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冬  崔颖 《税务纵横》2003,(4):20-20
偷税现象不仅在我国,即使是在征管手段先进、纳税意识浓厚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屡见不鲜。那么纳税人为什么会偷税?其动机是什么?税务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扼制偷税行为的发生?我们不妨借鉴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偷税现象做一简单分析。偷税问题按照期望效用理论可以被解释为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决策问题,即在纳税人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和税收监控日益严密的情势下,少数纳税人受利益驱动,偷税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税务机关要加强纳税人偷税走向的分析,才能有效地堵塞偷税漏洞。  相似文献   

3.
荆全 《税务学习》2003,(6):27-28
税收是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依法纳税是每一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而当前企业的偷税、欠税大量存在,直接影响国家税收计划的完成和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干扰和破坏国家税收秩序和经济秩序,现就企业偷税手段,偷税、欠税现象发生的原因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4.
馨华  琴丽 《税收征纳》2004,(4):25-25
诚信纳税是社会公民和企业的一种基本道德和法定义务,然而,总有少数纳税人变着法子偷逃国家税款。2003年,全市国税稽查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共查补税款50852万元,对偷税的企业和个人共处以罚款3958万元。在税收宣传月之际,有关税务部门对其中五起案例予以曝光,希望广大纳税人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5.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偷税现象较普遍,如果对纳税人所偷税额只进行补征,不进行相应的帐务调整,就必定要产生“明补暗退”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纳税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涉税权益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纳税人偷税问题也成为一股涌动的暗流,严重干扰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这些不法纳税人偷税的能力和手法层出不穷,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常常让税务人员陷于征管工作的尴尬境地。笔者现就几个具体的涉嫌偷税案例谈一下自己的设想,借以抛砖引玉,共同探索反避税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偷税罪认定标准存在问题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 《财税与会计》2003,(11):50-51
一、适用“数额 比例”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如何计算应纳税额的问题 在计算偷税比例的问题上,其核心是如何计算应纳税额的问题。但是,对于应纳税额的计算,实践中还不统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一种是:“应纳税额”是纳税人发生一项应税经济行为所应缴纳的税额;第二种是:“应纳税额”是偷税行为起止期间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第三种是:“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实施偷税行为所属的那个纳税期限内实际应缴纳的税额。  相似文献   

8.
据1999年8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偷税面达80%以上,集体企业偷税面在50%以上。国有企业偷税面也不低于40%。”另据《中国税务报》报道:一位日本籍的纳税人来到深圳地税一个分局的征收大厅,一次补缴了16万元的个人所得税,令在场的工作人员和纳税人赞许不已。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纳税人是深圳市一大型外资企业日方经理,  相似文献   

9.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减少税收流失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通过建立规范的征税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博弈模型,基于征税机关与纳税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得出该模型的纳什均衡解。证明了应从增大对偷税行为的惩罚力度、降低征税部门的稽查成本、提高对征税机关有效稽查的激励、降低征税机关的稽查风险等方面入手来治理偷税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任何决策都潜伏着失败的风险,纳税人的偷税行为也是这样的,存在着偷税风险。  相似文献   

11.
政府用税、税务部门征税、纳税人纳税是涉及税收的三个主要环节,也是税收文化形成和涵盖的主体。当前,无论是政府用税、税务部门征税还是纳税人纳税,诚信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诚信的意愿、动力、程度都有待加强。这就需要通过加强诚信建设来创新和发展税收文化,使税收文化真正成为引导的理念与规范的准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纳税人为了达到非法占有国家税款、掩盖其偷税事实或违法犯罪行为的目的,往往采用恶意注销或不进行年检而被公告注销。由于现行征管、稽查手段的滞后,以及纳税人偷税手段的日趋隐蔽性,即使纳税人要求税务机关参与清算,也很难从账上查出其违法事实。往往是在纳税户注销后,通过群众举报,或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企  相似文献   

13.
《草原税务》1994,(4):48-48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专用发票。此项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专用发票的管理,堵塞偷税漏洞。但是,由于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不能取得专用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额,此项规定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小规模纳税人中的企业及企业性单位(以下简称小规模企业),  相似文献   

14.
《财政研究资料》2004,(36):14-15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多抵扣税款.是不法纳税人惯用的偷税“伎俩”.也成为自增值税专用发票启用以来,国税部门的重点打击对象。然而。山东省国税部门通过最近连续查处的几起取得专用发票不认证、不抵扣的偷税案件发现。不法纳税人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偷税的“花样”正不断翻新。应警惕企业主动放弃抵扣权成为新的偷税方式。  相似文献   

15.
1998年5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目的是想统一明确各地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计算确定其增值税偷税额以及如何补税、罚款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检查难。主要表面在:一是调帐比较困难,当前,在税务系统内的多头重复检查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社会各部门竟多方争要帐本、多方交替检查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单位为了把帐抢到手,不考虑纳税人的利益,不考虑大局,不考虑检查力量,把辖区纳税人的利益,不考虑大局,不考虑检查,把辖区纳人的帐一次全部调走,造成偷漏税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制止,致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二是行政阻碍检查,有的地方政府以“地方重点扶持的大户”等为名,给企业撑起“保护伞”,明确要求不得检查;三是纳税人拒绝检查,部分纳税人(主要是个体工商户)主观上消极对待检查,检查时就偷税手段日益隐蔽,单纯就帐论帐进行检查很难发现问题,但以目前税务机关的总体状况,外出调查又受人力、物力物力等客观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定企业的偷税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文 《税收征纳》2004,(8):14-14
2002年11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以偷税罪定罪处罚,这为正确认定企业的偷税行为提供了可具操作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2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为“诚信纳税,利国利民”。笔者认为,在税收工作领域里倡导诚信、建设诚信、巩固诚信,应当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诚信用税。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换言之,国家为满足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国防等各项事业建设的需要,为了不断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了维系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依法向劳动者征收部分收入或财富。由此可见,税收实际上是来源于个人和单位所创造的财富。因此,提倡和号召诚信纳税的前提必须要求和强调诚信用税。可以设想,国家向单位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征收了税款,却没有真正地、完全地用于经济和社会事业,或者说,没有很好地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没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让纳税人自觉、自愿地纳税,是很难的。如果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大多是“豆腐渣”工程,政府官员肆无忌惮地利用建设公共工程之机内外勾结、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纳税人看到他们用勤劳和汗水挣得的国家税款白白流失或被少数人侵吞,就有可能变本加厉地逃税、偷税甚至抗税。因此,在税收领域讲诚...  相似文献   

19.
一是纳税人的偷税手段日趋多样化和隐蔽化。近几年,中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纷纷改制,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纳税人的纳税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那种纳税多少是国家的、集体的观念,已不复存在,与之而来的是,纳税就是从自己的腰包中往外掏钱。因此,纳税人更加关心怎样少缴税甚至不缴税,纳税人偷税逃税的方式和手段也出现了根本的变化,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账面上“捉迷藏”和“做数字游戏”,而是大量的账外账、“飞过海”和所谓的避税、“税收筹划”。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不少民营企业主的洋房越盖越漂亮,洋车越买越豪华,而企业的账面上却连年亏损,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20.
程辉 《税收征纳》2013,(6):13-15
近年来,在办案中发现不少纳税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通过设置"账外账"的方式,进行偷税、逃税、骗税等涉税违法行为,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针对这一现象,在日常办案中,仅靠传统的、简单的就账查账方法已无法查深、查透,更难以发现纳税人偷税、逃税等涉税违法行为。因此如何发现和查处"账外账",对提高稽查工作成效,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