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金融制度下,以证券交易所为核心形成的股票交易活动是交易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股票集中交易制度,在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原则的同时,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市场效率和保护投资人均有不可或缺的贡献.这一讲,我们结合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的一般程序,分析股票集中交易制度的内容及其特点. 证券交易所虽然是股票交易的场所,却只有证券商才进入场内从事股票交易.投资者要在交易所内买卖上市股票,就必须委托  相似文献   

2.
如何判断股票流通市场交投是过于活跃还是太过清冷,对投资人、对市场管理当局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作些探讨。A.股票市场交投适度性方程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股票流通市场(以下称股市)和投资于固定收入市场  相似文献   

3.
资本形成和资本配置是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文章通过Jeffrey Wurgler(2000)分别计算出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无论是股票发行市场还是股票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均不显著相关;无论股票发行市场还是股票交易市场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在一阶条件下,无论是股票发行市场还是股票交易市场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在二阶条件下,经济增长对股票发行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的效率影响作用在统计的显著性上大大增加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市场时机与资本结构:一个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和资本结构理论的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行为公司财务“市场时机”理论的研究成果,尝试从金融市场非理性的视角研究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证明由于非理性投资者和理性公司管理人员的相互作用,特定市场时机对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持久的影响。随着股票市场估价水平高低变化,上市公司存在最佳的市场时机或者融资机会窗口。公司往往选择在股票市场高估其价值的时候发行股票,低估时候回购股票。公司股票普遍被股票市场高估使得股票市场形成公司股票发行热,而普遍低估又造成公司股票回购热。  相似文献   

5.
<正> 股票、债券作为集资的一种形式,股票市场或证券市场作为资金流通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能不能运用?各方面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实践上也有不同的做法。爱就金融战略和金融宏观控制角度,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制度不完善是引发投资者噪音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允许卖空机制的制度条件下,投资者可以从股票上涨和下跌两个途径获利;而在禁止卖空机制的制度条件下,投资者只能通过股票上涨获利.投资者在不同的条件下追求相同的平均收益率,因此,制度因素导致投资者理性地选择不同的交易行为.在允许卖空机制的市场中,投资者理性地选择信息交易,股票市场不会出现过度波动;在禁止卖空机制的市场中,投资者理性地退变为噪音交易者,导致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7.
药朝诚  景杰 《经济师》1991,(1):14-15
<正> 股票交易作为一种商业手段确实使不少人迷惑不解。其实,股票交易市场不过就像其他各式各样的市场一样的市场。用最显而易见的方式比喻,股票市场的运作就好象一个菜市场。在菜市场人们买卖各种蔬菜,如豆芽,白菜等,而在股票市场人们买卖各种股票,如政府债券,公司股票等。唯一不同的是人们可以在菜市场自由出入买卖蔬菜,而在伦敦股票交易市场,能够进入交易大厅的只是大约4000名股票市场成员,也就是所谓的股票经纪人。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人们对股票的认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股票市场尚处于萌芽状态,仅上海、深圳有股票交易市场,全国未有统一的往制法规联网的市场,各自为战,行政色彩过于浓厚,缺乏规范性、科学性.1、现行价格体系和分配体制阻碍了股票上市和流通.能够挂牌上市的股票意味着企业有良好的盈利水平,保证股票持有人取得稳定收益.但是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尚处在初始阶段,市场  相似文献   

9.
股民过度交易了么?——基于中国某证券营业厅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中国某证券营业厅个人股票交易数据,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过度交易现象。文章发现,对应着不同的股票持有期,投资者买进的股票在买进后一定时间内的收益率,低于他们出售的股票在售出后相同时间长度内的收益率。这一结论在股票市场整体走势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对于不同投资规模、不同交易频率投资者都是成立的。而且,在剔除正常交易需求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说明股民大量的交易决策是错误的,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讲这些交易原本不该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认为中国股民存在着过度交易倾向。通过对不同性别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比较,我们发现男性投资者过度交易的程度要高于女性投资者。结合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股市投资者过度交易现象与过度自信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沪深两市成交屡创历史天量,股指一路攀升,中国内地股市迎来了1990年股市开市以来最大的牛市上涨行情。本文结合中国股市特定的现状,提出如今的全民炒股热潮孕育着一场非理性繁荣的质疑,采用股票市场典型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从众行为来测度股市中是否存在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并且以突破万点的深成指包括的40只股票为样本股票,采用收益率离散度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以判断"散户时代"的中国股市是否存在从众行为的非理性因素,最后结合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全民炒股的热潮下非理性繁荣出现的原因和培养理性的投资者对理性繁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价值投资在我国股市表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实证研究的目的在 一个高度健康、成熟的股票市场 ,股票价格应与股票内在价值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 ,价格及时反映内在价值的变化 ,市场能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和资金优化配置功能。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表现为价值投资 ,而非投机。而在一个新兴的股票市场 ,市场效率低下 ,价格操纵行为普遍 ,投资人购买股票是为了投机 ,股票价格与股票内在价值严重偏离 ,投资人不可能通过以价值研究为导向的投资行为获得满意的收益。股票市场不但丧失基本的功能 ,而且严重影响和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 ,促使企业不以提升内在价值为首要目标 ,而以制造概念、操纵利润等行为为手段 ,影响投资人的投资心理 ,进而虚化股价 ,实现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当然 ,以上所描述的只是股市的两种极端情况 ,现实中几乎没有任何股市与这两种极端情况完全吻合 ,都处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 ,任何股市都具有两面性 ,既有理性的成分 ,又有非理性的成分 ,不同股市的差异只是表现在市场理性成分的多少 ,所以 ,判断一个股票市场的特征通常都是通过分析其价格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或非理性因素对股票价格的解释比率。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因素中如果更多的来自决定股票内在价值的基本面因素 ,我们则...  相似文献   

