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实现形式,是现代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事项的确定,关系到知情权、隐私权等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制度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也是合理认定公共利益的需要。然而,综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公众参与制度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缺失。为贯彻参与民主理论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要求,应当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制度。其具体的制度框架应当包括: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听证会制度;设置独立的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2.
信息公开的制度价值并不限于监督依法行政与保障信息获取权。以杭州市政府开放式决策实践为观察样本,其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对公众广泛知晓并参与重大事项的保障作为制度基点,构建了吸纳多元意见的信息渠道,将公众的直接参与导入政府的日常决策。开放式决策模式的实质目的在于证成现代行政权的正当性。在开放式决策的视角下,信息公开正是以充分主动公开作为参与的前提、以保障申请公开获得更广泛的决策认同、以互动协商促进决策结果合理化的多维视角化解现代行政权的正当性危机。把握信息公开重塑现代行政权正当性的关键作用,重新认识信息公开的制度价值理念,将促进行政机关更为主动、积极地回应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3.
文章构建由主动信息公开、依申请信息公开、监督保障以及公众参与4大类17个指标组成的地方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建立地方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评价模型,并以江苏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为地方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开通。网址:http://zfxxgk.ndrc.gov.cn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主权和公民知情权的具体体现。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对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尚存在许多不足,难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为此,应当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立法,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机制和措施,以推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6.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穷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本文认为,在处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过程中,应当区别对待两种不同性质的申请:一般申请和商业中请。以知情为目的的一般申请不同于以开发利用为目的商业申请。政府机关在受理一般申请时,应当按照成本原则提供,确保公民的知情权;政府机关在受理商业申请时,应当按照公平公开原则,确保政府信息的非歧视性提供。本文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区别,并对两种不同申请的处理程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向大众公开,不论是从有利于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来看,还是从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加强其公民主体意识来看都是非常有利的。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政府信息公开是宪政的应有之意、是防止腐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的现实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政府应该切实转变观念;第二,公民应该提升主体意识;第三,政府应该建立内部考评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信息公开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指出基层政府在信息公开中存在供给与需求相脱节、政府信息公开质量不高、公开速度慢、公开渠道不畅等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在于信息公开供给主体服务理念尚未确立、信息公开需求客体权利意识不足、信息公开供给制度保障体系不力。以此从确立信息公开供给主体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信息公开需求客体权利意识、完善信息公开供给制度保障体系等维度,阐释了基层政府提升信息公开质量、满足公民需求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背景下,深圳市政府向吴君亮团队公开了本级政府2008年部门预算,并由此拉开了我国政府向公众公开财政预算的序幕。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向公民公开预算刚开始起步,距离建立一个成熟的预算公开制度还存在政府官员和公众信息公开意识薄弱、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以及公开的预算如同"天书"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建设、使公开预算内容"平民化"、在人大常委会下设预算委员会以强化人大预算监督以及推进财政电子政务发展等策略,加强制度建设,突破现实公共预算信息公开中的瓶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发展需要政府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世界民主发展的趋势。警情是重要的政府信息,警情通报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新尝试,它的建立将对公安工作的改革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逐渐成为有效的环境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社团压力、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都是政策行之有效的保证。作为环境政策框架,现有部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息公开并鼓励公众参与,但政策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信息公开政策手段操作性不足、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应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预算信息公开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对经济社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预算作为整个财政工作的核心和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预算信息更是对整个预算过程预算管理的重要的载体。预算信息的公开可以强化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推进依法治国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及转变政府执政理念,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积极性,是提高财政透明度和实现善治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民众环境知情权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于2008年5月开始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但是,该法施行数年来,也暴露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法层级较低、环境信息公开内容与范围界限不够明确、救济缺乏可行性等。应当尽快确立环境知情权的基本权利地位,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立法的层级;明确环境信息公开内容范围,细化信息安全界限;拓宽环境信息公布方式;优化环境信息公开的救济程序;完善整体配套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曹绮 《大众商务》2010,(12):178-178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文化知识的快速增长,使信息日益成为人们认识的重要对象和战略资源。社会各种竞争的胜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信息作为资源的基础价值正日益凸显出来。政府信息公开是信息时代民主与法治的重要内容。公开是参与的前提,没有政府信息公开或民众的知情权,不可能有大众参与。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文化知识的快速增长,使信息日益成为人们认识的重要对象和战略资源.社会各种竞争的胜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信息作为资源的基础价值正日益凸显出来.政府信息公开是信息时代民主与法治的重要内容.公开是参与的前提,没有政府信息公开或民众的知情权,不可能有大众参与.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机制是行政决策科学、公平与合理的重要保障.行政决策制定过程中制约公民参与的客观限制因素主要有公民参与技巧不足、信息不公开或不对称、参与机制不完善等,应当从提高公民参与的技巧、完备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公民参与机制等方面提高行政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及其部门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通 过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知情权利的信息资源,允 许公民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 依照相关法律合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政府信 息公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 盾具有重要作用。用公开促公正、促公平、促效率是今后政府 逐步向法治政府方向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企业碳排放信息公开需要有明确的法律限度。企业碳排放信息具有环保性、碳交易相关性、碳管理相关性三个显著特征,其范围划分应遵循不违反强行法规定、服务于环境保护、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服务于碳管理四个原则,对其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企业碳排放信息公开的程度可以从客观性、可靠性、全面性、易获取性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判断;公开的方式分为强制公开、自愿公开和协商公开;公开的载体要进行分层,且应多样化;公开的例外至少包括九种情形。  相似文献   

19.
网络问责是行政问责制度与网络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渠道。当前,我国网络问责制度仍面临着一些困境,造成网络民意的局限性,政府缺乏对网络的制度化约束,管制多于引导,一些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程度不够,更新缓慢,徒有虚名。要确保网络问责的良性运行,首先要提高网民的参与素质,加强责任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网络问责的法规制度;加强官民双向互动,实现网络问责与传统问责的无缝对接;完善政务公开制,把网络问责和政务公开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5月1日,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被称为“阳光法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将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府的法定义务。这一根本转折显示了中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勇气,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之后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还是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