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2008-2013年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北京、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承德等10个城市的市辖区人口、GDP、第三产业产值等统计数据,运用普夫模型、位序-规模法则、罗特卡对数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体系与经济发展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为该城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的增强、核心城市首位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甘肃省199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体系结构演变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体系结构演变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区域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使城市体系中高位序的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快于中小城市,而城市体系结构的规模集中并未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推动。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系统组织的高级阶段。在总结已有都市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都市圈中心城市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心城市主导下的都市圈系统的发展演化;研究了中心城市通过各项城市功能的发挥,如何有效组织、带动和调控整个都市圈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是国家的重点发展区域,是西部大开发的增长引擎。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探讨了当前成渝经济区的城镇体系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成渝经济区的未来发展方向上提出了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杭州都市圈空间结构与演进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演变为区域经济合作主体模式的倾向。杭州都市圈实践活动活跃、发育成长迅速,对其空间结构和演进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和市场找准突破点协同推进都市圈建设。采用"城市断裂点理论",运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等定量指标,初步划定了杭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并借鉴"企业集团层次论"揭示其圈层结构特征:包括核心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视角研究了都市圈的演进机理:包括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背景影响、城市规划调整、行政区划变更、企业和高校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人口郊区化和周边县市主动对接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多个城市政府共同联合参与的都市圈或城市群作为基本单元融入国际竞争与分工成为我国大都市地区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本文以空间功能要素集聚与扩散特征为判据,将都市圈的演化过程分为四种状态、三个阶段,并依据于此对济南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和空间矛盾进行了量化分析,认为济南都市圈处于由“中心城市绝对集中的空间状态”向“中心城市相对集中的空间状态”转变的转型期,即都市圈发展雏形阶段的后期,并将进入都市圈成长阶段.最后针对济南都市圈核心都市区实力不强、都市圈功能不密、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低等三大核心空间问题,提出了空间优化调控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3,(23):15-16
都市圈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日已呈现出蔓延现象。蔓延现象由多种因素推动形成,用城市经济学观点建立动态模型,分析都市圈城市蔓延的演化复杂性,辨析出都市圈城市蔓延的经济学因素,研究了都市圈蔓延过程的异速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范围划分和空间组织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日常都市圈范围划分的依据与兰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的确定;接着,对兰州都市圈的结构特点与兰州都市圈的基本范围划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标准都市圈范围划分的重要性与原则方法,探索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统计中关于范围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都市圈规划:地域空间规划的新范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作为一种新的地域空间结构,都市圈的规划需要不同于传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文章在论述了都市圈相关概念和萌生背景之后,参考国外都市圈规划案例,总结了都市圈规划异于城镇体系规划的特质要求,并对都市圈规划的理念、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不同规模的城市其用地效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中国660余个不同规模城市的用地效率分析,在总结和分析了传统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用地效率分析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极化模型.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城市发展的方向一极是大型化,发展成为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人口100万-400万);另一极是小...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树网结构模式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绿地功能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对静态属性的结构性绿地和动态属性的过程性绿地进行了功能上的区分。结合树型结构和网络结构的自身优势与缺陷,提出了城市绿地树网型结构模式,并对城市绿地树网结构的特征、优势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的概念界定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当前学术界关于大城市地域空间组织若干概念的分歧,针对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它们分别处于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是大城市地域空间组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演变的结果。并进一步对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在人口规模、空间尺度、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城市新区规划系统仿真模型,已成为新区规划的一种重要手段。从分析构建仿真模型过程中通常所采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入手,阐明了该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分析方法,即系统反馈环分析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机理和可行性,并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空港加工区的案例,论述了该方法对仿真模型系统结构和行为模式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的规模受制于城市系统,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总结了城市景观元素规模的一般原理和规划原则,定量化研究了针对展示教育、城市栖息地等不同设计目标的景观斑块和景观廊道的适宜规模,以期为在现实条件的制约下提高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可持续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通过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以及适合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当前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内外空间结构双重调整是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性质。竞争尚未成为城市关系、区域关系中的主要方面。由此决定了城市的理性选择应是有机结合的内外空间结构双重优化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官莹  黄瑛 《城市问题》2004,(1):36-39
从轨道交通线网、轨道交通站点与空间形态、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轴、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等四个方面讨论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游憩空间布局驱动系统探析——以扬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游憩空间布局是影响城市游憩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而其驱动系统由引擎机制、需求驱动机制、供给驱动机制、纵深驱动机制构成,并通过循环运转推动城市游憩空间持续发展。城市游憩空间布局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者需求为主要目标,最终形成"双核原生态星系模式"。结合扬州实践对此予以阐析,为我国逐步兴起的城市游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区位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华  于波 《城市问题》2006,(8):15-20,37
回顾了中心地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区位的相关研究,包括对中心地理论的修正与检验,基于该理论的城市体系空间分布模式研究,及其在聚落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等;总结了空间结构理论对城市区位研究的拓展,以及基于城市区位理论的城市形成发展动力相关研究;对城市区位相关研究的趋势和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