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面对自然保护地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新要求,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讨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的定位。在功能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以自然保护为首要目标的专项规划;在层次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贯穿国土空间规划三级体系的专项规划;在时序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在国家和省域2个层面前置的专项规划;在地类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存在新设一类“生态用地”的需求;在法定地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需在自身法律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和相关既有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等3个层面明确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是影响自然保护成效的重要因素,其性质是特殊保护目标下的人文生态综合体。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包含了比一般“村庄规划”更广义的构架,包括涉及社区的自然保护地规划、空间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3类。三者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乡村社区,但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和联系,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为各类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提供衔接的可能。未来应通过融入乡村社区生态系统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各规划之间的衔接、细化乡村社区规划管控和引导内容,以及优化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管理体制,实现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多元规划协同。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地网络(PAN)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 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 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目标,需要综合多种保护特征的 空间分布关系、保护成本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网络中的各类 保护地进行高效明确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北京为例,依托系统 保护规划(SCP)框架建立区域尺度自然保护地网络规划的技 术路线。针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特征进行制图和 空间相关性分析,定义3类保护分区,采用空间优化算法工具 (Marxan with Zones)对保护分区进行3种情景的优先选址 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减少保护特征 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对比绝对理想的保护场景,在严格的 保护场景中将保护目标以一定比例分配至相邻的分区,在提高 保护目标的实现率、促进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上更具有优势。 该研究能够为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的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空间载体,对延续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主体分散、保护存在空缺、管护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保护与发展的突出矛盾等问题,立足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从完善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三权"分置、积极推广地役权、鼓励公益组织投入保护地管理和探索建立扩展区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然保护地历经6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多部门主导、保护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对机构改革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的契机,传统规划的经验积累为新规划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的可能。通过回溯机构改革前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对比分析其规划结构体系,并从人地关系视角切入,分析各类规划针对保护对象、保护利用强度,以及社会发展调控上的差异,总结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的既有经验,为新时期规划体系的重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正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突出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以"两山"理论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回答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并得到全世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正在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前提。在搜集、分析全球35个代表性国家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世界自然保护地类型体系的一些共同特点,如类型划分标准各异、类型总量差距巨大、跨区域大尺度的保护地,以及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特色保护地等,提出构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本原则,即“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弘扬民族文化”,并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地作用,更好地完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贯彻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重要环节,正确处理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原则,加快生态文明城镇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努力促进城镇生态文明系统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杨艳  谷树忠 《发展研究》2022,(11):44-48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升,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存续、改造和建设发挥了重要基础性支撑作用;但在质量功能、体制机制、监管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亟需围绕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全力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因此建议:优化生态安全屏障骨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程,强化生态空间差别化管控;统筹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治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统筹协调,健全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体制机制;补齐生态监管短板,提升生态安全屏障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入 手,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 成部分,体现了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系统制度设计,强调 全域全要素的统筹协调和管控。在介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 设的基本状况后指出,国土空间规划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之 下,规划工作中应有进一步的价值排序。首先应把生态系统的 安全性摆在首位,其次是生态功能优化,在此基础上,对自然 资源、人文资源、景观资源进行挖掘和梳理,做整体规划设 计。通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测评估预警系统,更 好地管理包括景观资源在内的各类国土空间资源。在新的发展 阶段,需要多学科融合,在适应国家建设新要求的同时,推动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振锋  李朝前 《技术经济》2020,39(12):79-88
工具理性导向的市场经济向乡村的嵌入导致了乡村共同体的解构,引发了共同体与自然的关系失和、乡村共同体价值认知失序及共同体转型与传承的失范等危机,乡村共同体亟待重构。罗尔斯顿的“荒野”生态哲学为乡村共同体的重构提供了契合当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的自然价值观。以“荒野”生态哲学中倡导的自然价值观作为乡村共同体重构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乡村共同体内在价值的反思性自觉与提升,指导空间规划的“守界”实践,重构包含“荒野”的广域乡村共同体,推进荒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 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 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 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 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 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 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 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 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 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 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 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 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 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14.
源于名山大川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将自然和文化高度融合,不仅保存了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孕育了极为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等高超的生态伦理和智慧,对民族的宇宙观、国家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的象征、思想的载体、精神的家园、文明的诗史。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的时代背景下,风景名胜区应该作为和谐发展的典范、文明互鉴的使者、美丽中国的代表以及美好生活的家园,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保护地,作为保护地体系中的独特类型,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王江  张月 《技术经济》2019,35(8):17-24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专利文本挖掘、聚类分析和技术预测相结合的方法,结合R-stideo软件和Loglet Lab软件中的统计分析工具,针对煤化工技术进行技术群组分类及趋势预测研究。研究表明:煤化工技术可分成六大技术群组,即污水处理技术群组、煤气净化技术群组、煤气化技术群组、传统煤化工群组、污染物监测技术群组以及煤液化技术群组。传统煤化工技术专利申请量已进入下降期,表明传统煤化工技术进入衰退期,未来向更加清洁的新型煤化工方向发展;煤气净化技术、煤气化技术和煤液化技术等,经过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期,市场空间巨大;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染物检测技术作为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污水处理技术正朝着更加高效、更加环保以及方法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煤气净化技术正向着更加经济、环保、可靠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 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 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 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 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 合三峡山地环境条件,提出景观格局规划优化途径,包括维育 山水生态活力、保护簇群核心生境、修复山地蓝绿景观,以及 管控生态要素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库区人居景观建设提供规划 方法和管控建议,以期实现生态文明语境下三峡人居空间景观 探索的地域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大花园建设已成为全省城乡环境建设的重要抓 手,有力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杭州应该乘浙江 大花园建设的东风,借鉴香港郊野公园的规划、管理模式,大 力推进郊野公园建设。杭州郊野公园除了绿色本底外,还应该 吸收、巩固浙江大花园建设成果,使杭州郊野公园建设成为建 设“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大都市,严格管控城市开发边 界,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建设公园城市和推进乡村振 兴的最佳形式与途径。提出在大花园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杭州 特色郊野公园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保护区的定位提出 了新的战略需求,正在开展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对自 然保护区定位提出了现实需求,而自然保护区本身面临事权 职责模糊不清、严格管控名不符实、旅游管理参差不齐的混 乱迷局。将自然保护区定位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基础性地 位,基于自然保护区已经取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 是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核心阵地、是生态安全与生态系统 服务的基本底线3个原因。为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性地位, 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其地位与严格管理的基本要求,推动实 现中央事权与中央政府直管,保证自然保护区面积充足与代 表性充分,严格限制旅游经营活动,差别化管理和有序退出 社区生产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