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分布式电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文章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安全问题。阐述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和种类,分析了分布式发电效益及其并网系统,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发电系统后,必将对现有的配电网的结构、故障时配电网中短路电流的大小、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文章建立了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中过电流继电保护协调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之后采用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满足过电流继电器之间协调的情况下,使得故障切除的时间最少。 相似文献
5.
王伟胜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3,(5):21-22
分布式电源定义、分类及特点
分布式电源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分布式电源技术应用与创新,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权威的分布式电源定义,不同国家和组织,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或机构对分布式电源的理解和定义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对传统配电网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保护的可靠性、灵敏性和选择性。论文提出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新型保护配置方案,对于并网点保护,引入了过电流保护、过/欠电压保护、过/欠频率保护、孤岛保护以及逆功率保护;对于分布式电源单点或少量接入时,提出了基于叠加补偿原理的配电网线路保护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保护的整定及配置原则,最终探讨了分布式电源接入保护的适用范围,并且展望了未来高密度分布式电源接入下的协调、自适应保护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发电技术进步和发电企业成本的变化以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对电源结构和分布进行反思。大机组的规模效应和对环境的影响受到重新审视。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促进分布式电源的普及。日本在总结其他国家电力安全和可靠性经验后认为,发展分散化的电源,比通过改造电网更能提高用电安全和可靠性,于是进一步加大了分布式电源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国家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未来的新型农村电网应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实现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互动。针对未来分布式电源在农村电网中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了用序优化理论结合二次电流矩粗糙估计的方法来解决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问题,并对某农村6k V24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和容量,接入后网损减小且对电压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着重从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能质量影响评估方法上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能质量的不利影响,构建了风电并网模型和光伏发电模型,进行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1.
12.
国外分布式发电发展情况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国外分布式发电的情况,分析了几个典型国家发展分布式发电的情况、相关经验与政策措施。分布式发电可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电网的供电安全;在我国现有电力系统发展的奈件下,适度发展分布式发电可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规范计量装置的选择和使用是降低农村配电网不明损耗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结合诸多典型事例,提出了基层供电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正确选择使用电能计量装置应注意的问题.并呼吁供电部门要通过进一步规范计量装置,强化计量管理手段,来降低农村配电网运行中因计量管理不到位而带来的损失,实现配电网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东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从发展空间、发展条件、示范项目已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分析了广东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环境,总结了目前在相关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机制设计不合理、政策不配套等,从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创新清洁发展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分布式创新应运而生。其产生根源是知识和技术已超过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具有技术领导者主宰国际知识分散创新的特点。文章认为有多种因素促成了分布式创新形成,包括全球化创新和跨国公司发展,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全球技术标准和主导设计,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ICT技术广泛应用,日益加深的劳动分工和供应商协同等。为适应全球化创新环境要求,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必须调整其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网络课程素材的处理方法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课程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网络课程研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的文件格式,指出了制作网络课程素材所需的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和采集方法;对于一些典型的CAD应用软件的浏览技术及用三维虚拟模型的造型技术控制模型动态显示也进行了尝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