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报汛方法是:由报汛站通过电话或电台话传把水情信息传递到地市水文局,地市水文局通过人工抄报、校报,再人工输入计算机后通过邮电分组交换网传送到有关防汛部门;或是由报汛站通过打电话或通过人工送报方式把水情报文首先传递到当地电信局,再经电信局采取一报多发的电报方式将水情信息传送到各级防汛指挥部.  相似文献   

2.
姚建国 《治淮》2002,(11):45-47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全国各测站的实时水情信息要在20分钟内传到本地区,通过全国计算机广域网在10分钟内传到需要水情信息的各防汛部门。目前,许多地区的水情信息传输的现状离这一要求还有  相似文献   

3.
4.
赵宇 《山西水利》2007,23(1):121-122
介绍了山西防汛水情传输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利用无线局域网技术进行水情信息传输的优势,分析了未来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山西防汛水情信息传输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GSM短消息通讯方法的应用研究,提出了一条适合于在超短波传输水情的基础上增加GSM信道发送水情报文的实现方法,从而提高目前运行中大部分仅基于超短波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数传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在已建实时水情遥测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太湖流域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共享网络。  相似文献   

7.
电话数传报汛的引进和实现,既提高了水情信息传输速度和报汛质量,又节省了大量报汛经费,减轻了水情人员的工作强度,是我省水情信息传输手段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8.
在各地区建设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基础上,使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实时遥测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充分发挥已建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实时水情信息电话语音传输系统在吉林省的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供使用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水利部发布的水国科[2005]463号<水情信息编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0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水情工作正规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信息传输领域的重要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11.
实时水情信息传输与共享网络的研究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建实时水情遥测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太湖流域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共享网络。  相似文献   

12.
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是网络通信、计算机、水文气象等多学科技术,完成对流域内的降雨、水位等水文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分析管理的信息系统.阐述了黑龙江省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的管理方法和运行维护流程、分析判断系统故障及解决方法.黑龙江省水文局逐步完善建设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实现了水情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琼 《治淮》2007,(3):34-36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水情信息网络也日益复杂,社会大众及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情信息快速、准确的要求也更加强烈,及早发现、排除网络隐患,成为网络管理的重要任务。对网络的监视与测试有利于网络的综合管理,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保证水情信息及时、准确的发布。本文重点介绍进行水情信息传输网络实时监测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与实现原理,根据预先设定值进行实时监控并告警。  相似文献   

14.
目前移动通讯网络覆盖了绝大部分报汛水文站点。该文探讨建立基于SMS的水情信息传输系统,可实现水情信息自动接收、回复确认、实时转发、短信发布和查询等功能。系统具有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无线、可漫游等特点,应用本系统可提高水情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利用GSM网远距离传输水文信息的可靠性和快捷性,说明了现场数据采集器与调制解调器的一般接口原理。  相似文献   

16.
水下信号是流量测验的关键信息,要想使测流历时短、测流精度高,特别是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就必需有可靠稳定的编码和传输方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实现缆道水下信号无线传输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介绍一般信号数据处理方法上,着重讨论了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技术,并通过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遥测终端实时数据采集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韩萍 《小水电》2011,(1):57-60
介绍一种实现水电站计算机监控远程诊断与维护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已实现了多个电站的远程维护,在办公室解决了不少本需派人去现场才能解决的系统维护问题。图5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