12.
过度自信、有限参与和资产价格泡沫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存在模型不确定性且有限市场参与内生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程度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本文给出的模型分析了两种投资者在不同情况下对股票市场的参与情况,借此解释有限市场参与、超额进入和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模型在流动性溢价、投资者结构和风险溢价的关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实证含义。模型表明,理性投资者有更大的投资区域,但是非理性投资者在其投资区域内更为激进。进而,在不同情形下,模型给出了资产均衡价格与投资者结构之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EMH中,投资者是理性的,市场信息是完全的,股价完全反映其投资价值;而实际上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往往是非理性的,且信息是非对称的;而非对称信息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上市公司价值降低并使股价高估,使投资者忽视价值投资而进行投机,使股票市场演变为投机市场。可取的对策是加强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作为股票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会对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为考查业绩说明会中投资者情绪对股价的影响,基于2014—2020年业绩说明会文本和股票交易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统计文本中积极和消极语调,并分析与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在业绩说明会上使用的消极语调词汇越多,会后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下降越大,但积极词汇对收益率没有显著影响。此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机制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1984年上海第一家向社会公开以股本方式募集资金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胆尝试到走向成熟的过程。截至2002年底,沪深证券交易所已有上市公司1224家,投资者开户人数已达到6648.08万户,股票流通市值12484.56亿元,股票总市值38329.13亿元。1991~2002年A股市场累计发行筹资额为6706.77  相似文献   

16.
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影响效应国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是否会影响股票价格和收益是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争论的焦点。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投资者可能并非理性,但由于他们之间的交易是随机进行的,所以他们的非理性会相互抵消,股票价格不会受到影响,即使在某些情况下,非理性的投资者会犯同样的错误。但市场中的理性套利者也会消除他们对价格的影响,因此,股票的价格等于其基础价值,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没有影响,股票的预期收益由其基础风险大小决定。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金融资产价格不仅受基本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股市。如何保证让资本市场中有限的资金在上市公司中得到充分的配置,如何保证众多投资者的利益,是现在资本市场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希望通过上市公司股票评级体系的建立,为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资本结构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融资活动中的市场时机选择行为 最早系统地提出公司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假说的是Stein(1996),其研究表明,在股票市场非理性、公司股价被高估时,理性的管理者应该发行更多的股票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当股票被过分低估时,应该回购股票。他将这一现象称为企业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假说”。迄今为止,检验公司融资活动的实证研究大多以“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M/B)”来代表权益的市场时机,以利率代表债务市场的时机。实证结果证实了“市场时机选择假说”,公司的各种融资活动如权益发行、权益回购、债务发行、国际发行等都在试图利用市场时机。  相似文献   

19.
股票名称作为上市公司公开的身份名片,其如何影响投资者行为和资产定价值得引起关注。基于投资者“有限关注”理论,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这一外生冲击事件,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股票名称的“地名效应”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反应的影响发现,在面对外部宏观地域性利好消息时,投资者存在非理性的选择性关注行为,具体表现为,股票名称中含有相关地域信息的股票市场反应更强,印证了投资者有限关注理论。进一步考虑公司横截面差异的影响发现,公司成长性越高、分析师跟踪数量越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有效降低投资者有限关注行为。同时,相比异地投资者,本地投资者有限关注更弱,投资决策更理性。因此,投资者应该合理评估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理性投资,抑制因“地名效应”导致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以2002年6月至2010年3月中国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时间序列回归考察中国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由股东户数得出的情绪指标系数与市场收益反向变动,而户均持股得出的情绪指标系数则与市场收益正向变动.实证检验的结果验证了投资者情绪在中国股票市场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关于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运行模式的研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泡沫的预警、监管机构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