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上市公司内部动因和外部监管两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基于利润操作目的的关联交易的动机,关联交易操作利润的方法。提出了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对关联交易的界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抑制上市公司违规关联交易的冲动;另一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严格把关上市公司上市时的审批,保证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堵住不公平关联交易产生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不公平关联交易。  相似文献   

2.
关联交易管理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多种问题,继而提出加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象越来越成为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控股方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进而侵犯广大中小股东、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本文着眼于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原因和特征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委派董事长、控股股东的性质是影响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根据实证结果从法制、公司治理、市场监管等角度给出了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关联交易问题,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已经成为当前证券市场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平关联交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文章进一步剖析了产生关联交易的根源。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加强和完善相关的公司法律制度是减少非公平关联交易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1999~2006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用逻辑回归以及结构方程三阶段回归方法,对超额现金流、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现金是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资源转移的标的之一,并且在上市公司超额现金较低时,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转为以担保和抵押为主,从而实现了不同类别关联交易行为对上市公司进行资金掏空的相互替代。为了掩饰关联交易掏空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有进行向上盈余管理的行为。当以资金流入型的关联交易对本文结论进一步检验时,没有发现关联交易在资金支持上的证据,同时,资金流入型的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亦不明显,因此,正反两方面证据支持了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6.
王禹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275-276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而其中的非法关联交易不仅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更加不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营。上市公司非法关联交易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导致公众监督与政府监管脱节的事实,凸显了加强完善非法关联交易的相关法律规定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来对上市公司的非法关联交易进行有效的规制,才能保证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并最终实现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因此,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为研究对象,对关联交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司法与证券法的角度探究如何完善关联交易的相关法律制度,以期对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做出微末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剖析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曾是我国证券监管的盲区,一些控股母公司利用关联交易为上市公司包装利润、美化报表,帮助其获取配股、增发资格,在上市公司成功融资之后,再通过关联交易将利益转移,以达到部份或全部占用融资资金的目的。由此可见,此类关联交易的实质是控股母公司以上市公司为窗口,掠夺中小股东的财富,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随着这种情形愈演愈烈,中国证监会终于在2001年9月出台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以期约束和规范关联交易,解决关联交易这一监管的漏洞。为此,有必要对以往的关联交易进行总结,对其操作手法进行剖析,作为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由于其"双刃剑"的作用,导致关联交易在缺乏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容易沦为上市公司和关联人合谋扭曲交易条件,侵害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手段.本文试图从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角度,对规范上市公司不当关联交易进行探讨,以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立华 《经济师》2002,(12):123-124
文章认为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是关联方范围确定混乱 ,关联交易披露内容不明确、不完整 ,信息披露避重就轻 ;列举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并对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规则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顾银宽 《技术经济》2005,24(4):54-57
非公允关联交易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 ,并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从完善立法、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探讨了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陆兴顺 《经济师》2005,(9):129-130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象较为普遍,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完整对投资者了解关联交易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关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建民  刘星 《当代财经》2005,(9):112-115
本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公司进行保“壳”和再融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论文通过对存在控股股东型公司关联交易量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量明显多于法人控股型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配股盈余管理比法人控股型公司更为显著,同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在确保“壳”资源免遭“ST”或终止上市的同时可能直接转移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误导了投资者和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邓金娥 《经济师》2001,(10):104-104,106
由于关联交易能降低成本、避免市场竞争的风险 ,上市公司都会存在一般的关联交易 ,但上市公司利用大量的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则不正常 ,而且还会损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权益 ,因此必须加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关联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7-2009年3618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从关联交易密度和关联交易频率两个维度对机构持股、企业性质和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持股对企业关联交易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这种不显著性主要归因于证券投资基金;不同性质的机构对企业关联交易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证券投资基金对企业关联交易基本不存在抑制作用,而险资和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则相反;企业性质对异质机构和关联交易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民营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国有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内涵,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的非公平关联交易是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重点之一。论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形成、再融资和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非公平关联交易问题,提出了防止非公平关联交易和规范关联交易监管措施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原因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江萍  王怀栋 《经济师》2003,(8):107-108
文章分别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指出内因是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 ,但外因也为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提供诸多条件和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并购中存在着大量的关联交易,因此基于现有理论采用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并购交易是否为关联交易的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探寻关联交易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规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关联交易已成为市场交易的一部分,并且呈现出上升趋势.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及企业自身结构缺陷,我国的关联交易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出现,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对关联交易现状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根据出现的问题、成因及趋势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上市公司规模带来实质性变化,某些企业意识到合并重组方式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合理运用了合并重组方式,最终构建了企业专属网络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合理利用关联交易能帮助上市公司节省交易费用,现阶段很多企业发现关联交易对公司的重要性,对关联交易的便利性与隐蔽性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很多公司成为了上市公司,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