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霞 《特区经济》2006,210(7):151-152
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制约障碍的分析,提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三大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富裕农民,而富裕农民就必须组织农民,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北省唐山市的实践说明,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曾秀萍 《老区建设》2008,(10):59-61
“农民知识化”工程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长效工程。  相似文献   

4.
余阳春 《乡镇经济》2005,(10):31-3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评判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的工作业绩,最根本、最实在的标尺,就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各级干部尤其是农业战线的干部,一定要以人为本谋划“三农”,立足“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千方百计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许伦中 《湖南经济》2001,(11):30-30
在农村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要让农民得到实惠,为此需要解决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最初的形式“公司+农户”解决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但并未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陈鸿 《南方经济》2001,(10):74-76
我国早已存在的农民劳动力剩余问题正逐渐演变为一种农民失业问题。至今,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日趋严重。造成农民失业的一个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是长期以来对农民问题“政治性重视”和“经济性忽视”的二律背反。而全面重视、关注农民、积极有效引导农民应该是缓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 门话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 工作者苦苦探索、力求破解的难题。在新 世纪新阶段,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 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 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创新农民增收思 路,以开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作者 认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应在思路上作 如下调整: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欠缺的是“新农民”。自上而下的新农村建设扶持,只有得到广大农民自上而下的响应,直接参与,成效方可期待。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改变农民“太多”、“太弱“、“偏散”的局面,培育造就具有较高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新型农民,使农民变成“农商”,才有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做事”与“做秀”,看起来都是在“做”,但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做法不同,结果也就大不同。比如:某县把三棍打不到一人的街道要建“步行街”;某县不顾农民反对,强行在沿路50米范围农田里全部栽上意杨树;某市不管进排水困难,要农民沿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认识到“兴农不在农”,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光靠农业,要跳出农业抓增收,围绕工业抓农业,推动农业内外协调发展,大力建设“一带五园”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综合拉动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2.
李超 《乡镇经济》2004,(12):5-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近几年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已有很多研究,但就一些焦点问题仍存在分歧。本文力图从“三农”问题的表象入手,指出其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层面的改革滞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非农化”与“城镇化”合二为一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关键是农民数量太多、素质不高,如目前南宁市有89.7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为初中毕业后未受过职业技能训练的农村青年。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南宁市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探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2004年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8.4万人。  相似文献   

14.
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必须全面提高“三农”的综合发展能力,既要在“三农”内部下功夫。更要到“三农”外部找出路。这就要求我们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发展的带动能力。全面充分地发挥“三化”带动“三农”的作用。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提高“三农”综合发展能力的关键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一、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的根本。“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人的素质。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千方百计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变人员包袱为人力资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面对当前的形势和问题,主要应从农民的智能、体能、技能“三能”方面做好三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6.
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少农民,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工的出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它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农村以及整个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城市化的核心是人,是一个“化”传统农民为现代市民的社会变迁过程。这一过程极其“复杂”,不仅要实现农民职业的“非农化”,而且要实现农民居住空间的“城市化”,更重要的,还要实现农民的身份、权利、生活方式等社会角色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点评库: 读数一:合作社现有职工48人,其中专业人员12人,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以“公司+合作社+农民”的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风险利益机制,把松散的农民联结起来,进入市场,成为农民致富的“龙头”。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任务是转移农民。只有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尽量转移出去,农村、农业才有发展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统保制”是指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权利的一种制度安排,提出“统保制”这一新命题,为加快改变我国长期积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状况,更好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等,提供了根本的思路和途径,实施“统保制”,必须实行“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使广大农民积极支持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并真正成为工业化的得益者和城市化成果的享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