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指出了制约农村小康实现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越来越困难;农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以价格保护为主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提出农村小康全面实现的途径: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消费方式从与传统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分散化、个体化、封闭性、低层次的传统消费方式,逐步向集中化、社会化、市场化、重视享受与发展的现代消费方式转变;其中,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从"贫困—温饱"到"温饱—小康"再到"小康—全面小康"的三个阶段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消费习惯、消费者的自我认同、社会分层属性、区域位置、消费制度、家庭生命周期以及家庭收入是影响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方式及其演进方向的重要因素。消费方式的变迁可以直接带来消费量的增加,而消费方式的变迁综合地取决于农民自身因素、农村客观环境因素和农民收入;同时推动消费方式变迁和农民收入增加,可以用较小的社会变革实现农村消费的较快增长。因此,新农村建设应"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三者并重,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3.
成祖松 《全国商情》2006,(11):95-96,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小康,就必须要实施“亲农化”战略,即以农村工业化和改造传统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达到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长期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东西部差距逐年扩大,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小康目标的实现。本文在介绍西部农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从历史地理、农民收入构成、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等方面分析了西部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原因,并提出西部要抓住机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广辟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实现小康.目前制约农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结构的因素和制度、体制的因素.因此,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要有系统的规点,把近期措施和长期战略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一个农业大区,但远不是农业强区,农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关系到广西能否顺利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当前各种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其中,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能动性的发挥仍远未到极限,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发展农村经济,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的来源和机会。因此,从长远角度,实现广西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需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  相似文献   

7.
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已全面融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收,事关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果的保持和创建活动的继续推进,也关系到海南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已成为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发展"三农"经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离不开金融业的助推与支持.而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金融业在力助农民群众增加收入方面,将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收益下降,也有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不够、保护程度低、农民负担过重、非农就业萎缩、非农收入减少等问题。要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民城镇化和农村税费改革等措施,为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泰德国际投资集团与安徽全椒县联合打造的新农村建设基地,被中国·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新农村建设小康发展推广中心示范基地"。为此,本刊记者对作为《小康之歌》全国巡回演出合作单位的泰德国际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夏侯·泰德先生,以及安徽全椒县人民政府王万贵副县长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目前我国城乡金融资源严重失衡、农村信用环境不佳、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导致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依然突出.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着力优化地方金融机构布局,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涉农金融机构克服各种障碍,切实增加对三农的信贷供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威胁着国家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而发展节水灌溉设施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节水灌溉设施有赖于农户合作供给,因此对农户合作供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400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选取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信任、声望、参与、规范和互惠等维度,分别构建二元 Logistic 模型和 Ordered Probit 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在节水灌溉设施合作供给中的参与意愿和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各维度都与农户参与意愿正相关,然而,关系网络规模、社会声望和互惠等维度与农户支付意愿却是显著负相关;此外,农户受教育程度、节水灌溉意识强度、务农人数在家庭总人数中的占比均与农户参与及支付意愿正相关。继而提出了重视社会资本在农村公共物品合作供给中的作用;培育以契约信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资本;激励农民参与社区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社会规范;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和对节水灌溉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陕西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结构优化步伐慢于全国进程。通过加大资金、科技、信息、组织等要素投入力度,加快土地有序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才能有效破解陕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困局。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视阈下黑龙江省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存在整体水平偏低、来源单一、增速缓慢等问题。公共政策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起到引领、杠杆及工具的作用,具体包括财税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政策、金融政策等多种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与资本原始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三农问题"的严重性是和我国农民所承受的繁重的资本原始积累任务联系在一起。我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是:强制性低价收购农产品、强制性低价征用农民土地、强制性压低农民工工资和福利待遇。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就必须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从资本原始积累重负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陕西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值不但高出全国平均差距,而且高出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不是城镇居民收入过高,而是农民收入太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7.
提高吉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吉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提高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可以从五个方面实现: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力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政治文明的进程.河北安新县A村农民政治参与案例表明,在华北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村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主动性组织化程度较低、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较低、政治参与非制度化可能性仍存在的特征.健全农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应当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社会地位,早日建立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组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湖北”,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阶段。湖北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结合湖北实际。在农业现代化上,要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制定我省农业现代化总的指导原则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普惠金融列为重点工作,为了深入了解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总结吉林省在普惠金融创新实践方面的经验,为国务院制定发展普惠金融规划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专项调研团队对吉林省辽源、通化和白山三个地市进行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情况以及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促进吉林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