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创作了大量的不同题材的散文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历史文化散文的冷峻通透、生活情感散文的醇厚绵密、智性散文的剀切深微,以及山水散文的清醇健朗。尽管他的散文风格变化多样,但是又有着稳定而统一的"本调",即:深邃冷峻、清醇雅致。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创作了大量的不同题材的散文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历史文化散文的冷峻通透、生活情感散文的醇厚绵密、智性散文的剀切深微,以及山水散文的清醇健朗.尽管他的散文风格变化多样,但是又有着稳定而统一的"本调",即:深邃冷峻、清醇雅致.  相似文献   

3.
格式塔心理美学是在格式塔心理学之上发展而来,文章根据格式塔心理美学中"整体大于个体的总和"的审美意向,在阳朔"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之美之上,探讨阳朔山水的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浙江古代山水散文在浙江古代山水旅游文学中的量是巨大的,它虽后于浙江古代山水诗词的出现,但它一诞生就如一颗常青树,繁荣兴旺到如今。它不仅丰厚了浙江山水的人文底蕴,为浙江旅游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人文资源,并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吸引着古今读者的心,成为旅游主体市场潜在的一股不竭的动力,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是桂林旅游的新定位,也是桂林旅游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新旅游定位形成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笔者认为只有在"世界"、"山水"、"文化"、"体验"等方面做足文章,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定位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兴四大诗人"不仅是一代诗豪,也是一代散文宗匠,但其文名往往为诗名所掩,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记体散文是"中兴四大诗人"散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诗意的寻觅给记体散文注入了丰厚的人生意蕴。文章旨在对他们的记体散文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比较他们记体散文创作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滔滔黄河,不知有多少千姿美景,而我所看所拍不过是冰山一角。观奇山望黄河,层峦壮阔,方知宇宙自然之大、人之渺小;见山之延绵、水之湍流,方悟时光之荏苒、岁月之可贵。此行可谓:畅游炳灵峡,永靖朝四龙。行观山水奇,旅泊拍天涯。  相似文献   

8.
南宋散文的发展可分为四期过渡期(约30年);中兴期(约60年);衰落期(约50年);终结期(约40年).本文认为,南宋散文的成就不容低估它继承和巩固了北宋大家奠定的宋文优良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它在北宋散文的基础上有所开拓,表现出一些新的面貌和特征.虽然一部分南宋文存在着"冗弱"的弊病,但不能以偏概全.在散文史研究中整体轻视、低估南宋散文的偏见,不应再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论文阐述了晋祠自然园林文化特色和文化艺术旅游内涵两大特点,从多个方面表明了只要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晋祠景区将逐步形成以山水、园林、古建为主要内容的自然人文风景区。其历史文化、神话文化、宗教文化、宗祠文化、祭祖文化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为全世界华人、华侨寻根问祖打造了全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知识提纯的批判工作",是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意蕴的思想性质与文化积淀.批判的锋芒显露地或者隐含地存在于几乎所有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之中,这是他的这类散文的思想脊梁、文化底蕴和审美素质之所寄.这种批判锋芒与批判意识,是作品思想性和文学倾向性的显现.它使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具有了更深厚的思想意义、更高的审美价值并更具有高尚情趣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王维是我国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们的诗歌以清幽、淡雅的意境而著称,对后代田园山水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诗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页。本文主要从无我之境、韵外之致和意境相融等方面来分析比较陶渊明和王维诗歌的意境,以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二位诗人诗歌意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十七年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游记体散文数量巨大,并且呈现出了与以往皆为不同的文化审美特征。在整个十七年的散文发展史中,游记体散文的边界从混沌走向具体,并且在1956年“双百”方针的直接影响下呈现出多样的特征。这种特征逐渐被纳入“国家抒情体制”的统一建构当中,最后走向单纯的“政治山水”抒情。这一嬗递的复杂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王充闾散文追求诗性、历史感和哲思三者的融合统一。在散文文本中具体体现为大量的感人之情、启人之智和益人之识。这不仅打通了科学和文学的界限,而且打通了文学、史学和哲学的界限,如此加深了他散文创作的情感浓度、思想深度和知识密度。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在山水诗歌作品创作中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表达了"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田园风光,清新淡雅,意境悠远。在他的诗歌作品创作中,他能更细致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来体现出他"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王充阁散文追求诗性、历史感和哲思三者的融合统一.在散文文本中具体体现为大量的感人之情、启人之智和益人之识.这不仅打通了科学和文学的界限,而且打通了文学、史学和哲学的界限,如此加深了他散文创作的情感浓度、思想深度和知识密度.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散文在深入挖掘封存于自然山水以及人文风物中的文化意蕴中,探索着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对民族文化人格进行反省和探察,试图揭示崇高的人生态度,力求构建一种“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之一,其独特的东西融合的文化身份,使得他的古典散文译文清新隽永、传神达意,蕴涵着深厚的东方文化情结和审美价值。论文从跨文化角度来观察和透视其对中国古典散文的英译,通过分析《扬州瘦马》、《兰亭集序》等中国古典散文名篇的英译实例,探讨并借鉴其高超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技巧,并进一步挖掘隐藏在"东方主义"文化选择背后的美学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古典散文英译实践。  相似文献   

18.
山水尺牍出现较晚,直到南朝才渐成气候并取得巨大成就.本文将山水尺牍的开山之作<登大雷岸与妹书>与汉大赋进行了比较,从表现手法、语言运用、风格上分析了汉大赋与南朝山水尺牍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就汉大赋对南朝山水尺牍产生影响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译本和译者从边缘走向了中心,译者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散文是现代中国文学形式表现之一,且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句中会出现较大的模糊性,因此散文的翻译尤其可以体现译者的主体性。论文以对比《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探究译者主体性在散文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珍贵的自然山水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地区或城市形象要素之一。近年来,无锡始终走旅游文化发展的道路,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成功打造了"太湖旅游文化品牌"。笔者在对城市山水文化形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无锡城市的山水文化内核,发现无论地域要素、经济要素,还是人文要素,都与山水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