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名刊辑要     
日本银行近10年来一直是以债务危机而著称的。日本的银行体系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债务危机持续不断,而不论是银行自身,还是政府监管部门,对此却无可奈何。谁也不愿,也没有这个能力去解决这一难题。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出了问题,还是银行过分依赖其债权人的关系,亦或是整个日本经济的萧条和萎靡,造成日本银行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中都没能寻找到一条再生之路。而2004年,在重重债务迷团中摸爬滚打近10年之后,日本银行依靠崭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系统不仅重新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赢得了良好的业绩,更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据今年3月日本金融研究机构发布的经济报告显示,日本银行将在年内从债务泥潭中走出来,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银行企业都预计年内银行业将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些都得益于日本银行近两年不断开发的旨在吸引投资者的金融产品以及良好的客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余熳宁 《中国金融》2000,(7):46-47,51
银行业重组的风潮从90年代初起席卷全球,目前日本的银行业重组正出现加速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所有已公布的日本银行重组交易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在1999年初以来出现的。仅在1999年,就有40多家日本商业银行公布重组计划。2000年4月1日,在日本新的财政年度开始之际,金融领域的许多大型银行宣告合并,更是掀起了一个重组的高潮。自1999年8月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宣布合并,到2000年4月18日东京三菱银行和三菱信托银行宣布将合并,日本原有的18家大银行将合并成为四大金融集团。一、日本银行业重组的背景日本银行业之所以在…  相似文献   

3.
邱明旭  刘庆涛 《新金融》2004,(10):45-47
一、银行业盈利 2004年度的最新排名榜显示,不仅是银行业的盈利在增长,而且世界大银行的规模同样在与日俱增受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日本银行业在巨亏之后重新盈利双重因素的影响,世界1000家大银行在2003年度内赚取了空前的利润。2001财年,全球银行业  相似文献   

4.
甄峰 《银行家》2012,(2):96-99
2011年是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仍不明朗,金融危机余波犹存,并有深入发展趋势的一年。国际银行业喜忧参半,更多的银行摆脱危机,开始盈利,但多数银行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盈利水平,美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谷,次贷危机影响还未消除;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入发展,再次将银行业推到风口浪尖;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的确立明晰了从严的国际监管趋势,却不知富于创新的市场又会如何绕道而行;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稳健经营和"走出去"的挑战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5.
从巴塞尔协议Ⅰ到巴塞尔协议Ⅲ的演变逻辑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在拉美债务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而日本银行业的资本全球扩张也给欧美银行带来极大威胁。巴塞尔委员会在1988年出台巴塞尔协议Ⅰ,基本出发点就是用银行有限的资本限制其业务扩张,促进国际银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银行业刚刚走过艰准的2002年之际,2003年1月22日,全球三大银行巨头--美国花旗、瑞士信贷和日本瑞穗纷纷宣布或预计了去年的业绩.美国银行业虽遭遇寒流,却依然保持盈利势头;而欧洲和日本的银行巨头们却亏损严重,垂下了霸气的头颅.  相似文献   

7.
左才平 《新金融》2010,(3):54-56
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强刺激计划,包括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10大产业振兴计划等,并配套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去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大量的财政和贷币资源落到了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各种项目上,不少地方政府甚至把10年后的项目都提前实施。地方政府的过高债务和国企资金的泛滥已经演变为一个颇为严重的问题,如果在数年后地方债务无法偿还和国企效率低下,遭受打击最大的将是国内的银行业。本文试图从中引发对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关注,及早应对风险。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讯     
中国四大银行将获政府注资400亿美元 有消息称,央行已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个“金融改革方案”,将由政府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注入资本,规模达400亿美元左右,以助四大银行进行改制,在2007年之前全面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利润偏低的问题。据悉,此前,中国政府曾两次对银行业展开“救助”,第一次是1998年向四大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注入330亿美元以改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第二次是1999年从四大银行账目上剥离1690亿美元不良贷款转给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9.
原晓惠 《新金融》2020,(3):32-38
金融危机十余年来,美国银行业很快从困境中恢复过来,风险状况快速改善,业务发展和海外布局都恢复至稳健水平;而欧洲银行业不仅一直在压缩规模,发展质量也面临严峻挑战,盈利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效率处于低迷状态。欧洲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负利率政策、银行监管举措及主权债风险敞口过高,都是导致欧洲银行业与美国银行业发展分化的重要因素。建议关注涉欧业务的经营风险,同时吸取欧洲银行业发展教训,保持中国银行业合理数量和规模,警惕"过度银行"现象;优化问题银行治理机制,将银行体系风险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构建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02年-2007年是全球经济发展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阶段,从2002到2006年底的4年间,国际银行业的利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盈利能力逐年增强。然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信贷紧缩,将包括花旗集团(Citigroup)和瑞士联合银行(UBS)在内的许多银行拖入泥潭。对全球银行业而言,2007年是否标志着“幸福时光”的终结,一个漫长的“严寒期”即将到来呢?  相似文献   

