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炼成 《消费经济》2001,17(5):64-64,F004
改革20多年来,我国已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供给主导型经济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主导型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消费及消费经济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政府和经济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2015年末,"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旋即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那么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一般来说需求侧由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组成,因其变动往往受制于当下市场的波动,因此决定和影响的是短期经济增长率;与之对应,供给侧由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组成,这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是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需求侧和供给侧并重,方可兼顾经济发展长短周期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张兴旺 《市场论坛》2009,(7):76-77,73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如何把握货币供给以促进经济的稳健、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会从需求、供给和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直接和间接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培育新动能、优化产业升级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我国面临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在社会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途径。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论述点,阐述实现区域经济优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占健 《商业研究》2003,(3):43-44
新经济是一种经济。新经济中存在供给和需求。新经济的供给和需求有自身的特点,它们的相互 作用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中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因是技术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条件下,国际贸易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技术进步并最终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以我国的实际经验和数据对这一观点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在论述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及江西供给侧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江西供给侧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江西省的相关数据,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侧实证分析影响江西经济增长的因素,并通过引入知识部门重构生产函数,寻求江西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突破点.据此,提出构建未来江西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核动力,供给侧的“三大发动机”和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将合力推动江西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张旭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150-151
货币供给外生还是内生,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来定量分析我国广义货币供给(M2)问题,经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冲击分析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给不完全是内生的,但我国广义货币供给与我国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尹冰清  原磊 《中国市场》2012,(50):80-86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经济整体上处于下行趋势,而且增速下滑的幅度超出了预期。造成工业经济下滑的原因,既有供给层面,也有需求层面。其中,供给层面主要体现为潜在产出增长率的下降。需求层面主要体现为产出缺口为负,而且偏离程度很高。下一阶段,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四个特征:一是工业经济增速将中速企稳;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三是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等重化工业仍将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四是县域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对此,国家应放低工业增速预期,避免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加大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价格理论是研究供给与需求关键的理论起点。萨伊定律否认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有别于新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高友才 《商业研究》2000,(12):80-81
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严重的供给和需求不对称性:一是工业消费品供给与农业人口需求的不对称性,二是农产品供给与非农人口需求的不对称性,三是生产资料供给与投资需求的不对称性。供给和需求的不对称性是导致国内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深层原因。问题的解决在于发展装备工业和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两种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动因入手,通过阐述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关系,指出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供给的矛盾推动了信息系统的向前发展,并预测了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同时对会计信息需求从内部会计信息需求和外部会计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从会计信息系统供给能力的局限性和会计信息需求的扩张性来分析阐述了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供给的矛盾,最后从三个方面预测了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外延和内涵扩大、多元化报告输出、实时控制与审计。  相似文献   

14.
浅析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需求是经济学中永恒的核心话题,历来为经济学界和经济理论家所关注。消费的机理表明,消费运行的良莠,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和功效,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分析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及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对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具有警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升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供需均衡发展,并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旅游供需失衡、供需错位、供给结构失衡等方面的问题。从提高旅游供给侧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是苏州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梁哲超 《商业观察》2023,(10):93-96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从高速度发展走向了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升发展效率,形成崭新的发展格局,将是中国一个全新的战略方向。一个大国的经济增长最终取决于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举措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能有效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状况,基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背景,对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财务管理转型提供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是构成整个社会财富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是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的增长方式要逐步转变为需求拉动型增长方式,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型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本文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探讨了诸多因素变动对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均衡价格的影响,分别考虑了利率,经济政策,土地供应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古典经济学认为供给创造了需求,供给处在主导的地位;而现代凯恩斯经济理论认为需求拉动了供给,需求处在主导地位。这两种理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其实只是经济学家站在的角度与经济运行的实际状态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论。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从经济学的三大基本问题出发来探讨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对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的结论来说明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烟草行业“四大难题”本质上反应的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因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方向、“互联网+”行动为创新要素推动行业经济持续增长就成了当前形势下重要的战略选择。在具体实践上,可从强化经济结构要素升级、巩固行业互联网技术基础、夯实行业“互联网+”智力基础、释放底层创新力、推动内部创业、推进行业开放性创新、加强“互联网+”创新平台和供给侧改革平台的建设、鼓励跨区域和跨领域合作、加强顶层设计等九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互联网+烟草”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新供给、变革创新,实现重塑行业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模式,从而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烟草提质增效升级和持续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需求曲线是否必定向右下角倾斜?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吉芬商品"?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是存在争议的.需求定理建立在严格的定义和假设条件基础之上.在严格的定义和假设条件基础之上,需求定理是不存在所谓的例外的,否则也就不成其为规律.需求定理中的需求曲线一定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可以向右上方倾斜的,但这样的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中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因变量不同罢了,这并不违背需求定理的存在;作为经济学说史上的凝固,"吉芬商品"这一称谓也是可以存在的,但绝不是什么"需求定理的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