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当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一般、商品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等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该文认为,那种以是否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作为标准来判定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论断是片面的,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用是否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作为标准,才能判断服务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业的劳动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原理进行分析考察,在商品交换条件下,服务同物质产品一样,也是商品,也具有二因素,提供服务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否定服务的商品性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那种死守只有提供有形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从而否定第三产业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当然,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活动的劳动不应该被看作是提供商品并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3.
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商品生产范围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哪些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怎样看待马克思所分析的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这些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学中很重要的问题,很有探讨之必要。拙文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经济学界的老师和同仁。一、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随商品生产范围扩大而扩大有商品生产,就有价值的创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者为自己消费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劳动越来越少,而为别人消费进行的产品生产劳动则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一.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一)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商品的两重性是由劳动的两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价值的实体是劳动,是处于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6.
论劳动实体     
乔健生  吴佩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153-158
劳动实体是一个理论范畴,它揭示劳动实体是价值的惟一源泉、智力劳动创造价值、自然资源和知识资源都是智力劳动的积淀.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流通领域的劳动并非都仅是价值形态转化,只实现价值而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劳动,同时有着大量的能提供劳务产品、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主要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延续的劳动,如运输、保管、包装等,还有发生在流通过程但不是延续的另一些服务性劳动,如咨询、信息、培训等)。此外,还有一部分物质生产的劳动,如流通过程中的加工(主要是农产品初加工、再  相似文献   

8.
创新劳动是有发明创造的劳动,是比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更高层次的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它创造了巨大价值,巨大价值通过价值转移途径,分润社会,因此,创新劳动是强国富民之源。  相似文献   

9.
一、服务的概念问题和经济思想演 变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可分成生产性 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创造 价值,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服务是 非交易对象,或只是从属于商品交易的 对象,因此服务不像商品那样具有独立 的交换价值。 马克思肯定了斯密的“生产性劳动 创造价值,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 观点。《资本论》主要涉及物质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主的劳动是管理劳动。管理劳动包括决策劳动、创新劳动、组织劳动和学习劳动。私营经济主的管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的劳动 ,以脑力劳动为主 ,是复杂劳动。因此私营经济主得到较高的收入是符合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著名青年经济学家刘福堂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创造价值量分配比按劳分配更科学.他分析说,马克思提出按劳分配时设想三个前提:没有商品、没有货币和单一的所有制社会.从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看,马克思提出按劳分配的三个前提条件不存在,因而按劳分配只是一个理想和产品经济概念.从社会实践看,劳动是一种活动,不能成为一种价值尺度,体、脑劳动强度大也许创造出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大甚至为零,劳动强度小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甚至很大.所以按劳分配对具体劳动而言是无法把握的尺度,对社会劳动而言是无法具体的抽象.因而,几十年实行按劳分配的结果是“大锅饭”.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指出:劳动创造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在21世纪的今天,资本的大量投入、知识、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因素介入生产过程及其日益凸现的推动作用是否形成了对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的挑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在财富分配中如何考虑劳动与非劳动因素?价值与财富有何区别?如何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文章将一一解释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在生产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但机器创造的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指导实践,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 ,肯定了在现代的企业过程中仍然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理论观点 ;重新解释了资本的回报和剥削问题 ;以整体产品概念说明产品凝结的人类劳动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或重复性劳动与创新性劳动在内的组合劳动 ;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的创新性劳动是当代典型的复杂劳动 ;企业的净剩余应该是经营者所得的剩余。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仅是指一线工人的劳动 ,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都属于生产劳动 ,都可以创造价值 ;社会劳动不仅包括简单劳动 ,而且包括复杂劳动 ,复杂劳动能够比简单劳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深入研究劳动价值论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现实社会生活 ,特别是对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怀礼 《特区经济》2002,(12):51-53
<正> 一、商品的价值量与物化劳动的关系 (一)价值的本质 马克思说“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更抽象地说,价值就是劳动。这就是价值的质。劳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这种社会性是通过价值来体现的。价值关系“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用价值“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因此,说价值的本质是劳动,也就是说价值本质上是劳动者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但是,在商品社会里,“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由于有些人不能透过物的关系看到人的关系,对物产生了崇拜,马克思则认为这就是商品拜物教的根源。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其根源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市场制度下,有的属于创造商品新价值的活劳动,有的属于实现价值或价值形态转换的流通劳动,有的属于分割现存价值的分配劳动。我们不能把一切服务劳动、无效劳动和有害服务,统统说成是创造商品新价值的活劳动。  相似文献   

18.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并不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而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它不属于价值源泉的问题,而属于劳动力价值生产、再生产问题。与此同时,科技劳动也不是创造高价值的劳动,而是创造高使用价值的劳动,不能以科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依据来确定科技和管理人员获得多少报  相似文献   

19.
王洋洋 《魅力中国》2014,(18):67-67
科技劳动者的劳动是一种创造高价值的复杂劳动。其劳动的报酬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其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要在市场交换中实现。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可以分解为C、V、M三个部分,是可以量化的.<资本论>对价值的量的界定有三种,三种界定在量上有极大的差距,而且严重矛盾.其中,"劳动生产力同价值量成反比"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商品价值能够量化而商品价值总量又不等于财富总量是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的悖论;没有分工的时代劳动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自有分工以来,劳动是为了创造效益;将价值看成实体并归结为"劳动"就等于说"劳动创造劳动",这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目的是相悖的,是方法论上的错误;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价值是一种抽象性假设,现实中并不存在;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是不断证伪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