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资源视角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都将其列为重中之重.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地带和关键区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协调区域发展,必须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理念,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和主旨,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区域基础.[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借助统计年鉴,通过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人均地区总产值、地区财政收入、人均地区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分析,比较13个粮食主产区和7个粮食主销区在10年间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差距.[结果]粮食主产区在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等方面的生产规模优势和生产能力显著,对我国经济社会贡献巨大;粮食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粮食主产区需要支付高额的生产费用,承担运输成本与储存成本,无法通过市场获得补偿;粮食产销区之间囿于主体功能与发展责任的迥异而导致经济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人均地区总产值、地区财政收入、人均地区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差别.[结论]据此提出,必须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价值选择与国家政策导向:应在中央政府、区域政府层面完善相应的政策:一是国家层面制定粮食主产区区域政策;二是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三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精准度;四是建立产销区利益联动机制;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来看,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尤其是主产区问题更多,有些还比较严重,潜伏着粮食生产下滑的危险。如何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经济利益,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赴吉林省调查了粮食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方财政增收能力较弱,多数产粮大县的财政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缓慢。由于财力有限,对粮食支持有心无力,不能给予粮食产业更多的投入,导致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不仅能够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可以促进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背景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绩效评价,对建立与完善财政支农与粮食生产扶持制度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都将其列为重中之重。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地带和关键区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协调区域发展,必须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理念,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和主旨,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区域基础。[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借助统计年鉴,通过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人均地区总产值、地区财政收入、人均地区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分析,比较13个粮食主产区和7个粮食主销区在10年间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差距。[结果]粮食主产区在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等方面的生产规模优势和生产能力显著,对我国经济社会贡献巨大;粮食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粮食主产区需要支付高额的生产费用,承担运输成本与储存成本,无法通过市场获得补偿;粮食产销区之间囿于主体功能与发展责任的迥异而导致经济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人均地区总产值、地区财政收入、人均地区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差别。[结论]据此提出,必须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价值选择与国家政策导向:应在中央政府、区域政府层面完善相应的政策:一是国家层面制定粮食主产区区域政策;二是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三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精准度;四是建立产销区利益联动机制;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粮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户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降低种粮成本、增加种粮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成为建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湖北省荆州市260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农户种粮成本和收益,提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建立的建议:改善粮食生产的资源条件;控制生产资料价格;控制粮食价格;不断完善和优化粮食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6.
陕西渭北旱塬粮畜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典型调研、统计数据与农业资源条件分析,总结了渭北旱塬粮食、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合渭北旱塬粮食、畜牧发展的区划与“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战略.结果表明,渭北旱塬粮食种植区可分为中西部残塬沟壑粮食主产区、中北部山地沟壑粮食自给区、北部高原沟壑粮食发展区和东部台塬沟壑粮食主产区4个区域;畜牧生产区可分为西部畜牧产业优势区、中部畜牧产业发展区、北部畜牧产业新兴区和东部畜牧产业优势区4个区域.“十二五”期间渭北旱塬粮食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种植区域布局,推进优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化发展;畜牧产业发展重点是突出渭北养殖业的地方特色优势,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进入了较快的演变与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一系列特点。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是比较效益、资源禀赋、社会需求、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近年来粮食主产区面临着利益流失、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粮食流通体系不顺畅、土地经营规模狭小、粮农种粮行为工业化效应凸显等问题。要实现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强化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与保护,协调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关系,从区域经济角度确定粮食主产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数据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种植面积、单产情况及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村金融、科技推广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政府调控、利益补偿、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农业投入、农业生态和风险防控方面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觉得"三农"问题集中表现在粮食主产区.加快粮食主产区经济的发展、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沿海省、市现在经济发展势头很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很快,特别是在一些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城市.现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是中西部粮食主产区,由于粮食价格不断下跌,把粮食作为主产业的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一些阻碍.怎样增加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呢?现在,中央的一些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新办法,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好的办法.长垣的经验正好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谋到了很多有效的办法,找到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解决我国粮食主产区“吃亏”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特有的粮食主产区产粮多、贡献大、粮食商品价值流失严重、财政拮据、经济落后等“吃亏”问题,使相当多的粮食主产区已陷入了种种矛盾和困难之中,甚至难以为继。如何解决粮食主产区“吃亏”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我国粮食全局,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吃亏”原因,特别是体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云南粮食主产地区演变的特征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划分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三大功能区。作为国家粮食产销平衡区,云南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本地区粮食基本自给。随着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多元开发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粮食主产地区总体呈现"小稳定、大变动"的调整演变格局。文章通过对云南各地区地貌、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占有量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粮食主产地区呈现向坝区集中、由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向播种面积大的地区转变、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存在显著的粮食商品化差异等特征,粮食主产地区对云南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贡献和影响力日益增强。