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任务体现在“十六大”的主题,这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与时俱进是思想理论创新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武器,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西方近代开创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中不同流派在理论基础、逻辑进展和价值选择等方面的共性,提供了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这一共同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和探究解决“三农”问题的先决条件和最终取向,对现有理论和观点提出新的评价,深层次解决“三农”问题应从强化国家对农民利益的保证、促进市民社会的构建和土地产权的市场化入手。  相似文献   

3.
当代“过渡经济”以“卡夫丁峡谷”为“过渡”目标 ,这种“过渡” ,不仅与马克思所论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制度变迁理论 (“三形态论”及其对应的“所有制三段论”)的普遍性相悖 ,而且也得不到这一理论的特殊性的有力支撑 ,因而“过渡经济”理论是难以成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需要向前“过渡”的 ,重建个人所有制并非向卡夫丁峡谷“过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历来关注“三农”问题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著名论断。在社会主义建设伊始就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引导农民走联合起来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始终贯穿于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当中。  相似文献   

5.
《周易》"太和"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思想史上“和谐”思想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历史悠久。《周易》提出了“太和”哲学思想,将“太和”思想作为世界观、方法论,以此建构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和谐”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审美观的理论基础。自先秦以降,汉、唐、宋、明等前贤,不断阐发丰富了“太和”哲学思想,使“太和”哲思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蕴,亦是理想的价值目标和审美境界。“太和”思想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论的民族思想文化渊源,具有重要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是理应继承弘扬的宝贵思想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6.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缺乏理论支撑且效果不明显,很少考虑到大学生对于“三观”教育的可接受性。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运用实验与量化分析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从而得出结论: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对提高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可接受性影响较小,需要我们在此后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当前大学生关注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要善用这一优势,以点带面,提高“三观”教育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学对“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这个命题的分析研究与理论创新,从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政治明的内涵与具体内容、政治明与其他明形式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的具体措施等角度,对“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 ,以霍桑试验为经验基础的“人际关系理论”发现了人的因素的重要性。但管理本身并不能真正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 ,“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在多元化、分散化和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基础上 ,才能形成一种新型的“集体合作主义”的企业文化 ,它是企业高效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和保障。这种制度文化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优势和改革应取的方向。温氏集团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本文阐述了“三个代表”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三个代表”的真正内涵,用生产力标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三个代表”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共富”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深入学习贯彻这一思想,从多方面协调社会分配关系、消除社会分配不公、实现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可为和谐江苏的构建创造诸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发展,“以人为本”成为评判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作为研究生命科学的生物技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热切地期盼着通过生物技术这一手段,对自身及生存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正是在此基础上,很多人预测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或组织的行为一般是在“成本一收益原则”支配下经当事人思堆上的对比和分析而产生的,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个人或组织在本能状态下所进行的对自身社会选择与行为的比较和分析。同时,社会中个人或组织的思维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相对论中的“引力透镜效应”,这是社会中个人或组织所进行的有意识的他人的现实性左右比较和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原则”和相对论中的“引力透镜效应”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人性思堆和行为的前后历史性对比分析和左右现实性对比分析的特性。为企业中人员激励管理理论提供分析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功利主义思潮虽然与极端利己主义不同,但其负面效应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对党内和领导干部的消极影响值得重视,表现在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等多个方面,对党的形象,社会风气,党的战斗力,社会安定团结和整个民族凝聚力存在严重影响。本从菌早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现实土壤和对党内的影响等方面论证了“三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提出功利主义影响并非党内不正之风的唯一根源,要使“三讲”向纵深开展, 要健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法制,法规,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功利主义道德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支柱和本质所在,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历史发展方向,以先进的理论为基础并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其他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和影响力,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能够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趋势,成为我们“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效地引导我国当代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思潮,进一步增强公民价值认同,消除社会认同危机,形成最大限度的社会共识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15届年会暨“发展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1日-23日在贵州财经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从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等方面,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应邀到会,并就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发表了讲话。本刊全文发表刘国光先生的讲话并选登本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希望能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深入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资市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的历史作用,既典型体现于资本主义社会,又表现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不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研究这一问题,需要以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为指导,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经历了坎坷曲折的探索之途。邓小平引导我国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道路,实现了发挥资本作用的历史性突破。进一步发挥资本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主体性,坚持必要的批判眼光,并做出必要的“限制”。为此,应当致力于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新治理"范式与政府工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工具理论试图在治理理论框架下通过政府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开创公共管理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治理”范式。“新治理”强调政府和社会组织势力通过面对面合作方式组成社会网络管理系统,强调社会管理的多元化和有效政府的功能角色定位。政府工具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奠基在市场经济模式上,强调发挥市场力量的同时,政府、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社会主体通过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上构成有效社会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中国"新三农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和中国社会快速变迁,衍生出“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业村落终结”的“新三农问题”。必须把解决“老三农问题”与解决“新三农问题”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民市民化速度,最终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与法治和德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和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政治体制。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批判地吸收了西方法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这种文化在社会治理上表现为法治和德治的结合。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治理上也必须实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