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秋时节,位于宁河水稻原种场千亩稻田一片金黄,这里种植的超级杂交粳稻——优质小站杂交粳稻田喜获成功。这标志着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优质超高产小站稻新组合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水稻专家从稻穗籽粒数量等项分析,亩产有望达到800公斤,比常规水稻单产增加150公斤以上,且品质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以来,在新疆农一师种植的水稻中,上海市农科院筛选的水稻新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到了万余亩。农一师2团生产科组织专家进行田间测产,优质米XT19,亩产874.5公斤,超高产品种XTI,亩产1000.5公斤,XT5。亩产980.6公斤。目前,该院科研人员正加大推广力度,预计未来3年推广面积,累计将达到20多万亩。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水稻863课题组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育成的优良品种.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其中9项主要品质指标中6项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指标,3项达二级优质米指标;抗性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稻瘟病,抗至高抗白叶枯病.近几年来出现了数十个百亩连片、千亩连片的稻田,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1999年种植100万亩,在生育期间气温低且多阴雨的条件下,大面积仍比"汕优63"亩增100公斤的高产量,并出现了许多亩产800公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2000年南方16个省(区)种植350万亩,一般比"汕优63"亩增产1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4.
开发优质水稻是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变化的必然。 2 0世纪80年代起 ,省内育成的高产品种逐渐代替日本引进品种并占据主导地位 ,与品种特性相适应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成为全省水稻栽培技术的主流 ,水稻单产、总产持续稳步提高 ,基本上解决了城乡人民吃大米难的问题。 1998年 ,全省人均粮食年占有量突破 430公斤 ,其中细粮达到 12 0公斤。“饱而思健” ,人们开始注意饮食健康 ,讲究安全、营养 ,居民消费水平由温饱型需求结构向小康型需求结构过渡 ,作为传统主食来源的稻米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者迫切需要优质稻米。同时…  相似文献   

5.
正在如皋市搬经镇兴夏社区、苏州吴江区同里国家农业示范区都有一块醒目的"水稻零农药零化肥优质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标牌,田里生长的水稻也一直为人所好奇。这两方金灿灿的稻田让参加"水淹稻——水稻零农药零化肥优质高产高效有机种植新技术"水稻实产验收的专家们惊奇了一把。上月底,专家组在两地随机实割一块田,按照实测面积、单独收割、计算毛重和净重、扣除水杂等规范化程序,两基地有机水稻亩产分别达468.3公斤和512.0公斤。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产业调整 ,开发水稻势在必行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143 85亿公斤。其中水稻产量仅占总产的1/20。这个比例显然是很低的。因此 ,在粮食实现了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之后 ,调整粮食品种 ,扩大水稻生产 ,直接影响到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水稻是一种高产高效优质的作物 ,我区东部不少地方 ,不仅适宜种植水稻 ,而且能多出稻 ,出好稻 ,如兴安盟、哲盟的一些地方因种植水稻而脱贫致富。我们应当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加大力度 ,适度发展大面积高产高效优质水稻 ,带动农业向两高一优的方向发展。二、开发水稻的有利条件内蒙古…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业高立、优质、高效,近几年农技站广平镇元沙建立“四季豆—水稻—豌豆”种植模式示范基地5000亩,四季豆平均亩产500公斤,水稻平均亩产520公斤,豌豆平均亩产550公斤,三熟亩产值2500元以上,同单季晚稻亩产值450元相比,亩可增加产值200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8.
一、监利县2009年中晚稻收购市场现状(一)中晚稻高产优质,收购价格居高不下。监利县水稻优质率在97%左右,2009年收购启动价高达196元/百公斤,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二)种粮农民持粮待沽。2009年稻谷最  相似文献   

9.
湖北面积最大的绿色优质超高产水稻“珞优八号”30万亩示范工程,在孝感市正式启动。2008年,孝感市种植“珞优八号”达10万余亩。其中,孝昌县千亩连片示范种植的高产水稻通过农业部专家组实收,亩产达781.4公斤,成为湖北省首个中稻超级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川香优3号是四川省农科院最近选育出来的具有香味的高产、优质、多抗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产量:该组合参加四川省2000年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03.9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0.16%,2001年继续参加  相似文献   