该文通过对成本收益、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人地矛盾突出、与粮争地,"重农抓粮"考核机制不完善分别是云南粮食主产地区变化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和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小麦(包括春小麦与冬小麦)、玉米、大豆、水稻4种粮食作物的相关数据,并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确定了8个指标分析了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各方面的影响。方法 文章运用社会公平法与彭曼公式得出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虚拟水净流出量,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指标,量化粮食虚拟水流动带来的各方面效益,并使用熵权法以及TOPSIS评价法综合评价三方面的综合效益,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分析了粮食虚拟水流动对各方面的影响。结果 (1)2018年我国粮食虚拟水输出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输入区则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粮食虚拟水净流出量最高的是黑龙江,达到了5 072m3;(2)三方面评价指标中生态效益在所占权重达到了0.47,经济效益次之,权重为0.31;(3)2018年我国粮食虚拟水净流入地区的流动综合效益均值为0.60,明显高于粮食虚拟水净流出地区的0.49。结论 总体来看,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整体呈现出由北向南的逆向流动格局,其中生态效益是影响粮食虚拟水流动综合效益中最关键的因素。虽然我国粮食主产区整体粮食虚拟水流动综合效益总体情况中等,但净流入区与净流出区差距明显,针对以上结论提出解决我国粮食虚拟水流动负面效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粮食安全重要保障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却面临着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下降的困扰。文章以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县为研究区,对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研究,以期为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研究区粮食产量、地区生产总值、行政区划图层为数据源,构建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模型,对粮食主产县2006—2015年间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迁移路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粮食主产县的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整体上皆向西北方向转移,经济重心始终位于粮食重心东南部,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粮食重心,但经济重心的移动方向更稳定。研究区北部的粮食生产地位高于南部,南部的经济地位则高于北部,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相对低于经济发展。(2)两重心整体上虽均向西北方向转移,但具体移动方向存在较大差异,两者空间重叠性整体下降,变动一致性减弱,空间耦合性变差。(3)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地域分异特征明显,相较于2006年,2015年粮食经济整体协调性进一步减弱,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日趋分散。[结论]建立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模型对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研究是有效可行的,为推动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协调稳步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代水稻品种改良对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良种在水稻产区的推广增加了水稻单产和总产,改善了品质,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对水稻种植制度和分布区域产生了一定影响。1941至1946年四川等12省因推广水稻良种共约增产稻谷1300多万担。其次,良种推广推动了区域农业开发,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后方各省的农业开发。再次,近代的水稻品种改良对现代水稻育种科技和水稻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水稻良种在1950年以后的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近代良种作为育种亲源育成的品种在50年代以后的水稻生产上亦占有很高的比例。此外,近代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出一批水稻育种人才,他们成为50年代以后中国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着力构建县域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作为研究单元分别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取的各时间截面的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分析。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分别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东北部较高而西北与中东部较低的特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集聚态势逐渐降低,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总体来看,高—高集聚型的县域集中在中北部的一些地级市,低—低集聚型县域个数逐渐减少,并且分布趋于分散;对县域城镇化与协调发展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发展与协调发展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适合各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我国藏粮于地绩效评价体系,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藏粮于地的成效。方法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生态分析框架,从数量、质量、技术、安全、结构和环境等方面构建藏粮于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 (1)“十三五”时期我国藏粮于地绩效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分区域看,黑龙江、山东、河南等主产区藏粮于地绩效较高,但生态效益有待提升;多数地区属于经济—生态效益潜力型和中增长型,未达到库兹涅兹曲线顶点。(3)各地区藏粮于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耦合协调度不高。结论 “十三五”时期我国藏粮于地成效显著,粮食主产区在稳定藏粮于地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需要提高生态效益;“十四五”时期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要考虑区域差异,并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产地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产地优势入手分析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以期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发展和产业规划提供借鉴。[方法]文章根据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的年产量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和发展优势,确定其主要特色农产品为茶叶、烟草、咖啡、野生菌和鲜花,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从土壤、气候特点和交通区位等方面分析云南省主要特色农产品的产地优势。[结果]云南省四大产茶区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温度适中,降雨充沛,湿度大,完全符合茶树的生长条件,该地具有天然的产茶优势。云南由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日照充足且夏季气温偏低,对烤烟糖分积累有益,其烟碱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六大烤烟产区气候环境完全符合烤烟生长条件,特别适宜烤烟生长,因此云南六大烤烟产区的烤烟产量历年位居全国第一。云南省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符合小粒咖啡生长的要求,再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咖啡大量销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云南高温高湿的环境完全符合野生菌生长的要求,使多种野生菌在云南大量繁殖。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水热条件共同作用下,云南花卉具有周年生长的优势。[结论]云南省盛产多种特色农产品主要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根据不同农产品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可将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划分为滇西茶叶和烤烟产区、滇东烤烟产区、滇西南咖啡产区、滇南野生菌产区和滇中鲜切花产区5个区域。借助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发展集约化生产,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必将会充分发挥产地优势,带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要素驱动转换,供给侧改革等众多压力背景下,资源与环境、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加剧凸显出来。耕地资源减少、耕地产能下降、粮食进口规模增大、农业生产积极性降低等从多个方面向粮食安全施压,并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附属问题。[目的]文章对被誉为"南疆粮仓"的塔里木河流域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新疆提供"粮食-经济-社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该文选取塔里木河流域最大地级行政区巴州8县1市为研究对象,依据15年(1999~2014年)人均粮食变化数据构建模型,联合系统聚类,构造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分区,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耕地地力OLS模型进行空间。[结果]15年间巴州各县人均粮食产量整体上升中存在两次明显波动,其中2007年各县平均降幅38.29%;尉犁县、库尔勒市其人口与粮食缺口矛盾较大,粮食安全风险较大,2007以后巴州边缘县域释放人均粮食产量升高的信号。[结论]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是巴州1999~2007年期间人均粮食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而人口状况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幅的限制因素;2007~2014年,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不再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巴州地区高等级耕地地力变化对人均粮食变化影响较大,8等地每增加1%,人均粮食增加176.10kg;中等、一般等级每增加1%,人均粮食减少67~488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