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骨干课,自2005年整合以来,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面临重构压力。只有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改革,才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收到实效。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模块的研究,构建合理的双模块化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各高校普遍关注的教学热点问题。以河南商专为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着认识不到位、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各种机制,是提高其教学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必要环节。河南商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一个结合,两个平台,一个统一"的设计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成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四门必修课程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各高校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得到了改进和提高。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本课程在教学上仍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教学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其根源就在于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脱节,实践性教学中存在严重问题,如:对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内容缺乏深度;实践性教学的管理体制不太完善,保障机制乏力。然而,实践性教学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整合实践性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管理、保障等环节,使各环节形成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整体,使"基础"课实践性教学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的新的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中四门课程之一,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才的课程。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在过去《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的基础之上,精心整合而成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为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考核、教学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对新时期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梳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教材发现,教材中法律基础部分存在内容设置单一化、缺乏实践性等问题,教学实践中也存在授课教师安排不合理、考核方式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应当通过完善内容设置、科学规划教材、加强教师培训、科学引进人才和创新考核方式等途径提高教学效果,以更好适应新时期高等院校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考学生的理论水平,不考评学生的道德操守。这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与法律行为的养成,削弱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成效。考试方式的改革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考试和学生的道德与法律行为考评相结合,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有着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由于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各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状况,从而导致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较差.因此,要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增强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与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只有探讨《基础》课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原则",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真正认同和接受道德规范,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与法律在调节人们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应该对两部分内容进行建设性整合,将法治教育嵌入思想道德部分的理想、人生与爱国等主题,实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有着突出的教育功能,其考核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午要实现以下四个要求:考试内容为知识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相统一;考核主体由教师单一评定扩大到教师评定、学生评定和社会评定三者相统一;考试阶段实行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两者相统一;考试方式由...  相似文献   

12.
其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7章第1节概括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第4个环节——"法律适用"这一概念的使用不够妥当,并与教材第188页②这一相关问题的阐释相矛盾;其二,教材第8章第2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这一节的标题使用与教材在本节的第2个大问题——"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的阐述中,分别阐述了我国的《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这两部非实体法律的内容相矛盾。本文对教材的以上缺陷和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剖析,并提出了将原教材第2节内容改设为"行政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4节内容等建设性修改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科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基础》课应按照"研究型教学"模式发展,它将使《基础》课更具活力、更富成效。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践教学",即"实验教学"。同时,以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书育人也是深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形成守法习惯的基本渠道之一,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这种主渠道的作用,明确法律专题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认清当前法律教学的实际形势。通过多途径、多方法来增强法律专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思想品德课的主干课程,也是大学德育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分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地位,提出在该课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创新、务实、拓深、求活,以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别于大学的其他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课程,因此,学习好和掌握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不仅仅是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其育人的功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与学成为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7.
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教学,发挥其理论宣传、价值培养和实践践行功能,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可通过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观念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教学已经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本文总结了视频教学的优势,指出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法律基础"部分教学承担着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基础的法治观念、法制精神、法学素养的初步积淀等重要作用,对依法治国、构建和谐校园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总结分析了目前高校在该部分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的一些误区,并从提高法制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进行非指导性教学、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等,这些都对"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