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自然保护地历经6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多部门主导、保护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对机构改革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的契机,传统规划的经验积累为新规划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的可能。通过回溯机构改革前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对比分析其规划结构体系,并从人地关系视角切入,分析各类规划针对保护对象、保护利用强度,以及社会发展调控上的差异,总结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的既有经验,为新时期规划体系的重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多 项改革均进入关键时期,全国各地正全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 核验和划定工作。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成为 红线划定的难点,相关研究亟须开展。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 文本分析,研究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演变、发展特点,以及自 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互关系,提出自然保护地与生态 保护红线相互关系的2种模式,即包含模式和交错模式,并认 为交错模式更能充分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2种体制 在保护最重要和最美丽国土空间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 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提出2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自然保护地①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区域,其规划也应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等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特征和困难,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统筹社区发展等方面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使规划既成为各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基础和管理的依据,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5.
国家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为涉水行政事务统一管理搭建一个统一的平台。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实现水利现代化。为了发挥水利工程的整体综合优势,迫切需要研制一套“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和工作平台;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对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研究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奇特的生态环境和绝美的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是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的拓展,彰显了世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通过分析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的角度,对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其使用会受到公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手机大数据,通过对城市个体活动轨迹的识别,提取人们到访城市公园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探寻公园出行的时空差异性。同时,通过对网络开源数据的获取,将公园的城市区位、周边环境、业态布局、自身条件和交通可达性等特征进行量化处理,并构建一组线性回归模型来确定影响公园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公园使用特征有较大差异;空间上,城市建成环境较完善地区的城市公园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区位对公园使用的影响最大,而公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并不会对公园使用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优化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技术运用的加速推广在给互联网企业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挑战。文章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存在信息与数据概念混淆不清,数据权利属性界定不明,数据财产化保护法律制度建设长期被忽视以及"数据保护"呈现重责任追究、轻综合治理等诸多问题。为了将数据财产权合理地纳入法律保护体系,需要准确界定"信息"与"数据"的范畴及其内涵,并赋予数据以财产权属性。只有通过明晰数据所有者、持有者、管控者、经营者在数据资源占有、持有、利用、经营、处置等问题上的法律地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相容机制,才能有效释放数据资源聚合、开发、利用、经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平台企业的重要资产亦即用户的隐私,个人信息在大数据领域的广泛应用容易导致数据滥用,企业与个人在信息掌控上的不对等关系导致以数据赋权机制为主的个人信息相关法律面临挑战。为探索赋权保护模式下的多方利益格局,本文从“大数据杀熟”角度出发,构建消费者、平台企业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建立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不同情形下的三方演化稳定策略,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数据赋权政策下关键参数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数据技术水平的提升依然可以促使平台企业在博弈中选择“杀熟”行为;数据安全与信息保护会使赋权模式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但对平台企业的定价策略缺乏影响力;在政策监管实践中,监管概率可以高效辅助提高监测水平,以抑制平台企业的差别定价行为。因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建设、灵活设置监管策略、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是赋权政策下解决数据垄断及相关价格歧视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假山是历史园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材料、结构和工艺特殊,受影响因素较多等特性,是遗产构成要素中异常脆弱的元素。环秀山庄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作品的典型例证,亦是该园林的关键核心遗产,对其开展系统性监测尤为重要。假山遗产监测必须运用系统论方法,采取跨学科合作路径,整合多学科方法与技术,运用多种设备协作、多源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假山综合性动态监测,提升遗产监测的有效性与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原真性原则是实施遗产保护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衡量与评估遗产价值的重要依据,对原真性原则的深刻理解与合理解读有助于提升中国遗产保护的质量。从文化遗产原真性概念的缘起入手,概述了国内对于原真性概念的讨论,以及对原真性原则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实践的反思与趋势,最后提出将原真性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进行剥离,或对原真性的衍生意义进行再命名,以实现在现有保护框架内理论研究对保护实践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公布的1979—2017年监测数据和历年世界遗产大会对濒危世界自然遗产评估决议,分析了濒危世界自然遗产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总结出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和“脱危”措施以及中国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主要威胁因素。最后,分析了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主要威胁因素的产生原因,并通过与濒危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原因的对比,提出适合云南三江并流遗产地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为遗产价值的可持续保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聚的观点,以创意人才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园区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创新环境的中介作用,检验政策配置的调节作用。建立基于文化产业园区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创新要素对创新环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创新要素的三个维度中,社会网络、个人成长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②创新要素中的信息共享与知识溢出维度和创新绩效直接显著,而个人能力通过创新环境中介作用影响创新产出;③政策配置在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政策支持力度越高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越大。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要素集聚,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完善社会网络结构,降低区域的创新阻力,进而提升文化创造力的集聚与外溢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遗产记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梳理了国内外数字化遗产记录研究的趋势,以《世界遗产公约》提出的3类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当代数字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识别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全面、精准、动态、集成和开放五大特征,提出了以多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景观信息存储与分析,以及多元遗产知识表现与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化记录为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新视角,对提升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由于所含要素更加丰富,并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往往具有整体性功能和多样化利用价值。以世界文化遗产——河坑村土楼群为例,通过对村落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及生态山水环境等方面的梳理分析,重点剖析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并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景观与稻田景观类型。最后在整体风貌保护、人居环境改善、适度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河坑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框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网上交易平台的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带了一些问题,电子商务平台假货不断涌现,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所以在平台治理机制的视角下对电子商务的打假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平台治理机制的叙述,了解当今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及假货问题存在的严重性,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治理对策。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给出合理对策,对电子商务交易中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留下了丰富的农业遗产,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亟待提高认识,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活态保护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原则,在发展思路上和各类物质或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申报相结合,和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入手。农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典型模式有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地方农业特色举办节庆活动建设休闲农家乐基地,打造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9.
雨洪管理研究中,实地监测分析的准确性远高于模型模拟与水文计算,高精度监测数据可有效支撑景观项目雨洪管理过程还原及绩效评估。以清华大学胜因院为研究场地,利用无线传感网络(WSN)在线监测技术,通过系统设计组织多种传感器收集分钟级的降雨、树冠截留、土壤持水量、下渗、积水、溢流等雨洪管理数据。研究依据16场降雨数据,定量评估了场地树木冠层及终端雨水花园所发挥的径流削减作用,并分析指标相关性,可视化复杂的土壤水文过程。本研究提供的监测指标、系统及分析方法在景观项目雨洪管理监测中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