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形势 2009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GDP增长7.1%,比2008年8.5%的强劲增速适度回落.但是,如果将中国从东亚总值中予以排除,其经济增速则从2008年的4.7%急剧下降到1.5%(图1).  相似文献   

2.
《财经界(学术)》2014,(31):92-92
2014年10月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预计,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今年经济增速将会略有放慢,但随着高收入经济体逐步复苏刺激对该地区的出口需求,明年该地区(除中国外)增速将会逐渐回升。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说,东亚太平洋地区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报告说,东亚发展中国家预计今年增长6.9%,低于2013年的7.2%。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导刊》2007,(10):15-15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2007年和2008年均将增长4.9%,低于去年5.4%的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2007年和2008年经济增速分别为2.5%和2.7%,均低于去年的3.1%。在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称,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增速比危机后的高峰期有所放缓。由于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会继续放慢,东亚地区需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寻找新的增长源,根据以《抓住新的增长源》为标题的报告,2011年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增长8.2%(如  相似文献   

5.
世界银行5月23日发布的《东亚经济报告》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2%,比上一年实际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而随着未来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减少,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为此,世界银行判断,中国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预测,2009年将成为198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慢的一年。世界经济面临大幅度的减速,对中国经济必然会带来影响。从2008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看,2007年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是11%,2008年四季度预计是7%—7.5%。200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可能还会下跌。所以,2009年我国经济环境难免会遭遇更加严重的困难,这一观点现已在社会各界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持续低迷状态,全球贸易增速放缓,FDI等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大幅波动,各国差别化宏观政策加剧政策溢出效应,美国退出TPP和英国脱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分化加速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特朗普针对特定产品和某些国家加征关税的举措,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近年来,美国经济复苏改善而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新兴经济体资本跨境频繁流动,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随着东南亚地区新兴及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上升,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本文客观阐述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从贸易和投资角度简要分析了东亚区域合作对区域外核心经济体的依赖程度及区域内产业和供应链的相关度,从各国学者观点概述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从国内行业机遇和区域贸易结构方面探究了RCEP的签署对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减缓2008年1月9日,联合国发布《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该报告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以及5个联合国区域委员会联合编制。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在2007年有所减缓,从2006年的3.9%降至3.7%,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再降至3.4%。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这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国际比较的视角来认识。总的评价是,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十一五"前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增长12.7%,2007年加速到14.2%,增速仅次于改革开放后最高的1984年。2008年,受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速陡然回落到9.6%。面对  相似文献   

10.
去冬今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两防",一是防止宏观经济下滑,二是防止换届后的泡沫。去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8.1%、7.6%和7.4%,已连续七个季度放缓,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并为近20年来第四次连续两个季度的"低八"(低于8%)。单纯从GDP增速来看,我国经济正在经历金融危机以来的"二次回落",也就是曾说过的又一个大"W"型。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银行2008年4月1日发布最新《东亚经济半年报》说,由于美国出现金融动荡和由此导致的全球放缓,2008年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将会降低1~2个百分点,降至8.5%左右。报告指出,尽管可能从近期的两位数增长有所下降,但整个地区的总体增长保持健康态势,大多数国家能够安然渡过全球经济放缓危机,这归功于它们过去10年在结构改革中所做的投资和已建立的稳健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国民经济连续5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调控效果较为显著。但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有可能导致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仍旧存在,经济结构调整仍待加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在政策因素和国际市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008年我国社会总需求的强劲自发扩张势头有所减弱,国民经济运行将由过去五年的加速增长态势转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的态势。预计2008年全年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增长11.4%回落到10.8%,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增幅与2007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长12.6%,增幅比2007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1%,增幅比2007年下降0.5个百分点。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低于目前的估计,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不够明显,2008年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高涨的态势,GDP增速为11.3%,基本与2007年持平。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贸易被看作经济增长的引擎,其增速普遍高于经济增速。近三年来,世界贸易增速虽然依然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但两者差距日益缩小。特别是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的影响,2008年世界贸易低速增长。按照不变价格计算,2006至2008年,全球出口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4.8、2.5、0.3个百分点,全球进口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4.3、2.5、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合已经在客观上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认识到,无论是东盟也好,中、日、韩也好,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只有在东亚联合的大框架内,才能为本国找到更好的出路,更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而又确保自身的经济安全。一、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东亚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它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从1975年的5.4%增加到2001年的18.7%。由于各国加强经济合作,东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占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33.8%增加到2000年的46.3%。此外本地区企…  相似文献   

15.
2003年,虽然世界经济低迷导致出口增速放慢,但内需趋于旺盛及对出口有望继续扩大,预计东亚经济将保持缓慢恢复的基调,不过,需要充分注意依然存在的下降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增速放缓,2012年中国外贸比2011年仅增长6.2%,增幅为2008年以来最低,远远低于2001年-2011年平均增速20%。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低速增长(剔除虚增部分),我国外贸可能已经进入长期低速增长期。根据海关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1-7月我国进出口23517.6亿美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一、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现状 近年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自2005年至2008年连续4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2008年1—11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入统企业3004家,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785.06亿元,同比增长29.49%;工业增加值750.47亿元,同比增长19.38%;  相似文献   

18.
财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所以对全球实体经济开始造成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急剧动荡虽然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减缓,2008年GDP增速从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  相似文献   

19.
吕国英 《电子商务》2009,(10):28-29
<正>近几年来,全球半导体市场一直都处于低迷发展期,2005年以来,市场增速一直保持在10%之下,2008年在行业低迷以及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更是出现2.2%的负增  相似文献   

20.
《商》2012,(10):5
今年开始,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通胀却并未降温,有不少市场人士担心中国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而我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经济硬着陆,虽然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是经济形势已经与2008年时不一样。目前,外部经济形势已经趋于缓和,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