11.
一、现实 美国银行业进入1970年代以后,仍然执行严格的分业经营的《格里斯——斯蒂格尔法案》,银行业被摒弃在高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之外,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的兴起吸引了大批银行的储蓄客户,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占金融服务业这块大蛋糕的比例不断下降,银行业的盈利前景变得黯淡起来,整个银行业陷入“围城”之中,华尔街的人士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保护性陷阱”。  相似文献   

12.
<正> 从“大一统”的银行管理体制.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包揽金融管理和经营信贷的传统模式发展到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银行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十多年来的改革.已为我国银行业商业化进程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为我国已形成了二级银行体制的雏形.构筑了银行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奠定了整体布局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詹向阳 《金融研究》2015,421(7):37-44
本文对当前银行业发展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和解决的建议: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对新资本管理办法在执行层面做些弹性放松;加快金融综合经营的开放步伐,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成立金融管理委员会,推进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推进风险对冲产品与工具创新,实行银行业创新审批的负面清单制度;关注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过程中的银行债权保护问题;以及坚持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方向,正确看待银行利润、国有银行“垄断”、银行费率定价机制也要实现市场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银行家》2014,(9)
正随着多项治理措施的不断推出,曾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银行业发展似乎重入正轨,但2014年7月葡萄牙必利胜银行债务危机的爆发,则再次将葡萄牙银行业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暴露。必利胜银行的此次危机,在昭示葡萄牙金融体系巨大问题的同时,也显示此前欧盟致力解决的银行业深层次矛盾并未根本好转,下一波银行业危机或正悄然酝酿。围绕对必利胜银行的后续救助,"好银行"与"坏银行"、银行国有化等问题的争论愈加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动荡起伏,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次贷遗留问题再度显现,发达经济体天空布满阴霾。在复杂和恶劣的经营环境中,欧美银行业盈利整体下滑,多家银行宣布了大规模裁员计划。上半年,10家国际银行(以下简称“10行”)实现净利润439亿美元,同比减少22.6%;年化ROE7.7%。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息差普遍收窄,NIM同比下降17BP至2.46%。本文以各行半年财务数据为基础,对欧美市场主要银行上半年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财经     
《银行家》2004,(7)
日政府推行银行业改革计划规定坏账比例上限 日本的一份2004年的经济政策规划报告中指出,政府将在2004年底前规划出一份新的银行业革新计划。在现行强力要求银行削减坏账的制度下,银行业者必须在2005年3月前将坏账占整体贷款比例降低至约4%。  相似文献   

17.
祁敬宇 《银行家》2001,(1):148-150
最近10年来,国际金融界合并司空见惯,仿佛进入"战国时代",银行业购并狼烟四起.日本银行业也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讲,日本的金融史就是一部银行业的合并史.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采取金融超前发展战略,支持、鼓励并积极推进银行业的集中与并购(这是与欧美国家不同的).当今日本许多著名的大银行,如第一劝业银行、三和银行和樱花银行等皆是若干银行合并的结果.在这些银行的合并中,既有在政府的撮合下,由一家较强的银行挽救一家危机的银行的"包办婚姻",如1996年日本住友银行收购了大和银行在美国的附属机构,并买下了在大和银行在美国的大部分贷款资产,两家银行在1996年10月已经合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有"两厢情悦"式的"自由恋爱",如东京与三菱银行的合并,由于三菱银行擅长于日本本土和零售业务,而东京银行作为外汇专业银行,其国际业务和批发业务发达,因此可相得益彰,在国内外开展更全面的银行服务.其用心皆在于全面发展综合性的国际大银行,逐鹿国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俄罗斯银行体系的改革及银行业的重构,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银行业的变化以及2004年“银行信任危机”及其深远意义。至于的银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未来将走向何方?笔者认为,俄罗斯将进一步完善二级银行体制,一方面加强中央银行和政府(财政部)两个宏观调控主体的协调;另一方面加强中央银行的调节和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9.
中小银行兼并重组不仅是一种财务行为,还包含地方政府意志,是否有利于缓解地方债务风险值得关注。本文将2009—2021年566家中小银行微观数据与省级宏观债务数据进行匹配,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表明,中小银行兼并重组缓解了地方债务风险,但兼并重组累计次数与地方债务风险呈U形关系。在地区大型银行占比较高、信贷扩张较慢、高风险银行集聚、房地产依赖度较低、金融监管投入较高的地区,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对债务风险有更明显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在于,兼并重组降低了地区银行业风险,减小了地方政府对银行的控制程度,从而缓解了地方债务风险。本文对理解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在推进地方财政治理中的作用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业务模式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人们往往将其归结为存贷利率差缩小的结果。实际上,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同质性,以及银行业监管机构往往将经营绩效上佳银行的一些业务标准和业务方式作为“最佳做法”(Best Practices)推广于银行业,使得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出现越来越趋同的情况,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压力,降低了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在一定意义上也增大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