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滞胀”现象的思考武耘战后,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也由于国家职能的加强,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从1973年起发生了重大转折,进入了“滞胀”阶段。“滞胀”现象的出现,令人...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政府在干预和控制经济方面,比起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成效。金融政策是日本政府用来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五十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开始起飞,经历了长达18年之久的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创造了“奇迹”之后,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转机,1974年起转入了稳定增长时期。不论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稳定增长时期,日本政府都比较有  相似文献   

3.
进入七十年代后,九大综合商社先后制定了新的经营战略,由原来主要从事日本进出口贸易转向世界性综合经营,以求在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最终成为“世界企业”。七十年代初,日本的九大综合商社处境严峻。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已告终止,国内需求不振,产业结构开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同时,日本政府对综合商社在六十年代那种“经济动物”式的经营方式作出种种限制(如限制它们在各企业中所持的股份额和限制它们从银行获得过多的贷款等)。由于受到1974~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继续滞胀的影响和石油危机的冲击,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失业与通货膨胀严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也对日本的经济扩张越来越感到不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政府在干预和控制经济方面,较之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成效,特别是在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颇具日本特色的“窗口指导”作为政府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加强总需求管理以调节经济景气变动,在稳定物价、遏制通货膨胀、控制资金流向等方面,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拟就“窗口指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资本相互渗透日益突出地表现为对美国投资的迅速增长。进入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外国对美国资本输出更是急剧增长,明显地超过同期美国对外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在这场争夺美国投资场所的角逐中,西欧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西欧对美国资本输出的增长变化及其特点从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相互渗透的日益加深,西欧开始加快了对美国资本扩张的步伐。据统计,1960年。  相似文献   

6.
二次战后,日本凭着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改革和调整,促成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直至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令人注目的世界经济强国。从某种角度来看,战后日本是以“储蓄大国”转变成“经济大国”的,这一经验值得我们探索与借鉴。一、战后日本如何提高和维持高储蓄率日本经济界普遍认为,日本经济的“高增长率没有高的储蓄率是不可能维持的”。持续的高储蓄在相当大程度上支撑了战后日本的高投资和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下半期,巴西经济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高峰上,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滞胀形成鲜明对照,在第三世界也居领先地位。目前,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也已从1964年的第48位跃升到第10位。然而从七十年代末起,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巴西经济状况急剧恶化。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通货则恶性膨胀,国民实际生活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借贷外债中的某些失误以及由此造成的沉重外债,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巴西外债超过1,000亿美元,约占世界外债总额的1/9,居全世界首位。巴西利用外债发展经济,虽然取得了某些经验;但由于负债过重,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拟就外债对巴西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技术革新停滞,通货膨胀加剧,世界经济衰退,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调整阶段。1975~1984年度期间的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以下简称“经济增长率”)从前10年的10%下降到4.6%。1974年度出现了战后以来前所未有的负增长(下降0.2%)。但在以后的10年中,有五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以上,其余几年保持在3%以上。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经济的发展较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日本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正兴起一场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高潮。这场革命猛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角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新技术革命的爆发,给在日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自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道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小企业在1963~1972年的10年中增加了120万家;但自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期以  相似文献   

10.
在五十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前夕,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起美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相当落后的。日本大约用了15年到20年的时间,实现了企业现代化,赢得了经济高速增长。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日本的骨干企业,无论是产品的质量,或者是拥有的人材和技术装备,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日本企业不仅实现了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而且也实现了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日本企业不仅具有当代水平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而且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即所谓日本式经营管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在美国占领军的主导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民主化改革措施。这一改革对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同历史上出现的所有重大社会改革一样。其发生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是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我们认为,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列强的炮舰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战后,特别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充分利用国内、国际有利条件,在“贸易立国”国策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以重厚长大为特征的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等工业,通过大量生产,谋求规模经济利益,从而赢得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一跃成为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10%的经济大国。但是,自70年代初期起,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低速发展.日本的产业主  相似文献   

13.
西方报刊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两个奇迹,第一个是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个是日本比其他国家更好地渡过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第二个“奇迹”的问题。石油涨价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更加激化,使资本主义经济更加陷于困难之中。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矿业生产,毫无例外地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下降;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各个国家的工矿业生产都下降了,唯有日本例外。1980年日本的工业生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保持了65%的高增长率。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14.
二次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受到战争的重创,经济发展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准都大大低于战前的水平。从1945年8月直到1955年,在美国的资金援助和朝鲜战争的刺激下,日本经济终于恢复到战前水平。1955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实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一举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从而跻身于经济发达国家之列。70年代至80年代前半期,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陷于滞胀的痛苦之中,唯有日本和西德例外,其经济在低通货膨胀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最终成为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经济的强盛,带动了日本国内和国际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1985年到1989年,  相似文献   

15.
二次大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利用国内国外的有利条件,迅速地发展了自己的经济,持续了长达20年的高速度增长,实现了赶超欧美先进国家的奋斗目标,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从1973年以来,日本经济开始由高速度增长走向低速增长,出现了停滞不前的趋势。日本经济经过经济恢复和高速度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并且创造了庞大的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到1973年,日本已有5种产品(船舶、收音机、电视机、铝、人造纤维)产量占了世界第1位;有6种产品(水泥、橡胶、小汽车、卡车、合成纤维、棉纱)产量占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按事务所的数目统计,日本是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共有623万个,占全国627万个事务所的99.4%。从业人员为3721万人,占日本非一次性产业从业人员4572万人的81.4%。战后,日本中小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都有了很大发展,现已成为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日本经济的现代化和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一个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较多的国家。政府干预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战后日本政府在干预国民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却时时遇到来自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思想和行动的抵制与抗拒,这是因为在日本企业经营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讨厌政府干预的思想。这种思想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  相似文献   

18.
二次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虽历经衰退、危机和滞胀的困挠,但总的来说仍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持续的发展。为此,人们自然会提出“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的问题。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发展原因的研究,简单地采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或限于生产关系的概念的探讨是不够的,正确的方法应是从西方国家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入手,分析其在当代西方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下笔谈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而进行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二次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虽历经衰退、危机和滞胀的困挠,但总的来说仍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持续的发展。为此,人们自然会提出“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的问题。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发展原因的研究,简单地采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或限于生产关系的概念的探讨是不够的,正确的方法应是从西方国家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入手,分析其在当代西方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下笔谈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而进行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剑锋 《浙江经济》2014,(19):25-27
从人均GDP进行比较分析,2008年浙江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从工业化迈向发达经济(后工业化)的过渡阶段。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浙江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其主要标志就是第三产业比值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进入中速期。这一阶段经济增速下滑的根源在于工业发展的减速。工业是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基础,工业也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经历都证明了,服务业超越工业之时,便是经济增长从中高速走向中低速之际。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使欧美重新认识到工业的重要性,“再工业化”成为重要的策略。对浙江而言,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保持浙江工业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在当前浙江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环境下,推进工业高端化,将是保持浙江工业与浙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