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前,我国基本农田面积的划分缺乏真正的理论基础和严格的科学论证;基本农田保护的效果、影响和方式等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影响实际保护工作的可操作性;基于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农用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科学量化,并结合分析比较法划分基本农田的数量指标,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双重保护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农用地分等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基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现状的分析,介绍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内容,对其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就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所形成的地图和表格等数据成果,研究其在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首先以农用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及分级成果分别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其次将划定结果与以居民地和道路所建立的缓冲区进行叠加分析,探讨哪一类别分等定级成果更适合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利用农用地自然等和利用等划定的基本农田,多数高质量的农用地都被划入基本农田,但只是考虑了农用地自然质量的优劣;依据农用地经济等和级别划定的基本农田,不仅包含了绝大部分的优质农用地,而且其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及依据,农用地经济等和级别比自然等和利用等更适合用于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 相似文献
4.
5.
县级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年度更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年度更新方法,保持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现势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对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应用需求,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不区分渐变与突变采用全面更新的方法会产生很大的更新成本。该文研究提出了一种区分质量渐变与突变区域的县级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系统方法,并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示范县陆良县对此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以陆良县2010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和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为基础,结合该县2011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区别对待县域范围内耕地"渐变"、"突变"区域,并对突变区域"增加"、"建设"、"减少"三种不同的变化类型应用不同的农用地质量更新技术流程与方法,形成了该县2011年度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有效实现了陆良县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2010~2011年度的更新。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工作量小、区分质量渐变与突变、适用于县级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系统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年度更新。 相似文献
6.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的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空间定位方法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将老河口市辖区的耕地按农用地自然质量1~5等进行排序;然后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农用地等别分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以优先划定高等别的耕地资源为基本农田,同时考虑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指导思想,最终实现了基本农田的空间定位。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与定位,有利于将基本农田从基本农田分区中与其他地类区分开,使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为县市尺度的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传统农用地分等方法的不足,利用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农用地分等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的农用地分等专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农用地分等尚处于研究阶段;以琅岐经济区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参数的计算和成果图的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搜集的全国滑坡损毁农田典型案例的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典型突发性地质灾害损毁农田的时空分布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的滑坡损毁农田的案例发生时间为雨季(4~9月);空间分布在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中分布最多,绝大部分位于西南各省,秦巴-西南山地高原区是灾毁农田空间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从空间上看,滑坡损毁农田主要对我国长江流域主产区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褚燕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3):38-39
青海省于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海东地区是青海省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海东地区六县均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海东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综合海东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后续产业发展的因素,针对海东地区的特点,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符合海东地区情况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佛山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查,结合外出打工最低工资标准、农田收益、土地租金等因素,探讨基本农田补贴标准。研究得出:基于外出打工最低工资标准与农田收益差异而确定的基本农田补贴标准为2593元/亩·年;基于土地租金收益差额而确定的基本农田补贴标准为1250元/亩·年;基于农保区问卷调查结果而确定的基本农田补贴标准为1400元/亩·年。该补贴标准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基本农田或耕地补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结论: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主要是因投资、用途转换、供求关系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参与主体通过对增值因素产生作用对增值收益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承担相应风险。"贡献—风险"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贡献及其承担的风险,体现了按贡献分配、按风险调节的分配思路,同时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温县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提出符合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等要求的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理论体系,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南温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不同角度的评价成果进行吨粮田耕地质量优势分析。从自然禀赋、基础条件、区域条件3个角度进行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并以此建立选址指标体系和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后按照由优到劣,可实现增产潜力空间由大到小的原则,提出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结果表明:温县选定5 713.3hm2连片的优质耕地建成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保守估计可增加7.16万t可实现产能,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农地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农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概括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农地承载力是动态变化的,改变农地所处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可以拓展其承载力;从系统耦合,开放条件,农地制度,农地结构方面探讨农地承载力的拓展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