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宇 《企业导报》2011,(10):166-167
<正>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于上世纪70年代在波士顿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宗教与法律的讲演,并整理成《法律与宗教》出版。在中国,由梁治平翻译的《法律与宗教》在1991年出版,并成为中国法科学生和法律工作者的经典读物,伯尔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治化进程缓慢,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存在着法律信仰危机.法律信仰包括法律信仰观念,法律信仰情感和法律信仰行为三部分.要培养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可以从培养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意识,严厉打击司法腐败,力保司法公正,摒弃法律工具主义认识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3.
全民法律信仰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确立并提高全民的法律信仰成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工作中的紧迫任务。一、法律信仰的涵义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重,拿来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由法律信服心理与法律拜从行为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后者的内在动力,后者是前者的直观表现。法律信仰程度的深浅对于公民行为的法律约束效果有直接影响。依法治国作为国家发展必备要素,法律环境对公民法律信仰的影响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依法治国进程中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现状问题为研究内容,通过阐述现有问题及原因,对依法治国之路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邵长剑 《中外企业家》2009,(22):200-201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以大规模立法为主要特征的法制建设时期,但其中存在着法律信仰缺失的危机。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一种结构和程序,理应像宗教一样被人们信仰,然而,当法律仅仅是流于形式,当法律成为一种形成个人权威和尊崇的工具,我们是否需要信仰法律。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产生了许多形式的文明秩序,宗教、道德、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在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不断地有机组合.形成了以宗教与道德为主导法律作为辅助的传统秩序,以法律作为主导宗教与道德作为辅助的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7.
关刘 《活力》2011,(21):41-41
通常认为,法律信仰是指基于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法律信仰是法理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对于强调依法治国的现代社会来说,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更无可置疑。  相似文献   

8.
西方语义下的“神圣”情感伴随着西方法律而来到中国,但却并未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它虽然被大众传媒和学者专家广泛谈及,却远远未深入内心。文章就中西语境法律“神圣”情感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前些天,有一位法律报刊记者采访我,问法律人应具有什么品性。我想了想,作为一般法律人,首先恐怕是相对于政治人(政治家与政治学者等)而言,其次是相对于经济人(企业家与经济学者等)而言,再次是相对于哲学人、文学人、科学人等而言。有了这么一个思路,我脑子里就开始有了法律人品性的概念。于是,我对记者说,法律人的品性主要有三:信仰法律、追求正义、崇尚秩序。信仰法律。法律人信仰法律就像政治人信仰权力、经济人信仰利润、科学人信仰真理一样。他们往往以法律为标准和尺度来衡量各种事物的是非曲直,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法律,而不会如同政姜明安  相似文献   

10.
张永刚 《价值工程》2011,30(25):224-225
培养法律信仰是在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核心。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目标不能仅定位于给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让学生记忆法律条文。大学法律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置身于依法治校的活动中,实践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运行环节,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领悟法律精神,体会法律价值,最终形成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1.
郭荣庆 《价值工程》2010,29(32):278-278
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是构筑建设法治社会的第一步。法律课程教学中对法学专业学生和非法学专业学生教学方法应该有所不同,本文首先对非法学(律)专业学生和非法学(律)专业法律教育作简单的阐述,其次重点分析非法学(律)专业学生在接受法律教育中凸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法律局限性的分析以及纠纷解决过程中,法律局限性的具体表现,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了推动我国法制建设能够更加高速、健康的发展,应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从立法层面提升立法者整体素质、在执行层面不断完善立法程序、接收社会反馈意见之后科学论证,提高立法前瞻性、“法制”与“德治”相互配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纠纷过程中,法律局限性的缺陷,提高我国法制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烁 《活力》2010,(4):111-112
波斯纳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为杰出的法律经济学家之一。他将人们从互相自愿的交易中获得各自利益的简明经济理论和与经济效率有关的市场经济原理应用于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研究,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法学一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法理学问题》一书是波斯纳系列丛书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虽然本书不是专门讨论法律经济学的专门著作,但其中的第十二章即“法律的经济学进路”浓缩了作者的法律经济学的理论精华,是对其以往相关著述的进一步升华。因此本文在重点梳理波斯纳在该章中所讨论的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波斯纳对法律经济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当代中国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立军 《活力》2009,(8):106-106
三站司法所在贯彻落实县司法局关于开展“服务年”活动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依托“五五”普法的普遍开展,在开展便民利民的法律服务方面发挥了职能作用,努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高职法律教育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目标出发,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提出高职法律教育应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即以理论阐释与法条教育相结合的系统讲授教学模式为基础,重视采取案例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强化实训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针对高职法律教育的新型多元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绍福 《福建财会》2001,(11):38-40
近年来,我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案件逐渐增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痛苦现实,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许多注册会计师显得惊愕、困惑。探讨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问题,不仅关系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完善。为此,本文将就引起注册会计师法律诉讼的主客观原因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蒋振 《上海房地》2022,(4):49-53
发展绿色建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上位法缺失、激励机制与强制措施失衡、监管缺位等法律问题,从完善绿色建筑的上位法、强制标准推行与激励相结合、监管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标准与法律关系是标准化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清楚划分法律与标准的调整对象,对于防止标准制定的泛化、标准的"越权"、妨害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入世"之后WTO原则对我国政府的要求。作者在本文中对标准和法律的关系做尝试性的简要分析,并揭示了二者关系在现今中国的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是否能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与公允”?遵循会计准则是否能作为法律上免除会计责任的充分条件?本文从“真实与公允”观念出发,分析英国会计准则的特点,从而论述英国会计准则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0.
当今环境下,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更好的途径建成法治型社会。在笔者看来,形成法治社会的要件中,法律制度虽占其一,但分量更重的是公众对法发自内心的尊重,是对法律的信仰。"依法治国"作为法治建设的核心,在践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出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公众缺乏法律意识,缺乏法律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在现在的大背景下,公民对法的认知程度不高,也阻碍了法治进程。面对当下人们对法律迷茫和漠然的情况,本文对其背后的原因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