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2011年1月1日新《工伤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新条例进一步明确和扩大了职工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范围,却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思考,诸如上下班途中如何界定、非本人主要责任范围的确定、非交通事故能否认定为工伤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和研究。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职工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条文的理解和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09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不再认定为工伤的说明,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本文从上述工伤认定在中国工伤保险中的演变发展情况出发,针对<征求意见稿>给出的五条原因或动机发表观点,并通过对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所引发的工伤补偿责任与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广义竞合问题的分析,提出对于职工的财产性损失部分的赔偿采用补充模式,在保留上述规定的同时赋予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代位求偿权",对于职工人身伤亡部分的补偿采用兼得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专车出行作为一种新的客运服务方式,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现实中由于"四方协议"的法律关系模糊,各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导致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最大争议的是乘客、打车软件公司是否为事故的责任主体以及保险公司的赔偿范围。文章通过实践中"车辆+司机"的不同组合方式,具体分析不同组合方式下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主体的认定。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保护如何在平衡权利各方利益的同时,合理地认定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一直是理论界以及实务界长久以来存在争议的问题。本人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通过剖析无过错责任观点所存在的问题,对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中各方利益加以分析,并对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做出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虽然《保险法》和保险条款都规定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是以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但在实务中,保险公司通常是根据过错来厘定保险费率和承担保险责任的。冲突的根源是将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相混同。应正确认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根据现状修改相关规定,以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减少赔偿纠纷,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认定书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证据,当事人对事故认定不服既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又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在司法实践中很有争议。本文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持枪抢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劫罪加重处罚的八种情节之一,它不仅侵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而且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行为性质恶劣。在实践中,对持枪抢劫的认定和处罚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认为,"枪"的范围则应该包括不能发射的真枪,对于假枪,应在具体实践中结合行为人及被害人的认识来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中的侵权责任规则与交通事故处理责任规则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核心规则——过错责任规则,在排除了某些特定情形之外,例如涉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间的事故,或者牵涉多方责任主体的事故,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院应当尊重公安交管部门所作的事故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交通事故之受害者是否属于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第三者"范围,直接关系到保险人责任之承担。而我国的"交强险"条例中第三者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本文通过对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进行分析,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可以向第三者转化,从而提出第三者范围时间点和第三者范围的新界定。  相似文献   

10.
王渊 《企业家天地》2007,(12):248-249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体育活动与安全管理中发生伤亡事故时,学校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国家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始终需要监护而同时又规定父母有义务让其接受义务教育,一旦未成年人到学校去,则脱离了父母的监护视野。学校则基于未成年学生父母的"委托"和国家义务教育的规定成为临时监护人,负部分监护之责,即教育、管理之责及随附的相关的安全保护义务,这可称之为学校的"监护范围"。故学校要承担监护责任,也应限制在此范围内,在此"监护范围"内,学校基于无过错原则承担监护责任,超出此范围的,学校承担赔偿责任应适用过错原则或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交强险免除责任司法纠纷案件中,部分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免责法条中三类争议问题的理解分歧上。首先,司法实践中关于交强险免责条款的正向适用与反向适用问题,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明确相关法条中“交通事故”“损失”等用语在不同法条中的特定含义。其次,根据法律规范目的,推导出认定受害人构成“故意造成”“故意碰撞”的主观要件、致害行为模式及因果关系标准等主客观要件,由此准确理解该免责法律条款的含义。最后,对五种机动车特定类型案件进行司法认定分析,并得出交强险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司法认定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推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强制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更新我国保险理念、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险制度、提高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障水平、保障经济正常发展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第三人之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但赔偿的对象未加明确,之后颁布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也未予界定。基于保护受害人利益的立法目的,建议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直接确认保险人对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害人的直接给付责任,赋予第三人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还存在缺乏合法性、违背客观事实、实务中排除共同债务认定的法律适用较少等缺陷。完善我国夫妻共同债务制度,应构建"家庭共同生活为目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构建夫妻财产约定公示制度;合理分配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5.
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主要体现在"公共福利犯罪"和"道德犯罪"等方面,因而严格责任在行政犯罪中有较多适用。在我国,行政犯罪的外延范围与英美刑法严格责任的适用范围存在着一种交叉重叠关系。因此,在我国行政犯罪中,特别是交叉重叠部分引入严格责任是可行且有益的。在行政犯罪中架构严格责任理论,宜对其主观罪过表述模糊化;在法定刑上,适用严格责任的行政犯罪的处罚,应较适用非严格责任的犯罪处罚为轻;同时,应完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建立证据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责任追究制"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目前高校还存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难界定和失责难发现、难认定、难追究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完整链条,切实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适应党风廉政新常态对高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交法规定我国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目的在于加强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保护。随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生效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开始运行并发挥作用,但是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相关立法却尚未到位。本文拟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功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及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先合同责任制度是解决缔约阶段法律案件的重要依据。合理的先合同责任构成有利于合同的订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认定该责任的客体和责任范围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法律经济分析在某种层面上能让我们在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问题并更直接地找到解决途径,因此本文将尝试使用法律经济分析来解构上述法律问题,分析磋商阶段中各种利益保护的必要性,为我国法治事业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法律规则体系中,由于自然语言天生的空缺结构,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概念,类型分为两种:一是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比如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等,其内涵与外延均不确定;二是经验性不确定法律概念,比如清晨、机动车等,其内涵清晰,但外延高度不确定.《工伤保险条例》中包含三大类不确定法律概念,“工作原因”、“上下班途中”、“突发疾病且抢救无效”,它们介于价值性概念与经验性概念之间,既要用常理对相关客体进行描述,同时又必须进行必要的价值衡量.在司法审查中,可以分别确定真实性标准、合理性标准与完整性标准,通过判决理由部分的法官解释,最终形成最恰当的结果.判断“工作原因”需要真实性标准,即员工所遭受的伤害与工作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判断“上下班途中”需要合理性标准,即分析上下班的过程是否在合理时间、处于合理路线,若存在绕道,该绕道是否出于合理缘由等;判断“突发疾病且抢救无效”需要完整性标准,既要考虑“突发疾病”的前因与工作是否存在联系,同时又要结合“抢救无效”这一后果是否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20.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责任的法律基础,也影响着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经营。本文介绍了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各种归责原则,并简要地评价了各种归责原则应用于交通损害赔偿的优缺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我国机动车交通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