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的合作制理论和苏联、东欧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合作实践,向世界人民展示出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它与资本主义世界存在和发展着的合作经济一起,构成了当代世界合作经济的一幅宏伟图景,值得我们注意研究,从中吸取教益。 一、列宁的合作制理论与苏联合作社计划的实践 众所周知,列宁在合作制理论方面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把合作社同它所在的社会经济制度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合作社的性质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资本  相似文献   

2.
<正>1926年1月,为纪念列宁逝世两周年,陈毅写了一篇《纪念列宁》寄给徐志摩,"为的使列宁纪念能在善于反宣传的《晨报》上吐露一点消息",结果却引起编辑徐志摩的反感。徐回应了一篇《谈革命》,说列宁是"一个造警句编口号的圣手",又说陈毅是"弄弄火,捣些小乱子",是"盲从一种根据不完全靠得住的学理,在幻想中假设一个革命的背景"。对徐志摩的文章,陈毅称其"词旨渊懿,极尽讽刺挑拨之能事"。于是,他又写了一篇《答徐志摩先生》发表在《京  相似文献   

3.
引题:许多苏联史学者有一个印象,即苏联领导干部的腐化行为主要是在苏联巩固强大以后,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发生的。列宁在世的苏维埃政权早期,由于阶级斗争形势严峻和国家经济困难,领导干部比较自律,基本保持着革命的本色。由于苏联历史档案解密,近期有机会发现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就有关农民阶级、阶层研究中的几种主要观点,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些概括的评介。一、关于阶级、阶层的概念1.阶级概念列宁曾经对阶级概念下过明确的定义。但是许多文章对此的理解差异却很大:有的认为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有的认为阶级是个社会范畴;也有的认为阶级是个历史范畴。我认为,阶级首先是个历史范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一定生产发展的历史阶段相联系;其次,阶级也是一个经济范畴,经济关系是理解阶级关系的始点和基础,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5.
合作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但当时只是资本主义包围中的少数“孤岛”,今天则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之一,10亿以上人民在其中劳动、生息。 许多社会主义者创导过合作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科学地了解它。从旧合作社提倡者的“幻想”变成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从科学的合作制理论再转变为亿万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生活现实,前后跨越了一个多世纪。这一伟大艰巨事业的开拓者是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以及他的战友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杰出贡献。 马克思、列宁并没有穷尽真理。在我国这样10亿人口、8亿农民的国家中发展合作经济,不可能在前人书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他们那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合作制思想,应该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指针,指导我们研究和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以完善公有制生产关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所解答的核心内容。有赖于邓小平理论的光辉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阐释中,有一句话十分经典,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记得列宁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没有这么深刻,这么一针见血!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曾经指出:“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所关心的是发展速度,而邓小平的,这句话则兼顾了发展速度和最终的发展结果,表明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在实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社会生产集约化方针中,农业利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规模有了显著增加。列宁极其关注科学技术问题。在他的论著中,技术进步被视为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技术的本质作用是代替人类的劳动。依据列宁的上述论断,即:“技术进步还表现在与机器的劳动相比,人类的劳动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列宁全集》第1卷第78页),便可以认识到这一点。技术取代人的劳动,提高了劳动过程的效率,并成为发展经济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各种形式的劳动分工和协作以及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列宁从经济发展中结构变化的观点谈及技术进步的实质时指出:“……  相似文献   

8.
杨建成在《岭南学刊》中认为: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四次突破。第一次是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第二次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一种理想变成现实;第三次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胜利,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第四次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 经济特区是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在新条件下的实践,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经营管理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将缩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里程。目前,世界上设置经济特区的国家和地区,把林业作为经济特区产业结构的先例为  相似文献   

10.
农村改革三十年,值得回顾和总结,以励来兹。我个人感到有八条体会。 一、群众首创。包产到户、大包干,是农民自发搞起来的。列宁讲过农民的自发性,但我看许多事农民自发,并无不妥。如创办乡镇企业,是农民迫于生计,创造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突破计划经济、突破农民不准办工业的框框,勇敢地走向市场,邓小平也说过“完全没有料到”。农民当时的比喻:国营工业属猪,靠喂;集体大企业和地方国营属鸡,喂一点,找一点食:乡镇企业属鸟,全靠自己到市场上觅食。农民有极大的智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正>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上体现了许多新理念、新变化,尤其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国民经济实行国家调节,是一个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很重要的问题。过去,人们在理论上注意较多的是在国有制经济内部实行国家调节,对于在不同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国民经济体系中进行调节,则注意不够,这显然不能适应实际生活提出的要求,尤其不能适应我国当前要把经济搞得活而不乱的要求。因此,对非国有制经济的调节问题,应受到重视。由此我想到,列宁曾在对小农经济实行国家调节方面,进行过许多思考和探索。所谓对小农经济实行国家调节,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国家的行动,使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持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逐步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经济转化。在自给半自给的情况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根据生产者本身的需要来安排的,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市场上的问题。发展商品生产情况就不同了,不仅需要考虑生产者本身的问题,而且还必须考虑消费者的需要问题,即市场问题。正如列宁所说:“农民的产品要想出卖,就要受到社会的核算,首先是地方市场的核算,其次是国内市场的核算,最后是国际市场的核算。”要使农村商品生产适应上述三种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好。其中,很重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农业,是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后,走上了一条被列宁称之为“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建立了有大量个体农民存在的小商品经济,即家庭农场。概要地说,美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十九世纪后期以马拉农业机器代替人畜力落后农机具的革命和第一次世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社会始于农业农村文明,城市起源于农业和非农业的分离。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发展产生了剩余食物和剩余劳动力时,继而产生二三产业,二三产业的集中规模化发展,又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可见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基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人类历史自从有了农业、工业、服务业,有了农村、城市以来,人们一直高度重视这两对关系的处理,有过许多教训,也有过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许多地方陆续将芦苇滩、废窑和坑塘等开发成鱼塘,因而增加了养殖水面。但有些新开挖的鱼塘,由于在其使用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没引起足够重视,而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池塘水质长时间处于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会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如英、法、德等国首先并且同时取得胜利。然而100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在上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胜,几乎都是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首先获得成功。这些国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经济技术落后,使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大工业很不发达;二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俄国和中国都是这样的国家,中国比俄国更落后。但是,正如列宁指出:“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客观地认识剖析信用社的性质,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关系列指导信用社改革的实践问题。因为性质问题实质上是本质问题,而本质和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因此,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不致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对于集体林区的集体林场,即原来的社队林场,贬褒皆有,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这个问题呢?列宁曾指出:“在现代农业经济这个各种倾向错综复杂、形形色色、互相矛盾的领域里,随时都可以找到一些实际例子来证实相反的观点。这里首先需要的,而且比任何地方都更加需要的,是把农业的整个发展过程描绘出来,对所有倾向加以估计,并且确定这些倾向的合力、这些倾向的总和与结果。”(《列宁全集》第22卷58页,1958年6月第1版)。  相似文献   

20.
坚持“三个集中”全面推进上海农村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列宁在阐述农村城市化作用时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在领导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思想。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