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在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建设过程中,探索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功能建设,不仅能够展现上海现代商务的新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和产业属性,而且能在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提升上海新世纪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上海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杨凯 《首都经济》2011,(10):30-32
北京目前正处于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单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使得北京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严重、人口急剧增长、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而目前新城疏解、集聚作用较弱,难以形成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体系。新时期北京提出分类推进新城建设,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重点推进发展新区顺义、大兴一亦庄、昌平和房山等新城,加快建设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生态涵养区新城。积极借鉴国际大都市在新城建设政策推动方面的经验,使新城有效地疏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并承载世界城市具备的其他功能,是今后首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杭州研究》2007,(1):56-59,149
站在全球的视角,对国际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进行国际比较,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打造至关重要。本课题采用举证的方法,分别以日本京都(Kyoto)、加拿大温哥华、法国巴黎、美国旧金山、波士顿为例,从历史文化保护、大学城建设、文化休闲业发展、自然风光与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客观分析了杭州生活品质的优势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杭州国际生活品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港口城市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一)国际港口城市的基本内涵 迄今为止,关于国际港口城市的确切定义尚没有统一说法。通过参考有关资料,我们认为,国际港口城市应从属于国际性城市的范畴,国际港口城市应该是经济社会发达,城市综合环境良好,港口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具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临港工业体系,外向型经济和服务业高水平发展,是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金融、贸易、国际航运和物流等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城市,能够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航运中心要素和功能形态 国际航运中心是集港口泊位、各式联运、集散中转、商务金融、国际市场等功能为一体,具有很强辐射服务带动作用的口岸城市。随着世界航运中心发展,航运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航运交易及其服务、中游的海运业和下游的码头服务业,具有很高产业关联度和辐射效直。  相似文献   

6.
王薇  孙凯民 《北方经济》2006,(11):50-52
一、构建科技创新型国际大都市对人才资源的要求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是我国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它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拥有比其他城市更显著的资源优势。北京市“十五”计划概括了首都经济的四个特点,即:首都经济是知识型经济、文化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北京市委在九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论深圳经济特区国际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的国际城市化分为两个层次,最高层次为全球决策和控制中心的城市,称国际中心城市,一般层次为区域或跨区域的决策和控制中心的城市,称国际城市。1991年10月深圳提出建成“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这不仅标志着深圳特区的城市化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且由深圳特区引发的国际城市热潮不断地从特区向沿海城市扩展。深圳特区国际城市化,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新课题,值得认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大学城"热看我国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明  马智胜 《辽宁经济》2002,(11):18-19
近几年,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兴起创建大学城的势头,如已建成的北京东方大学城,广东珠海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以及规划中的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上海闵行大学城、合肥大学城、武汉大学城等等。大学城的热潮是迎合我国教育产业化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及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新举措,也是21世纪中国高校董事会运行模式与实践的新尝试。一、大学城的综述及基本评价“什么是大学城”,不少对这一新生事物予以密切关注的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有两种。其一,是从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影响的角度来看,大学城是一个以多所大学为核心而构成的,具有特定教育整体功能和环境功能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9.
上海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龙头.要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现代化大城市,需要不断调整和增强城市功能.而在众多的功能中,流通、贸易功能最能体现国际化、现代化特征;上海又历来是我国晟大的进出口贸易口岸之一,这些为大型商业企业发展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大都市和国内一般城市在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国际大都市在功能上、城市地位及其作用上,都与国内一般城市不同。认识这一点,对于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学城发展的基本情况,大学城作为城市文化重镇对城市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从狭义文化层面,大学城对城市文化起到继承与推动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文化的疏离与流失。从广义文化层面,大学城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同时也带来了城郊景观趋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加快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建设,是上海适 应我国入世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 新形势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这对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建设国际时尚中心是我国和上海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 时尚,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更美好精致生活的普遍追求。建设国际时尚中心是  相似文献   

13.
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对重庆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内一些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新一轮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掀起。建设文化高地是重庆市政府提出未来五年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的“六大西部领先高地”之一。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配套,文化发展一定要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之路。借鉴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经验对于加速提升我市文化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作为我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重点,必须充分借鉴世界级购物目的地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的路径设计,大力提升商业消费的国际吸引力,要优化国际商业服务功能、找准城市特色定位、营造开放包容氛围、打造文化品牌矩阵.  相似文献   

15.
旁观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城以港兴,港为城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实现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提升国际大都市地位,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致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各级地方政府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各地悄然兴起的大学城,或称之为高教园区。2001年11月,由宁波市教育局牵头召开的首届“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共同探讨了我国高教园区建设的内涵、建设规划以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城市发展与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型国际风险的不断产生,使近几年国际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发展趋势。本文在研究国际保险市场业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际保险业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表现出来的特性,阐述了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即保险经营方式的创新与发展、保险销售渠道的创新与发展、保险公司组织行为的创新与发展,以及保险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化趋势等。  相似文献   

19.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市启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来,围绕提高消费资源的集聚力、扩大服务消费的影响力、拓展消费市场的辐射力、强化保障体系的支撑力等方面积极推进,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借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江西应聚焦提升便利性、突出独特性、深化开放性、强化包容性“四性联动”,全面推进南昌建设全国消费中心城市,赣州、九江、上饶、宜春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形成“1+4”消费中心城市体系,增强商品要素配置,创新创意策源功能,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该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是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结果。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三大经济圈承接国际转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教育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工资水平、政策因素、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等是影响该地区承接国际转移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对中西部地区如何更好吸收国外投资与承接国际转移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