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物质利益思想最鲜明的共同特征,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提出了实现人民物质利益的战略目标以及相适应的战略步骤;他们在“公平”优先与效率优先、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限制消费与鼓励正当消费三个方面的思想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张岩 《魅力中国》2013,(11):372-37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一种困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份和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和就业肜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员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出现使员工原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动摇,出现“功利化”倾向,崇尚金钱、追求个人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为了钱,不惜采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造成价值观扭曲和心理失衡。怎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企业管理中的物质利益观□顾纪元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一场深刻的企业改革,是对传统管理办法的冲击,这一“冲击”,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发展,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必须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正视物质利益在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利益观的集中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格局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必须不断探索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梁仁春 《特区经济》2006,(9):I0001-I0003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活动要求每个党员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剖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情况今天、主要围绕利益观问题,谈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利益观,为什么要埘立正确的利益观、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6.
利益对于人的根本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绕过利益发挥作用。正确把握物质利益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感三性”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加强对利益问题的基础研究,在改革过程中加大对利益的调整力度,同时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和处理物质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7.
道德基础     
每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市场经济都会成为某些人口中的罪恶渊薮。在他们看来,市场化的分工和个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造假、掺假行为大行其道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利益的含义是指人类之所以活动的实质,马克思的利益观是对物质利益在社会历史发展之中的深层剖析,在我国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利益观得到了发展创新以及具体应用,从改革开放到当代,利益问题应该是我们所有工作所务必关注的根本性问题.本文主要考察了马克思的利益观的核心以及随着目前形势的发展,其理论不断更新以符合当今中国的需要,同时其在中国的发展创新也为马克思利益观本身增加了许多宝贵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9.
对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树远  杨世安 《发展》2003,(1):67-69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征用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公平正义观念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审视,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在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是当然的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农民的利益应当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制约和保护。土地征用目的正当性的限制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其中“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就是土地征用的正当理由。各国对土地…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趋利经济.反映在人们的义利观上,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讲法制、讲秩序、讲道德、讲文明的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在处理义利关系时,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实现要有规范,要体现社会利益原则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即必须符合社会的共同利益,坚持以社会利益为重,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同时,提倡“见利思义”、“大义大德”、“天下之利”的高尚思想道德,以义创利,把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转化为有利于社会效益的义利互济行为,升华为造福于社会和人民的奉献精神,以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相似文献   

11.
邵瑜 《发展》2011,(2):108-10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利益观进一步增强.要加强和改进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坚持物质利益原则,要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设如何以人为本?人追求什么?城市建设追求什么?人与城市是什么关系?城市建设如何使人生活的更幸福?对这些问题每个城市建设者都应当好好思考。经济学假定:“资源是稀缺的”,“选择是必要的”,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般人只看到黄金、钻石是稀缺资源,石油、天然气是稀缺资源,却没有看到人是稀缺资源。其实,  相似文献   

13.
赵朴 《魅力中国》2010,(3):213-214
“慢设计”是当代西方流行的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它的出现是基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满足设计产品的功能性的同时,更强调人和身边世界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且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具备耐心、谨慎、深思熟虑的态度,从而真正体现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本文通过美学思想深入阐述“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从而使我们的当代设计师一匿得怎样真正的维护社会的文化利益,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问博 《魅力中国》2014,(8):269-269
在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利益”这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利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正像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总的说来,利益的追求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深层动因。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利益矛盾。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利益矛盾及其不断解决.才构成了真正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利益及其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但是,实行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有些人对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出怀疑和否定,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已丧失了存在的经济基础,因此,应当重建与之完全不同的道德,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凡 《改革与开放》2011,(18):45-46
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出现,行政腐败屡禁不止,严重损害着政府的公正形象,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行政道德是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道德失范现象日渐突出,这不仅是由于行政体制本身存在着各种问题,还在于对行政主体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不足和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交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的新亮点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交?这是我们学习和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定东 《杭州研究》2010,(1):93-100
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的利益关系协调方式,是避免利益矛盾激化而进行比较隐蔽的利益转移。其模式主要体现为5点,即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由国家全面控制逐渐向社会和个人扩散;国家与市场双重社会运作机制的定型化;企业、个人及经营者利益关系得到有序协调;实现了多数人利益的保护机制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及全社会利益的均衡。这种模式使“中国经验”主要体现在利益动机的普遍认可、普世性理论的放弃和灵活的制度创新、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和有机结合、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同步进行4个方面。但这种模式是在不破除旧体制、保留存量、发展增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在避免了社会政治动荡的同时,也积累下了一些矛盾和弊端,今后改革的任务将很艰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人们认识到,缺乏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是国有企业效率难以根本改善的重要原因。激励约束机制成了国有企业的“阿客斯脚后跟”。主要体现在: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企业家利益阶层,其收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不大;强调精神激励,忽视国有经营者的物质利益;收入构成不合理,名义工资偏低,灰色收入多;尤其是缺少激励国有企业经营者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股权分配或股票期权的制度。在约束机制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者约束机制空缺;由于企业家市场不存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不完善等原因,市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竞争约束也难以实现,导致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的形成;企业经营者的“职位消费”和“个人支出账户”无限制扩张,出现了“59岁现象”等。造成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约束不够等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渐进改革的实践,没有摸索出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祁杨 《湖南经济》2000,(12):21-2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使国有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回顾这一过程,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实质上是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我们首先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制度在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方面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但由于这项制度是在坚持原有的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推行的,承包者以追求承包期内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责权利严重失衡,承包人包盈不包亏,故普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最终导致大量的“穷庙富方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