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碳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低碳利用之间关系,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压力。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及本身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意义远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探讨实现我国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提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可能的路径,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紧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我国传统的高碳经济和外贸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新能源准备好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发展近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不仅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浓墨重彩之笔,而且在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出将“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容之一正式纳入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今届的经济发展尽可能低排放、低污染。电力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电源结构调整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发展新兴产业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我国2020年减排目标的需要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评价指标的分析,认为降低能耗强度和减排是产业价值实现的重点,开展低碳经济转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继续存在。随着国家环保措施及政策的出台和不断完善,煤炭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文章就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我国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长,需要有积极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特别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低碳时代的石化企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不得不面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法、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石油化工企业是最主要的资源依赖型、高碳排放型企业,也是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主力军。正确把握低碳问题,实施科学的低碳发展战略,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从石化大国逐渐向石化强国转变,化学工业园区实现低碳和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良性发展研究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化工园区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入手,分析了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未来化工生产实现低碳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内在要求,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行为逻辑入手.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实现路径。指出,基于不同资源禀赋结构的技术选择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而制度的激励结构转变是低碳经济的可持续性来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形势和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应当把低碳发展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原因,提出了我国促进低碳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低碳型国民经济体系、构建低碳型消费模式和构建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等战略重点,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完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体系、尽快攻克煤炭清洁发电关键技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等战略措施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在于通过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使碳强度降低到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目标。而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促使经济增长与单位能源消耗所造成的碳排放“脱钩”,即在确保经济正常发展情况下,碳排放实现低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非合意产出DEA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是推动区域间碳交易及碳补偿的基础。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碳吸收与存储以及经济效益4个维度,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目标性原则,建立了反映低碳经济发展优劣的多层次递阶指标体系,在非合意产出DEA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非合意产出DEA综合评价模型。从应用分析的结果来看,所建指标体系与模型对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推进我国地热能利用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热能是对日益减少的化石能源的良好补充。合理开发地热能源对我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兑现对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承诺具有重要意义。地热资源是指可经济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具有储量大、可再生、清洁环保等突出优势,能较好地补充和接替日益减少的化石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局势的紧张、改善能源结构、兑现对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承诺,以及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推广蜂窝纸板是实现低碳减排节材代木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环境,实现低碳减排、节材代木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需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低碳技术支撑绿色发展,蜂窝纸板是倍受我国政府重视和扶植的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5.
煤炭企业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点。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并通过对煤炭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分析,试图探讨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赵洁 《工程经济》2015,(1):92-96
近年来,世界能源日渐枯竭及环境的逐渐恶化,使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各领域重视的焦点。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视并予以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发展低碳房地产业的重要性和我国房地产行业在走低碳发展道路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5月11日,在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办的低碳经济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岀席会议并做了报告。陈燕海指岀:"促进中国经济低碳式发展,不是单一的行业、企业、技术、产品能实现的,要靠各个行业、各个地方、各个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低碳代,要打‘组合拳’。"石油和代工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要将结构减排、技术减排、管理减排、制度减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对低碳经济的初步认识,通过对安徽省煤炭生产、消费量的分析,说明安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重点描述了安徽省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为加快安徽省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提出科学规划、财税政策、创新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发展近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不仅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浓墨重彩之笔,而且在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出将"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容之一正式纳入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今后的经济发展尽可能低排放、低污染。电力作为低碳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电源结构调整备受瞩目。但做为"高风险新兴产业"的新能源企业,如何规避低碳经济中的特殊风险,本文就新能源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扮演何种角色、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直接导致大量的碳排放,深入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对超大城市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选取了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和重庆市1995~2014年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两者的脱钩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长期内实施碳减排政策不会阻碍超大城市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超大城市应该积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和倡导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