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北京毕龙转基因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一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全国转基因动物学术讨论会”将于1996年11月18~23日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目前已有海外近百人询问  相似文献   

2.
1998—2008年的10年间,台湾地区政府推行了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该计划共执行了三期并于2008年结束,各期计划执行期限3-4年不等,其中第一、二期研究的重点是疫苗开发、经济作物培育及转基因技术,关注的是基础领域研究;第三期的重点放在推进植物、动物和转基因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在计划的执行期内,各期投入经费逐渐增多,计划项目的专利和论文的产出比较丰富,但总体的成果转化率并不算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发展新趋势,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植物及转基因动物、个性化药品、通用名药品、基因治疗和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4.
零讯     
为促进我国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产品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便参与国际竞争,由中国转基因动物学会(筹)主办、《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和《生物技术通报》编辑部协办、北京京海生物工程公司和北京原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特邀协办、北京市海淀区毕龙转基因动物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中国生物领域高新技术与产品转让交易洽谈会”将于1994年11月20至22日在京举行。本届洽谈会将特邀有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到会发布信息并转让最新生物技术成果及其实用项目,涉及科研  相似文献   

5.
刘旭霞  英玢玢  耿宁 《科技和产业》2014,14(12):170-174
人体试验是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走向临床应中用的必经阶段。为维护受试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试验研究的科学进行,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人体试验需要法律的严格监管。目前学界专门针对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人体试验的法律监管制度研究很不充分。通过对我国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人体试验相关法律监管制度进行梳理,揭示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的必要性,确立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人体试验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农业科技及农业发展(下)申茂向三、美国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趋势(一)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可谓当前美国农业研究的热门,也是极富竞争性的研究领域。除政府投资外,各大私有企业纷纷进行了大量投入。基因工程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转基因动物美国农业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转基因小鼠在美国的诞生,标志着转基因动物技术体系的初步建立。这一技术体系的问世,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被公认为是遗传学研究中继本世纪初的连锁分析、60年代的体细胞遗传和70年代的基因克隆之后第四代技术,也使动物和人体基因工程研究由以往的单基因离体水平操作,发展到了离体和在体相配合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以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突变、植入异源基因或改变基因表现等生物技术方式,进行遗传因子的修饰,使动、植物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此特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   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是 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的西红柿。至今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转基因食品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类型转基因食品应运而生。尽管至今尚未给转基因食品分类,但按惯例,按转基因的功能是可以对其分类的。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增产型、控熟型、高营养型、保健型、加工型。  相似文献   

9.
主要进展     
863计划“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项目组9月24日在深圳宣布:我国“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7只含有人生长素基因的兔子在深圳培育成功,还有一批已接受转基因胚胎移植的牛和羊等待最后检测。“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是当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粮食危机使转基因生物技术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已从生物安全、生态和健康等领域转移到粮食安全、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讨论。部分转基因作物支持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粮食安全的问题上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反对者认为,对于解决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目前的转基因作物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09,(3):110-110
作为世界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尖端,中国正加紧开发包括抗旱性能在内的第二代转基因作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孔明博士在此间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服务组织年度发布会上说,第一代转基因作物是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现在科学家正在开发性状更丰富,包括抗旱、医疗保健等性状的第二代转基因作物。第二代转基因作物性状复杂,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几年的发展,专家们普遍认为,今后最能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在国际上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有:卫生与生命科学、信息与通信、新材料。上述三大领域涉及的关键技术如下:1.卫生与生命科学转基因动物;医用生物材料;重组药物;细胞交换药理;分子探测;重组蛋白生产系统;遗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13.
吴庆懿 《魅力中国》2014,(27):25-25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有限与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坚持技术创新立国,走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一些国家用转基因技术来改造农业品种,并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因此基因动物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制定转基因动物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规划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围绕转基因的各种纷争难有定论,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动物和人类产生危害还远未达成共识,其安全性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作为一个直接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食品企业,我们需要用理性、发展、务实的观点对待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15.
跟着炮火进驻伊拉克的转基因 小麦是世界上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是欧洲、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人民的主粮。但是,转基因小麦并没有进入商业化种植领域。如果转基因技术真的像转基因专家说的那么好,为什么不先开发转基因小麦呢?  相似文献   

16.
植物转基因技术产业化规律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可精确改造植物,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改良品质性状等,同时能够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缓解不断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将成为21 世纪解决食物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手段,转基因农作物将占据21 世纪主要农产品的大部分市场。自1983 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面世以来,国内外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飞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已是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投资重点,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占有已成为国际上的竞争制高点,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安全性仍是能否产业化的争论焦点,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而植物抗逆转基因技术仍是目前的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17.
泰国副总理素帕猜·巴尼巴滴日前说,在未经科学证明是安全的之前,泰国将禁止进口转基因种子。作为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和其它食品的主要出口国,泰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心日益增强。有报告说,一批未经授权但被认为是来自美国的转基因小麦抵达泰国港口后,泰方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达到了顶点。这位兼任泰国贸易部长的副总理宣布,禁令是经政府国际经济关系政策委员会开会表决后下达的。这个委员会还同意禁止进口用于食品业的转基因生物体,但允许用于研究和实验的作物种子进口。泰国还允许进口用于动物饲料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等谷物…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将由信息经济时代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将首先在农业和医药产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从转基因水稻到转基因玉米和麻疹疫苗风波显示了大众对转基因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担忧。在经济利益诱导下,科学界的舆论可能使得上层难以分辨科学的真伪。应当高度关注西方国家以和平方式推进的"基因战争"。基因工程研究仍然应当得到强力的支持。但是,在应用方面必须慎之再慎。  相似文献   

19.
祖国大陆科学家研究出提高动物蛋白有效利用的新模式祖国大陆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创利用一次注射同位素检测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方法,研究出了提高动物蛋白有效利用的新模式。这一成果对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减少养殖业排泄污染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专家组通过同位素标记、代谢实验,率先建立了一次注射同位素检测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比目前所采用的连续灌注同位素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并且准确性更高。祖国大陆研制成功转基因农产品50分钟快速测试盒自实施转基因农产品标识制度以来,祖…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对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有新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政府近日作出规定,任何由转基因生产或直接培育的新的农产品,在进入新加坡之前都必须经过新加披政府转基因咨询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以确保转基因农产品不会对公众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是新加坡第一次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实行严格管制。目前,新加坡市场上出售的果菜、鲜肉等未经加工的原产品,都不是转基因食品。只有少部分由玉米、大豆和蕃茄等为原料制成的加工食品,才有可能是转基因产品。新加坡转基因咨询委员会决定对用转基因玉米、大豆等制成的食品不进行审查。因为,转基因玉米、大豆等在欧美国家已经过反复检验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