眼球,选择力与灵活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媒体受众调查已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行业。收视率、收听率、阅读率等一系列指标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已成为评价媒体受众数量、结构及受众注意力价值和消费力价值的重要标准,业内形象地把它们称为媒介行业的“通用货币”。  相似文献   

5.
黄珊珊 《商》2014,(42):228-228
20世纪初期,传播学申对受众的定位是被动性的,20世纪40年代后,学者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观点,认为受众具有主动性。随着网络盛行的时代,受众在媒介接触过程中的表现更为复杂,这也给“受众研究”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时代受众主动性及网络时代对受众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来临,多种媒体并存。加之社会阶层碎片化、体育项目多样化、体育媒体碎片化,更加细分了媒体受众,给传统体育媒体发展带来压力,却为新兴媒体新一轮的体育传播带来了机遇,分众与定向成为体育传媒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受众调查的主观指标中,“受众满意度”一直被视为惟一的评价指标。受众阈值模型的建立与推导证明:受众对于媒介评价的主观指标,不仅仅只隈于“满意度”项,同时还须兼顾考察受众对于媒介的“期望值”项。在理论上这一指标的建立与推导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滕岳 《中国报业》2010,(8):13-16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渐近尾声,此时媒体的生态环境骤然改变,传统媒体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传媒毫无争议地进入跨地域、跨媒介、多领域、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媒介多元化成为这个时代最明显的传播特点。如何重新凝聚这些碎片化受众,成为摆在传统纸媒面前的严峻考验。百强争锋,变者胜。近年来,一直走在全媒体征程上的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在探索自己的应对之策:在全媒体框架下,通过媒体深度融合,激活全媒体集群,按照信息传播规律,实现不同媒体梯次互补传播,完成对受众时间碎片的无缝覆盖。  相似文献   

9.
刘贝贝 《商》2013,(18):188-188,107
自媒体时代,几乎所有的公知、跟屁虫都在欢庆这新的媒介民主时代的到来。但在媒介民主日益实现的今天,媒介控制仍旧无处不在。为了受众在媒介控制前的独立和自由,其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受众个体在自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需要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才能实现与媒介控制的势均力敌,才能尽可能少地避免成为纯粹的权力的媒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报业的受众市场巨大,但是,各类媒介不断分割这块蛋糕,使得读者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相对而言,每个媒体的受众市场就开始萎缩变小。培育读者市场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的。笔者在分析报业受众市场的读者层级之后发现,实现潜在读者的转化是报业受众市场培育中的核心问题,受众市场培育的根本实现途径就是转化潜在读者为固定读者。本文探讨的正是报业受众市场中潜在读者的转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会对2004年底国内几家重要的新闻类周刊年终“盘点”进行在内容选取、版面形式、受众定位等层面的分析,并进一步总结在“盘点”形式被媒体反复“克隆”的今天,各个周刊是如何“继承并发扬”这种形式的,另外,本文还将以“大盘点”的“始祖”《新周刊》为分析起点和重点,并结合其他国内优秀的新闻类,具体研究平面媒介树立并经营媒介品牌的媒介心理,并探寻在媒介不断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有利地位的方法所在。  相似文献   

12.
冯利芳  谢园 《成功营销》2012,(10):I0008-I0016
“碎片化”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媒介状态,但这一状态并非静态,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碎片化的过程必定愈来愈深入。 曾和一位4A人聊天,这位负责议价的媒介购买人调侃地对记者大吐苦水:“跟不上啊!今天是SNS,明天是LBS,后天又是微博,广告主需要不断了解最新的发展及价格!”——这可以看作是这媒体碎片化快速加深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5)
现代大众传播媒体日益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特点,煽情新闻,低俗新闻不断滋生,充斥于各大媒体。本论题意在研究碎片化传播与低俗新闻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关系程度;分别阐述了受众碎片化,文本碎片化,信源碎片化对低俗新闻滋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晏佳 《中国广告》2013,(11):137-138
我们生活在媒体的世界里.也亲身感受到了媒体的碎片化过程。这可以从媒体以及受众两个维度理解.媒体的维度主要体现在媒体的形态多样性、媒体的数量激增和信息量暴增:受众的维度体现在受众在消费媒体时自由度提升,个性化得到满足,同时对某一特定的媒体停留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博客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气孕育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博客广告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博客广告的受众分析对广告主而言可以更好的指向目标消费者,减少广告费的浪费。本文从受众理论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基于受众测量的结构性研究传统、基于媒介效果和媒介使用的行为性研究传统和基于文化研究与接受分析的社会文化研究传统对博客广告受众做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6.
碎片化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新媒体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传媒产业的突飞猛进,加速了新媒体的“平民化”。几年前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的网络、手机短信、户外电视广告等媒体形态现在越来越普及,甚至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大众媒体,新媒体的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另一方面。受众的分化离散与日益凸显的“碎片化”趋势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催化剂。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碎片化”背景下受众与媒体之问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康迪 《成功营销》2013,(11):62-65
在多种媒体并行的碎片化时代中,“附着力方法论”——简单的三个总结,有着现实意义。作为广告主、创意公司乃至媒介投放请注意。  相似文献   

18.
红子 《中国广告》2011,(8):139-140
DAS数字营销操作平台,整合了受众管理、媒介策划、投放管理和投放效果衡量的功能,大大简化了从策划到媒体购买的流程,同时不断积累品牌受众的信息,优化广告投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获奖单位:和讯网奖项名称:金远奖·年度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获奖理由:60%以上的中高端投资者受众比例,诠释了“中产阶级网络家园”的高端媒体品质概念,将其与以初级投资者和大众人群为受众主体的其他财经网站进行了优势区隔;媒体品质决定传播质量,融合门户与搜索模式,和讯网在圈定“财智”人群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辟精准营销方式,为广告主实现ROI最大化进行了富有实效的诸多实践。  相似文献   

20.
霍敏 《广告大观》2005,(1):129-131
娱乐节目的存在的问题与走向一直是业界和观众比较关心的话题,以《东周刊》的“刘&;#215;&;#215;事件”所暴露出来的传媒在处理娱乐新闻方面的媚俗化倾向令观众唏嘘不已,由此也引发了受众对于媒介的诸多不信任,甚至危及到媒体的公信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