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从建国初"一边倒"外交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从"一条线"到"韬光养晦",从"韬光养晦"到和谐世界。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从大国关系视野分析中国外交政策演变轨迹,加强学生对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针对国际局势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并逐步形成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容应对了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局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这一外交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收集了近十年来郑永年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论文和演讲稿,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肯定了中国坚持的“韬光养晦”“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同时就一些中国外交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两个全新的理念。和平崛起是中国新世纪的战略新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都是扎根于中国深厚的“和”文化基础上,都与我国的国家性质密不可分,统一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从和平崛起到和谐世界,体现了我国和平外交战略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国政府首次将公共外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中,公共外交成为中国和平崛起全方位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独特功能,论述并分析了与时俱进地发展公共外交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从G20戛纳峰会到APEC夏威夷峰会,再到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峰会,整个11月,中国的高层外交日程可谓异常繁忙。新兴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大规模介入国际事务,而与此同时,当下中国外交的思想界正在兴起两场重要的辩论:一场是关于美国是否正在走向衰落的辩论,另一场则是关于中国外交战略方向的辩论——应该继续"韬光养晦"还是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力的持续增长,引起美国的担忧,促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把战略中心转移到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拼凑反华同盟,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并威胁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另一方面,区域化已成为发展的潮流,亚太地区作为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相互依存程度很高的地区,却停留在区域化之外,没有类似于欧洲甚至美洲的区域合作组织,一旦发生摩擦和冲突,没有一个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制和平台,来维护整个地区的和平和发展。因此,中国应根据战略环境的变化,对外交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逐步改变过去的韬光养晦的方针,在外交上有所作为,建立中国主导的地区合作机制,维护中国不断扩大的利益。而乌克兰危机导致的欧美俄关系的恶化、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以及2014APEC会议上中国在建立亚太自贸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都使得建立中国周边战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和平崛起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代表着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本文旨在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做出框架性剖析。其主要内容是 :从理论角度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理念的变革 ,强调中国外交进一步体现“有所作为”的观念之源 ;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之核心为积极参与战略 ;就实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即强调以发展实力为核心、根据崛起目标调整国家间关系、学会更好地利用国际机制以及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相互协调等。  相似文献   

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极大提升。面对这样的局面,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现实性遭到质疑。但是不管从中国当今的国情,还是从近期的国际环境,我们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义伟 《中国报道》2011,(7):88-88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领导外交团队以邓小平高度现实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为指导,在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不断变化的时刻,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实现阶段性和平发展。随势而不逆势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最重要的历史经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尽管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对优势、明显加快的多极化进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上升和国际社会中国观的理性化,却使中国处于相对得势地位,从而成为中国续写和平发展篇章的重要历史机遇。为进一步推进和平发展,打造世界级强国,加深外部世界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同和适应,中国应善于乘势和用势,并从经济增长、战略地位、国际影响和国家形象等方面积极造势和谋势,在坚持韬光养晦的同时,更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将战略重点从务实过渡到务势。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与世界》2016,(45):34-35
在由中外经济学者和商界代表参加的"经济学者圆桌会议"上,来自各国的嘉宾学者围绕"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贡献""后杭州G20时代的中国角色"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就全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热烈的讨论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中午,最后以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  相似文献   

13.
句容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期。通过明确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建设"南京副城""苏南名城"和"美丽句容",将极大促进长三角区域的融合与协调,推动宁镇扬同城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发展)战略,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呼吁中国确立现代世界观与国家观,改变线性进化思维与历史经验论,避免外交战略上"左"与右的倾向。中国崛起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自我宣示的层面,而要抓住世界主题从和平、安全向发展延伸的时代机遇,适时、有效地从不挑战现行国际体系的路径依赖型崛起,升级为妥善处理与现行国际体系霸主关系的创新性崛起,其要旨是实现三大包容:包容对手、包容他者和包容时代,走"包容性崛起"道路。其出发点是从利我诉求到利他关切,从民族视角到全球关怀,从历史经验到未来诉求,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利益共赢、权力共生、责任共担、价值共享。"包容性崛起"的关键是包容自身——内政包容外交,从而让外交获得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特点的基本判断为中国 2 0多年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今天 ,我们不应该因为局部的战争、动荡和紧张而否定全局的和平、稳定与缓和。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原则与反对霸权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反对霸权主义并不等于把反霸作为口号呼喊 ,也不等于把反霸作为标签张贴 ,更不等于恢复结盟搞集团政治。在国际社会中提倡以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推动多极化局面早日形成 ,都是对霸权主义的制约 ,也是更有效、更实在的反霸途径。邓小平关于中国外交“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思想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长期战略。坚持这一战略 ,中国将对复杂纷繁的国际矛盾应付自如 ,而背离这一战略 ,中国则有可能丧失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国际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17.
若保持我国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改变"投机市""赌博市"的形象,就要从股市监管理念,到制度设计,再到运作流程进行重构,以解决股票市场重筹资、轻凹报的先天性单边化缺陷。  相似文献   

18.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的重要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国的崛起总是充满着艰难险阻,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外交越是风光无限,就越应该重视其中蕴藏的问题,文章对当前中国在崛起中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存在的挑战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对策,以此深化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并因之形成一系列新思路: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在这一背景下,中巴关系层次不断得到提升,从"不平常的中巴关系"到"睦邻友好关系",再到"全天候友谊、全方位合作关系"再到当前的"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关系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多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意图实现和平发展的中国,多边外交在其对外战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参与到国际多边事务之中,多边外交实践逐渐展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对多边外交的重视程度总的来讲是呈上升趋势的。多边外交逐渐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