11.
《农民科技培训》2008,(10):28-28
绥粳7号水稻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好,平均产量7383.5公斤/公顷。先后被黑龙江绥化、庆安、兰西、呼兰、巴彦、通河、尚志等市县大面积示范,一般产量达7600—8200公斤/公顷,高产栽培可达到9200公斤/公顷,极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宜丰县是首批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重点绿色水稻基地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十强县和全省唯一进入“全国十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为域内农业支柱产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全县耕地面积35.26万亩,常年水稻总播种面积约为58万亩,粮食总产量25万吨,年稻谷收购量在1.5亿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乡今年连片试种示范优质早稻“中鉴100”1716亩 ,项目区亩产达435 8公斤 ,比上年亩增产87 6公斤 ,核心示范区亩产达461 2公斤 ,超额完成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规定的任务。据了解 ,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的“中鉴100”、“中香1号”优质水稻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项目 ,承担单位是中国水稻研究所 ,主管单位是湖南省农业厅 ,项目区设在主产水稻的湖南省宁乡县、湘潭县、华容县和湖北省的监利县 ,4个县各种了百亩示范田和千亩田各1个。在试验示范中 ,“中鉴100”亩均有效穗多达28万穗 ,结…  相似文献   

14.
一项能使水稻平均亩增产250公斤以上、每亩为农民增收500多元的新技术———寒地水稻三超项目 ,在黑龙江省示范初获成功。近日 ,黑龙江省科委、省农业厅、省农业开发办在对水稻三超田进行了实地测产后共同表示 ,今后要大力加快推广这一项目。据了解 ,水稻三超项目是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核心项目之一 ,由黑龙江省著名水稻专家、东北农大教授崔成焕主持。所谓三超就是利用优质超级稻品种和多蘖壮苗宽行超稀植栽培技术 ,达到持续超高产的目标。80年代以来 ,全世界范围内水稻单产徘徊在亩产500公斤左右。崔成焕教授及助手设计并…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铁岭地区的水稻生产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水稻种植面积每年约以10万由左右迅速增加。目前全地区水稻的实际种植而积已突破140万亩,成为全省水稻主要产区之一。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在提高单产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1990年全区水稻平均单产已达446公斤,比1986年的349公斤,每亩增加97公斤。铁岭地区的水稻生产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新稻田面积大,在栽培技术水平上与盘锦、营口等一些老稻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反映在水稻单产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据统计资料,1989年营口县水稻平均单产478公斤,盘锦地  相似文献   

16.
正为推进园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园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于2018年10月积极申报并成功入围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稻麦)基地创建名单,目前基地创建成效显著。园区是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稻麦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水稻亩产量稳定在600公斤以上,小麦亩产量稳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省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已有40余年,常年种植面积4万余亩,每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水稻良种800万公斤。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贵州省岑巩县第一次真正落地应用由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监测"系统。"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监测"系统不仅可以从遥感图上看到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分区,当地的气  相似文献   

18.
目前 ,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年产量仅占消费量的8.5%,优质小麦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据测算 ,我国小麦年消费量约为1200亿公斤。其中 ,年需面包用小麦36亿公斤 ,饺子粉和方便面用小麦120亿公斤 ,饼干、糕点用小麦60亿公斤。而现在 ,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仅460万亩 ,每年只能生产18.4亿公斤 ,缺口很大。由于国家提出实行小麦优质优价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刺激 ,我国小麦主产区的河南、山东计划2000年使优质小麦种植达到10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庆安县种植水稻有60多年历史,1983年以前,大都是采用慢撒条播的传统栽培方法,水稻生产水平不高,亩产量只有400-500斤,种植面积始终在20万亩左右徘徊。1984年,在日本专家原正四的指导帮助下,采用寒地旱育稀植新技术,实行小棚育苗的等距插秧,亩产一跃达到了400公斤。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96年,全县水田面积7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水稻总产3.5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64%。全县水稻平均亩产突破了500公斤大关,以村为单位最高产达到了600公斤,最高单产户达到了750公斤,被称为寒地种稻之首。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在1949年建国时,全省种植面积共167.4万亩,亩产123公斤,总产20.5万吨,基本是自给性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稻生产飞跃发展。1987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53.4万亩,比1978年增长1.7倍;亩产232公斤,比1978年增长4%;总产197.6万吨,比1978年增长1.8倍。是建国以来水稻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 我省发展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