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城镇化进步是同一过程,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作为人口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流动人口的定居及转化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特殊的城镇化进程,针对城镇化率量高质低的现状,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户籍人口(或者说是完全融入城镇生活的农村人口)的比重上.对此,拟从多维视角切入,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划分与统计方法进行探索与验证.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镇化是西部重大战略性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辜胜阻 《经济界》2000,(6):29-31
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农村城镇地区不断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农村城镇的水平是由农村城镇化率来度量的。农村城镇化率指的是农村镇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西部非农业人口占西部总人口的比重为17.9%,东部的这个比值在28%左右,西部要比东部低10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速西部的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西部农村城镇化的效应或战略意义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1)西部农村城镇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 (一)城镇化的概念界定。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城镇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和传播的过程。城镇化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和城乡社区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区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长远来看,从根本上解决我区农村牧区的发展问题,解决全区的发展问题,实现全区全面的小康,必须逐步减少农村牧区人口,促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是发挥城镇中心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Stata12.0软件与Matlab R2016软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3—2017年数据,对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空间动态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集聚效应明显,空间城镇化集聚效应逐步减弱;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空间城镇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延缓了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人口城镇化呈现同类集聚,先期城镇化对后期城镇化有显著正效应;空间城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邻地区城镇化发展已经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关系。应加强长江经济带经济城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稳步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相邻省市协作、协调、合作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推动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Stata12.0软件与Matlab R2016软件,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3—2017年数据,对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空间动态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集聚效应明显,空间城镇化集聚效应逐步减弱;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空间城镇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延缓了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人口城镇化呈现同类集聚,先期城镇化对后期城镇化有显著正效应;空间城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邻地区城镇化发展已经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关系。应加强长江经济带经济城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稳步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相邻省市协作、协调、合作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推动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变化,我国的社会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逐渐发展到今天,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数量相当,这是我国发展历史中一项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城市人口涌向城市也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个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两个核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对于城镇化的稳步进行以及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城镇化基本概念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实现问题作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是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客观上要求具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的产业体系、均等化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系、高素质多技能的人口比重、与时俱进的社会观念和意识、科学健全的制度和政策体系等条件。当前,作为全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和劳动力转移输出第一大省的河南省亟需围绕这些条件,采取有序措施,实现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人口流动及城镇化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以典型的山区县福建省永定县为例,就当前山区县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大量人口流动对当地城镇化作用偏弱的主要原因,建议永定县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按照阶段性城镇建设的需要分阶段地征收土地,给城镇化建设预留发展空间:要突出产业优势把产业定位作为城镇发展的灵魂:在城镇化初期降低农民进城居住等方面的门槛;要着力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从而综合推进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久毛措 《新远见》2011,(10):65-71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其理论源泉来自发展主义,是由于生产发展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现象的有机组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城镇化,不同的学科根据自己研究领域的特点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例如,人口学强调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是以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为核心,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演进过程。在现代意义上,城镇化是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的一种发展现象,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村城镇化需要进行八种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辜胜阻 《经济界》2002,(3):20-21
农村城镇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我国农村现有建制小城镇1.9万多个,居住人口1.7亿。此外,我国尚有近3万个集镇,拥有人口5000多万。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也应看到农村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人气弱,缺乏产业支撑。在当前一些城镇建设中,由于政府推动力过强,市场作用力太弱,一些地方忽视了对本地区支柱产业的培育,就业能力弱。统计表明,在现有的1.9万个小型城镇中,平均就业人口为城镇总人口的26%。而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  相似文献   

13.
修海玉 《活力》2004,(7):7-8,12
在县域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东宁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滨海边疆区接壤,拥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幅员7137平方公里,人口20.8万,其中农村人口10.3万,是对外开放的边境口岸  相似文献   

14.
<正>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城市规模越大、密度越高,集聚效应就越大,同时节省的资源越多,对人口的吸引力也  相似文献   

15.
李晓燕 《企业活力》2013,(6):154-160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体现在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是经济发展的标志。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应包含: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这三者应该协同发展。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的发展综合指数表明,其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存有较大问题,据此分析结果,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就地城镇化在预防和治理"城市病",解决异地城镇化带来的农村问题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思想认识、产业支撑、制度藩篱、权责不匹配等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重点和核心,必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推进就地城镇化,必须将科学规划作为首要任务,将制度改革作为关键环节,将美丽乡村作为发展目标,将解放思想作为发展动力,将技能培训作为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刘永红  郑娅 《经济界》2001,(2):77-78
一、乡村城镇化:农村市场开拓的新视角 (一)乡村城镇化能推进农村人口的集中,实现消费的市场化,从而带动农村市场消费的扩张。城镇化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阶段,是农村人口及其经济活动的非农化及其积聚的过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并集中布局,可以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而伴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大量发展能实现农民的身份的转变──农民转向为职工,从而推进农村人口的聚集。农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迁居,又会增加他们衣、食、住、行的市场消…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都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广大农村为了寻求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提高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活环境而自己闯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发展道路。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又是相互促进的。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特殊的所有制和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的今天,“乡镇企业”已经突破了集体企业的概念界限,有了更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化问题的思考张奎燕一、自前状况及特点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农村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县域范围内的城镇集中的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结构转换。也是工业化带来的必然进程。我国的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开始的,十一...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经济》2006,(2):4-12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逐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初,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第四波浪潮”后,正以迅猛之势汇入全球城镇化发展浪潮,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转移,现代化工业加速向城镇集聚,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向前发展。我国城市总数已从1990年的467个增加到2005年的661个,其中50万人以下的中小城市达到533个;建制镇总数达到2.06万个。城镇人口从1990年的3.02亿增加到2005年的5.4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