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汽车消费贷款营销策略据西方经济学家推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汽车就会大举进入家庭,而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这个水平,具备了私人汽车消费爆发性增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是目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中最重要的信贷品种之一。随着该项业务的急速扩张和发展,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在汽车消费贷款的各环节中,涉及借款人、汽车经销商、贷款银行、抵押登记机关等多个主体,使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风险源于诸多因素。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保持该项信贷业务的优质、高速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是近年来较活跃的金融产品之一,其潜在风险也日益显露,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有关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汽车消费贷款自诞生以来,就倍受人们关注,尤其是近一段时间来,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条件优厚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呈现了“热卖”景象。随着轿车进入家庭时代的迫近,汽车消费贷款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汽车消费贷款日益成为同业竞争的焦点之一,但随着汽车消费贷款总量的扩大,贷款门坎的降低,以及时间的推移,其所面临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因此,有必要在加强汽车消费贷款营销的同时,客观地分析汽车消费贷款风险,做到早防范、早化解,进一步提高银行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汽车消费贷款作为新兴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品种,在近几年内得到迅猛发展。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车贷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如借款人不守信用、信贷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保险公司拖延赔付等,因此.分析车贷风险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有利于促进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下述四类风险: 1.个人信用信息网和个人资信评估制度未建立给银行准确评估个人信用带来困难而导致的信用风险. 2.借款人抵押、担保制度不完善使银行贷款缺乏有效保证而导致的偿付风险. 3.汽车抵押品变现的二级市场及汽车消费贷款的二级市场尚未建立而导致的银行资金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11.
汽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和启动消费的一大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入世后随着汽车关税的大幅度下降,中国被压抑的汽车消费购买力很可能被释放出来,引发居民新一轮的购车热潮,使得汽车消费市场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之相配套的汽车信贷业务作为我国银行业一项新兴的零售业务,就其发展前景而言,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是今后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拓展的新增长点。本文在深入调查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情况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今后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批准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内几大商业银行试点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以来,该项业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3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指导意见》后,各家银行纷纷在个人金融业务部门成立消费信贷中心,有的甚至专门成立了汽车贷款中心,将汽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汽车消费贷款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和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辖区汽车消费贷款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强汽车消费贷款管理,防范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杨震斌 《南方金融》2002,(11):43-45
本文从银行内部运作和汽车经销商、保险中介等外部因素两方面对目前汽车信贷领域存在的风险及风险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从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强化同业合作、密切防范业务中介欺诈风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当前要注意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风险,目前已呈现出违约率上升,贷款逾期额升高的趋势。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1.国家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严格控制。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普遍存在商品房局部供给过剩和短缺并存的现象,高  相似文献   

18.
19.
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发展与完善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消费贷款是银行一项处于起步阶段的业务.目前.我国个人资信制度尚未建立没有收八臼报制度个人收入状况不透明.这给银行准确.合理评估个人的承贷能力及贷款风险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