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冶金财会》2005,(11):F0002-F0002
<正>一、关于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问题 1.合理控制企业生产规模,防止盲目自我扩张。由于我国钢铁工业已由前几年的结构性过剩转变到总量过剩,控制总量是大势所趋。而有些企业还在盲目扩大产能,控制总量的任务迫在眉睫,要加大力度搞好宣传。 2.要搞好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宣传。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很低、从近两年发展情况看,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曾培炎副总理在今年4月召开的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十一五"要力争实现的目标:"在2010年前,要淘汰落后炼铁能力1亿吨,炼钢能力5500万吨。2007年,就要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000万吨,炼钢能力3500万吨"。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对于大力调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次会议在济钢召开,是很有意义的。济钢经过十年艰苦努力,不但发展成为一个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2005年生产钢10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6亿元,利税31.6亿元,利润19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而且走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成为全国钢铁工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典范之一。我们到这里来开会,除宝钢、鞍钢、济钢……等部分企业已经走上循环经济之路以外,还有不少企业处在粗放经济之中。因此,我今天要着重说说冶金焦化行业要走循环经济之路的问题,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济钢、宝钢等先进企业的经验,尽快地走上“节约资源,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4.
<正> 当前,钢铁工业面临的一项任务是搞好总量控制。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确定,2000年钢和钢材产量分别控制在1.1亿吨和1亿吨水平,与上年相比减幅在9%以上。这不仅是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从全局出发对冶金工业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钢铁工业自身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由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从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出发,从钢铁工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煤炭去产能任务异常艰巨。企业是过剩产能的载体,去产能之役能否取胜,关键在于企业。随着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持续推进,还存在五个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煤炭企业去产能的深入实施。一是去产能矿井资产损失问题。据统计,2016年关闭退出煤矿1688对(另约1500处30万吨以下小煤  相似文献   

6.
<正>去产能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要任务,并力求率先从钢铁、煤炭行业取得突破。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从2016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使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  相似文献   

7.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7日表示,在中国,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恐怕是个不争的事实,要化解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从源头把住,对存量化解,不要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李毅中以钢铁为实例说,中国粗钢产量7亿吨,生产能力达到10亿吨,且还在建设中。这种现象在有色金属、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甚至风电设备、光伏电池、多晶硅等行业都存在。业界有个评论,一般的开工率、利用率75%以下为严重过剩,实际上这些行业的开工率都不足75%,而且过剩的能力都是落后、需要淘汰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为了解决钢铁工业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国家多次加强宏观调控,特别强调淘汰落后,但结果是越淘汰,产能越增加。从本届国际钢铁大会嘉宾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对目前钢铁工业是否产能过剩,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对如何淘汰落后.认识上也不一致。因此,对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过去十年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10年粗钢产量6.27亿吨,较2000年增长了392.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伴随着钢产量井喷式的增长,钢铁行业也遭遇了产能过剩、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区域分布不合理、环保问题等发展中的阵痛。"十二五"期间在整个宏观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转型和调整也成为钢铁行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产能过剩这是自钢铁工业高发展以来出现在媒体和网站上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指的是建成的生产能力超过实际需求量。目前在钢铁行业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颇多异议。有的人认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相当严重,个别人甚至认为已积重难返,成了钢铁行业难以救治的固疾。大部分人认为就目前钢材的市场消费情况,只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余缺,有的产品虽有暂时的供过于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目前存在着钢铁产能被虚增、市场需求被低估、产能过剩被夸大的问题,应理性分析正确对待,不应大惊小怪。过分夸大钢铁产能过剩,不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容易带来保护落后产能影响竞争的负面作用。所以,如何正确对待产能过剩是关系到钢铁工业今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研究探讨,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钢铁工业2008年回顾与2009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煎熬。上半年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产量、效益均保持高速增长;下半年钢铁工业产量快速下降,企业和全行业亏损严重。钢铁工业遭受如此严重的冲击,既与世界金融危机造成国内外钢材市场需求萎缩和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矛盾有关,也暴露出我国钢铁工业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下降,2009年上半年国际化肥需求将出现萎缩,下半年则会逐步回升,到2010年上半年,世界大环境将变得较为有利,2009/2010年度的全球肥料需求会逐步回升,预计为1.7亿吨(折纯),增幅为3.5%。2009年全球化肥产品产能均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尿素产能将达1.74亿吨(实物量),过剩250万吨;磷酸产能达4700万吨(折P2O5),过剩450万吨;钾盐产能达4230万吨(折K2O),过剩640万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及投资拉动效应的综合作用下,国内氯碱行业产能过快增长,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截至2012年底,国内烧碱产能达到3736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达到2341万吨/年,平均开工率分别为72.2%和56.3%。按照2012年国内供需情况进行测算,烧碱过剩装置能力超过500万吨/年,过剩率达到17.7%;聚氯乙烯过剩产能近700万吨/年,过剩率达到42.1%。因此,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和扩大国内需求,增加下游产业的消化能力,鼓励氯碱产品和产能的出口转移;严控新增产能,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以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指标为手段,实现对产能的动态调控。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提前完成了5年化解过剩产能1-1.5亿吨的上限目标。市场环境明显改善,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有效缓解,优质产能得到发挥,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5.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但近些年来其物质投入与价值产出非常不匹配。本文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钢铁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动态耦合模型,对其物质流和价值流耦合状况进行研究。1991~2011年我国钢铁工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变化较大,1991~1996年钢产量在1亿吨以下,耦合协调水平较低,1997~2004年钢铁工业环比增速最高达27%,是这21年中增长最快的时期,物质流和价值流协调发展,2005~2007年铁矿石价格连年攀高,钢铁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耦合进入低级共生阶段,2008~2011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进入再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钢材市场需求回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家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明确要求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并就如何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给出了清晰的路径。在此背景下,冶金建设市场明显萎缩,与此同时冶金建设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冶金建设企业除加快转型  相似文献   

17.
1 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钢铁工业发展问题钢铁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小平同志在多次谈话中,都提到钢铁工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最近视察首钢的重要谈话中,再次提出要发展到一亿至一亿二千万吨钢的目际.从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到2000年时,大约需要1亿吨钢材,折合钢产量也要一亿二千万吨.从目前钢铁工业发展的趋势看,“八五”内钢产量将超过8000万吨.到本世纪末,如果外部条件许可,投资落实,钢铁工业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为能真正满足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在钢产量有较大增长的同时,钢铁工业还需要上四个方面的新台阶.即:上工艺技术和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新台阶;上品种和质量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与缓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春香  王昕 《化工管理》2008,(12):50-53
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带来银行贷款问题,加剧金融风险,还会导致失业问题突出。缓解产能过剩,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对策。  相似文献   

19.
7月26日,美国《油气杂志》发布的最新世界乙烯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乙烯产能持续增长,增量超过600万吨/年,达到1.328亿吨/年,中国成为产能增长主力军。预计2010年全球将有近1200万吨/年乙烯产能投运。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增长的乙烯过剩能力可能将会使投运能力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0.
《冶金财会》2012,(7):42-43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25日表示,由于结构性问题和市场需求回落叠加,钢企要走出困境,需要控制产量、淘汰落后,进一步推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钢铁产量亟待控制目前我国钢铁业产能已经达到9亿吨的规模。如何控制钢铁业产量、解决供需矛盾,已经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难题。"钢铁业近年来发展非常快,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