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以长三角区域内的十六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选址理论并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十六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并利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测算出长三角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以此来量化各城市金融辐射力。最后,本文在对长三角金融辐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三角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战略目标,为增强中心城市金融辐射力、扩大金融辐射范围以及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金融区域辐射力的形成机理,以金融竞争力和金融辐射程度作为测度金融区域辐射力的核心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结合断裂点理论构建金融辐射程度评价模型,并以长沙对湖南省内其他市州的金融辐射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其金融竞争力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州;但长沙对省内其他市州的金融辐射度均未超过90%,未能充分彰显其竞争力。为此,应从金融区域辐射力的形成基础、源泉和载体三个方面深化区域经济联合发展,打造区域特色金融品牌和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明显加快。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方面会通过集聚效应,提升长三角区域金融能级和整体金融地位。另一方面会通过辐射效应,引起长三角内部金融发展格局变化,逐步形成以上海为核心、长三角其它各主要城市发展特色各异、功能衔接互补的多层次金融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北京和上海分别作为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对两大城市经济辐射作用的争议日益突出。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出上海对长三角的经济辐射作用强于北京对京津冀的辐射作用。对此结果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金融圈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然后简要分析了三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利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测算出了三地区主要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为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金融辐射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首席财务官》2014,(6):94-94
中国CFO百人会江苏分会南京聚首 作为长三角经济体中仅次于上海的“副中心”.南京是撑起长三角两翼的重要支点。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凸显出作为领先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金融竞争力比较是分析金融辐射力的基础,是寻找区域金融增长极的依据.笔者通过因子分析法测定珠三角城市金融竞争力,确立广州和深圳两市作为金融增长极;并运用威尔逊模型,实证分析了广州和深圳的金融辐射力,为两市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的延伸提出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9.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红 《上海金融》2008,(6):14-19
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随着产业的升级,长三角地区对跨区域的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长三角作为支撑,同时长三角的进一步发展又需要上海金融中心的促进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分析长三角目前金融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湖州市异地银行贷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小权 《浙江金融》2005,(5):55-55,59
随着我国入世后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日益临近,我国的银行机构特别是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都纷纷加快了在省会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等新设立分支机构的步伐,以抢占市场份额应对挑战.省会中心城市的金融中心地位因而变得更加突出,其对周边地市的金融辐射作用和功能正在不断加强.为了解周边地市的银行机构对湖州经济金融的影响和作用,近期作者对杭州、上海等地的银行机构在湖州市贷款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如何引导发挥异地贷款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成渝两地加快打造重要增长极、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2010-2019年重庆市和四川省16个主要城市组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群"相关数据,利用威尔逊模型和F-H模型分别分析中心城市金融辐射力和金融一体化的情况。研究发现,重庆和成都两大金融中心辐射半径接近,但仍有少数城市不完全在辐射范围中,未来建设须考虑重要节点区域中心城市的金融效应;同时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影响较大,未来建设须赋予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监管局更多的金融政策,实施一系列逆周期措施。  相似文献   

13.
泛长三角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正在形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吸纳全球资源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增强.作为一家总行设在上海、身处长三角前沿的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促进泛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分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交通银行将充分发挥总部在长三角的优势,继续把泛长三角作为全行经营战略的重中之重,积极配合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的进程,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圈为主的三个经济区域.目前以长三角的金融合作最引人注目.长三角集中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大部分优势条件,上海已经成为内地金融中心,而安徽处于长三角边缘,包括于泛长三角之中,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本文就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利弊得失做出了分析,就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指出当前安徽省需要与区域内省份建立交流机制、合理进行利益分配、加强统一监管、给予政策扶植、注意防范风险、抓住机遇加快金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定量评价上海经济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能力,利用长三角地区有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相关性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经济实力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对外交流模型,进而得出城市对外影响能力模型,通过SPSS软件计算出上海市对于一定范围内城市经济区的影响能力。分析表明,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经济拉动作用逐渐增强,辐射范围也不断扩大,但依然存在问题,应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业务领域,建设联动型经济。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信息化合作与发展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是一个由地域环境因素组成的城市集合体。上海要确立亚洲乃至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如果没有周边地区功能性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样,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给这个地区带来巨大的辐射效应,世博会就是一个重要的辐射源,它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动力,远不是一个城市所能吸收的。它无疑将加快长三角地区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步伐,成为长三角地区加快发展、深化合作、强化优势的催化剂,并在社会信息化应用、城市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下面,笔者就长三角地区信息化的合作与发展谈两点意见:(一)长三角地区信息化的发展与合作。江苏、浙江、上海三地的城市信息化发展较快,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市场也在不断地细分和转移,各地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凸现,三地的信息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形成合力的发展态势。尤其在以下领域将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1)信用体系资源共享。社会信用数据库是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网络服务的重要基础数据库,地区间信用数据资源的交互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来往的日益频繁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地正在分别建设自己的信用体系,但由于标准不一,平台不同,将为今后的数据资源共享带来困难。上海可...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金融集聚态势与提升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率先运用统计方法对长三角15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估。文章认为,长三角区域金融竞争力与其金融资源的分布有很大关系,因此,应该根据目前长三角金融聚集态势,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提升各城市以及长三角区域的金融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双循环”新格局加速建立,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强的重要驱动力量.科技金融作为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的重要服务体系,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对科技金融的概念进行总结梳理,明确其包括的四大内涵;其次从科技财政、科技金融指标体系、科创板、区域金融创新各个侧面对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进行画像,总结长三角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再次对重点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和科技金融城市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长三角科技金融四大模式;最后结合“金融-经济范式”结构,提出长三角科技金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江浙沪25个城市1978-2011年的数据,通过计算各城市的金融相关比率和泰尔指数,研究长三角地区城市金融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和浙江的金融相关比率(FIR)相对较高,江苏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的泰尔指数在2000年前有大幅度的波动,之后波动相对较小;江苏省内苏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高,但各城市金融差异较大,而苏中和苏北地区金融差异相对较小;浙江省内浙东地区金融发展明显好于浙西地区,浙东地区泰尔指数近年来有减小趋势,浙西地区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金融纵横》2004,(2):4-9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经济发展呈超强状态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3年1-3季度,长三角地区15城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6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3%。从增速来看,15城市中最高的为苏州17.6%.最低的上海11.8%,均值达到14.5%,远远超过全国8.5%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