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秀金 《活力》2011,(6):136-136
有一则流传甚广的笑话叫做“老板的谎言”。其中一条谎言就是:“员工是我们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讽刺的是一些思想单纯的管理者总是想通过一些言不由衷的表面文章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事实上.员工与企业签订的不仅是劳动契约,还包括心理契约。这份心理契约要求企业与员工双方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员工对企业的心理期望与企业对员工的心理期望之间达成“默契”。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与忠诚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阅读的方便,这里编列了古往今来最受欢迎的管理谎言,并——加以编号。这么做的出发点完全是服务企业界。此后你叙述主管出卖员工的劣行时,只需使用谎言的代号即可。例如:“她告诉我们第六号,大家就都躲回隔间里哈哈大笑。”这样可以省下精力以便多发其他同事的牢骚。  相似文献   

3.
在普马圈地运动高峰时期,新疆“普马”开业。记者曾与“普马”新疆店的员工共进午 餐,席间对这个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国际知名零售企业深表钦佩。其管理层领导 也不厌其烦地吹嘘“普马”的外资背景及实力。现在看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 谎言”。 “普马”危机所暴露出来的示范意义在于:以欺骗构筑企业文化,注定这种企业是短命的。  相似文献   

4.
刘易知 《人力资源》2005,(10):14-15
在职业生涯管理中,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整体战略的“目标离心”现象时有发生。也就是说,一些员工处于企业的“目标异己”状态。面对这些异己员工,企业通常会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同化,二是清理。  相似文献   

5.
该如何描绘中国企业里形形色色的领导呢?对于同一位CEO,有些员工认为他“果断勇敢”,而另一些员工则指责他“武断鲁莽”;有些员工称赞他“从善如流”,而另一些员工则批评他“毫无主见”。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总会有一些员工属于关键人物。他们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员工”。这部分人数如何确定呢?根据“80/20”原理,企业里80%的工作绩效是由20%的关键员工创造的,20%的关键员工又影响着80%的普通员工。可以认定,这20%的关键员工就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核心员工作用的发挥和去留对企业绩效以及未来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在实施转型过程中,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核心员工的价值和作用,对于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芸 《东方企业家》2008,(10):30-30
性,谎言,录像带公众人物一直是数码工具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前段时间在网上风靡流传的一些港星私照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数码工具包括:数码相机、拍照手机、博客、搜索引擎、共享工具。最近一名富士康工厂的中国员工在给iPhone测试照相功能时没有删掉自己的照片,手机出厂后,这个打工妹成了网络红人,人称“iPhone女孩”。  相似文献   

8.
中国铁通有段广告词颇耐人寻味,大意是:沟通赢得尊重,尊重赢得选择——中国铁通给您一个新的选择。这广告词用在员工竞聘工作中似乎也别有滋味,只要把“中国铁通”改成“员工竞聘”即可。如果说部门“三定”工作是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打桩阶段,那么员工竞聘上岗则已拉开了主体工程的序幕。正如一些企业。  相似文献   

9.
发“红包”是一些企业老板常用的激励手段,但是“红包”的利弊究竟如何?怎么发好?“红包”好不好   在管理实践中,有些常用的方法却常常没人去深究它。比如,发“红包”就是众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常用来酬劳员工的方法。依笔者对企业实践的观察,发现人们对“发红包”的效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一种是“红包”好,因为老板可以根据自身对员工业绩的判断,恰当地奖励员工,同时可以增进员工对老板或企业的忠诚 (要注意这两种忠诚不一定是一回事 );另一种是发“红包”的方法不好,因为无法真正保密,使得员工之间相互猜测攀比…  相似文献   

10.
制造满意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些优秀企业,满意的顾客背后,必有满意的产品,而满意的产品后面,必有满意的员工。正如美国一位大公司的总裁曾提出的“黄金法则”所言:关爱你的客户,关爱你的员工,那么市场就会对你倍加关爱。“客户”是企业的外部客户,“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攘外必先安内,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顾客。显然,如果员工对企业满意度高,他们就会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真正做到以厂为家;员工对企业如果不满意,其结果一是跳槽离职,一是继续留在企业,但是已经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消极怠工是他们发泄不满情绪的最佳武器。所…  相似文献   

