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信任是供应链合作的基础,可以使企业间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目前,我国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尚不能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间难以建立相互信任,本文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信任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任是供应链合作的基础,可以使企业间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目前,我国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尚不能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间难以建立相互信任,本文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信任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为企业成员获取外部知识提供保证,也有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知识水平,进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针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知识共享中可能产生的博弈,分析了两种情形下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并利用纳什的讨价还价模型对合作博弈中由知识共享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信息共享机制是实现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基础.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在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间进行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建立企业间相互信任、相互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保证供应链联盟企业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增强产业内供应链的知识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5.
乔晓华 《经济论坛》2011,(6):190-192
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竞争”模式已成为全球竞争的主流趋势。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与最杰出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供应链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结构中,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有效解决管理现实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具有关键意义的是设计一套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有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企业创新绩效依赖于企业间有效的知识分享,而社会资本作为来自于供应链关系的资源集合体,既可以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分享,又会提升创新绩效.本文构建了供应链社会资本、知识分享和创新绩效三方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分享是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要素,发现了社会资本和供应链企业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和认知维度对供应链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揭示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分享在社会资本和供应链企业创新绩效间的重要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财务供应链节点风险评估是控制财务供应链风险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引入影响供应链节点间关联关系的财务变量,以某大型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例,对财务供应链节点企业间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周青  王琛  阎海燕 《经济论坛》2007,(13):89-91
企业间供需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供应链存在的必然性,尽管不同企业间所形成的供应链的合作关系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却维系着中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都特别重视与其他企业间的合作,作为不同的利益个体,他们借助于彼此之间的契约与合作伙伴关系维护着供应链完整,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合作关系的实质是企业间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价值链的RJV合作创新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日益开放,促使企业越来越重视从价格、成本方面获取优势转向从创新获取优势,从企业间的竞争开始转向供应链的竞争。本文从理论方面分析论证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建立合作研发联盟RJV进行合作创新的动机及最佳规模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作为两种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组织形态,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供应链作为一种动态的核心能力链,极大地推动集群企业间合作竞争意识的加强以及创新的步伐,集群供应链的产生更好的将两种组织形态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运用供应链本身的工作机理促进了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保证了集群的生态健康,其结构竞争力是强大不可忽视的,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文章针对集群供应链竞争力的表现和提升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碳关税、碳标签、低碳经济”等口号和政今正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脖子上的锁,今后能吃下多大的订单要由这些标准来决定。21世纪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国制造企业要实现低碳战略,需要在其整条供应链上去识别碳足迹来进行碳排放管理。本文首先定义了供应链多阶碳足迹的概念,构建了供应链三阶碳足迹构成模型和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调研了珠三角经济区涉及九大制造行业的31家制造企业,分析了其供应链上的多阶碳足迹构成情况。最后,给出了旨在减少制造企业供应链多阶碳足迹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物流供应链企业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多目标决策模型,结合物流企业的行业特点,设计了符合物流企业供应链特点的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从伙伴关系、伙伴特性和合作柔性三个方面对物流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分析,将伙伴分类为核心伙伴、重要伙伴、潜力伙伴、基础伙伴,通过构造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选择模型对合作伙伴进行归类选择。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农户有效参与水利管理的合作意愿,本文基于博弈论的农户合作管理困境,首先对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单次静态博弈进行了合作意愿分析,得出农户在合作的单次博弈中必将陷入两难困境,导致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产生冲突,农户产生"搭便车"的倾向,且农户集体之间的合作难以达成。其次,基于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的研究假设,再次对农户所处的两难困境进行重复动态博弈分析,推演出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合作意愿主要来自政府的有效激励机制设计及承诺。最后,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500个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合作意愿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与农户合作博弈过程中的研究结论相符,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研究发现,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大量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从而使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为国际贸易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建立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对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中的企业行为与贸易政策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即使在比较优势和报酬递增都不存在的条件下也会互相向对方市场销售商品;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很容易陷入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从而导致双方社会福利恶化。本文认为,政府之间应该加强交往,深化合作,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避免陷入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5.
林纸浆一体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进程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浆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整体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由于宜林土地供应、行业政策、融资渠道、投资效益、速生林生长周期等诸要素的不确定性及国家林业项目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使企业在实施林浆纸一体化规划时遇到很大阻力。本文通过分析林浆纸一体化的形成背景、形式陷阱和形成必然性,探讨了林浆纸一体化的构成原理及其运行机制的优化 (林浆纸一体化中浆纸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分析、林纸浆一体化发展中的价值评价模型、林浆纸一体化过程中物流外包价值分析)。同时通过建立林浆纸一体化与林产品市场的联系,设计出林浆纸一体化的市场投资方案,即为利用金融市场优化林业企业资本运作、完善融资政策确保林业企业投融资、构筑中间第三方组织完善土地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6.
陈铭 《经济经纬》2007,(4):117-120
VLC要实现对企业供应链的全程信息监控,其功能必须与企业内部ERP相对接。为此必须构建以信息流管理、监督与控制供应链全流程,与外界需求及环境相一致,与VLC实现供应链集成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是VLC与企业内部ERP协同的核心载体,通过其可实现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业务高度同步,构建虚拟化、网络化的供应链体系。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标准化建设包括层层递进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汽车产业不但推动了日本国内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而且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占据优势地位,之所以如此,与其先进的"整零"关系模式是分不开的。日本汽车产业"整零"关系是供应商承担"一揽子委托",组织体系呈金字塔式,整车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对下游供应商进行渗透,资产专用性投资程度很高,其效果是:形成规模经济,减少内部成本;达成知识共享,促进产能提高;实现双向提升,增进关系稳固。我国汽车产业"整零"关系具有诸多局限性,应借鉴日本经验,处理好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形成"战略-利益"共同体,使汽车产业的"整零"关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我国整个汽车产业的高速、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8.
Prisoners’ Dilemma (PD) experiments confirm and extend Axelrod’s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Basic Books, New York, 1984) Shadow of the Future hypothesis: subjects cooperate in infinitely repeated PD, but they also cooperate until near the end in finitely repeated PD. So the extended hypothesis is that cooperation depends on the probability of continued play. Observational tests of this hypothesis, or even applications, have been rare at best. Here we not only apply but test it for interbranch cooperation under separated-powers constitutions, specifically those of the American states, using the end of governors’ final terms as end points and the rate of overridden vetoes as the extreme case of a breakdown in interbranch cooperation. Controlling for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divided government, we find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whose explanation of interbranch interaction fills a gap left open by Madison’s Federalist 51: how republican government can control itself when what is needed is “energy” more than safeguards.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中国各地区房地产市场一片欣欣向荣,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房价非常规地攀升已使政府和学术界开始密切关注。住房价格的迅猛增长使老百姓叫苦不迭,争论就在于这种价格增长是属于市场供求驱动还是投机呢?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周期符合供求分析,而当前的价格迅猛攀升源于有效需求的强力支撑,潜在过度城市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双转型"过程中,1989年首次出现的"民工潮"问题在短短十几年里突然转变为"民工荒"现象,有其多方面原因。本文以农民工"二次流动"为视角,发展出引发和影响"民工荒"现象的系列变量,应用SPSS11.5对浙、闽、津三省(区)五城市1550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发现导致农民工"换企业流动"和"换地区流动"的8个因素将引发"民工荒",农民工个体的利益诉求、心理品格和企业管理效能以及政府政策行为等因素也对"民工荒"现象产生影响,且企业"用工荒"是区域"民工荒"前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民工荒"形成的一般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