11.
宝鸣 《公司》2001,(11):17-17
近年来,“人本管理”风靡的同的,世界知名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均突出了“能本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科技创新能力。美国摩托罗拉、福特等企业实施“能本管理”战略,每年拨款10多亿美元用于职工教育,加快提升企业员工技术与能力。在欧洲,许多大公司倡导建立学习型企业,出现“员工充电,老板出钱”的浪潮。西门子、拜耳等一些企业均加强了企业教育学院建设,实行员工带薪上学并提供学杂费的鼓励措施。这些做法,使“能本管理”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大大推进了企业向新经济转变,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  相似文献   

12.
谁背叛了谁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拥有一批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忠实的顾客.而且需要获得一只对企业感到满意并且忠诚的员工队伍。一些企业为了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可以说用尽了“绝招”.但员工依旧不断流失。企业的领导们只有无奈地长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  相似文献   

13.
从CS到ES     
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十分重视“CS(Customer Satisfaction,即顾客满意),把它作为评估卓越企业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日本的一些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有了一个新发展,即在“CS”的基础上,把ES”(Employee Satisfaction,即员工满意)列为重要的一条标准。有不少实例说明,一些企业令顾客满意,有时却是用牺牲员工权益的方式来达到的。这样的企业不能称之为卓越,事实上他们也难长期坚持做到令顾客满意。因此,21世纪的卓越企业,必须同时是内部员工满意的企业。日本企业所要求的员工满意,目前主要有四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职场动态     
《新前程》2007,(12):6-6
年底到了,离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日子越来越近,为了应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一些企业采取了裁员或者其他一些措施。近来,华为的主动辞职和沃尔玛的大裁员行为,被业界认为是在有意规避《劳动合同法》。为此,一位前华为的员工在网上以“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为标题,发帖表示对包括华为在内的这些企业的做法的不满,“企业忽视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企业文化》2007,(11):79-79
评点集萃 《“最棒员工”哪里来?》介绍了河北唐山陡河发电厂文化育人的经验,对众多企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针对性。这种重视营造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做法,与一些企业动不动就以处罚来加强“管理”,导致员工情绪失衡、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许多现代企业的一种文化,“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彰显了大唐电力的一种人才文化理念。在多数人的思维里,“以人为本”理解的比较表浅,也许仅仅是“能者上,庸者下”,深层次的“以人为本”理念涵盖了企业在识才、选才、用才、育才方面的工作,而“育才”作为员工成才的基础,突现了其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说,人才的发展是支持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之间,尤其是同行业之间,若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会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坚持加强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提升与发展,才能打造优秀的人才库,从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本文结合所在单位情况,浅析了目前员工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几点提升员工培训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21世纪什么最贵?对各企业来说都会众口一词:“人才”,一些企业为了能发展得更大更强,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双赢”的口号。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作为重要组成部份,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来提高员工在岗位上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是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的重要过程。因此,本文对新时期加强企业员工培训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张桂英 《现代企业》2009,(11):22-23
目前许多企业在员工管理中运用“二八定律”来管理员工,虽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核心员工的界定片面,忽视普通员工,对员工的划分标准单一。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员工自身也是多样化的,要做好员工管理,就一定要明确员工特点,将其进行归类管理。  相似文献   

19.
时下,很多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精神和营造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但真正关爱员工的文化,是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氛围,让员工在自觉投入紧张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周围的愉悦和对未来的向往,萌发出“享受工作”的健康意识。创造让员工“享受工作”的环境,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管理素质。纵观国内一些企业在强化内部管理时,很少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往往制定出一整套详尽的管理制度,管理者事无巨细,件件操心,员工一旦违反制度,轻则严加训斥,伤人自尊,重则在物质和精神上…  相似文献   

20.
<正>新年刚过,不少物业管理企业就陷入了“用工荒”,尤其是保洁、保安等流动性较大的人员严重短缺,甚至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事实上,员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一直是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笔者现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谈物业管理企业如何拴心留人,稳定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