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范围看,澳大利亚是对与农业相关的生物资产制定会计准则最早的一个国家。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AASB)于1998年8月颁布了1037号(AAS35)会计准则,即“自生和再生资产”(Self-Generating and Regenerating Assets,简称SGARAs)会计准则,并要求从2000年6月30日开始执行。1999年又根据反馈意见,对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01年6月30日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2.
方平 《财会通讯》2004,(11):74-75
2001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重新规范了存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04年2月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也修订了《AASB—1019存货准则》的部分条款,形成了《AASB—102存货准则》(以下简称“AASB—102”),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两准则相比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存在诸多区别。  相似文献   

3.
2001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重新规范了存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04年2月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也修订了《AASB-1019存货准则》的部分条款,形成了《AASB-102存货准则》(以下简称"AASB-102"),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两准则相比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存在诸多区别。  相似文献   

4.
租赁会计准则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1、回避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我国租赁会计准则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即小于30%,含30%),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由于租赁付款额是分期支付的,要采纳租赁资本化方法就必须将预期在未来各期支付的租赁付款额折现,这样,从理论上讲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旧会计准则称为“非货币性交易”)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进行比较,结合例题来揭示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并指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简称“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资产减值准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小企业范围内全面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本文针对小、微型林业企业在贯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如何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取得、养护、折旧、处置进行探析,与各位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行。本文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以固定资产减值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为例,讨论了新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纳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尉 《黑龙江财会》2000,(10):16-17
1999年 6月 28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用以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并规定准则自 2000年 1月 1日起施行。众所周知,我国所发布的会计准则较大受到美国、英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本文试就该准则与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在几个重要方面异同的比较 (英国不存在相关的会计准则 ),借以透视我国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并且提出两点粗浅意见。   一、关于准则范围的比较   我国准则规定不涉及以下事项: (1)放弃非现金资产 (不包括股权 )取得股权; (2)企业合并中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  相似文献   

10.
彭兰香 《财会通讯》2006,(11):90-92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中,澳大利亚可以说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最全面的国家之一。2004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AASB)正式发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所发布的准则相对应的澳大利亚准则(Australian Equivalents to IASB Stan- dards,EIASB)。实施国际趋同战略后,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由三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以2005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北京签署的联合声明为标志.我国向全球会计界郑重宣布: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关联方交易披露以及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外,其他主要部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为了配合广犬会计人员认识与理解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我们从本期开始,约请会计准则研究的学者,系统介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异同,以供会计同仁学习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赵倩 《集团经济研究》2007,(21):352-353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争--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第8号)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本文就在企业会计核算的事务中,对资产组及其减值的认定、会计实务计量与核算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龚显益 《企业导报》2014,(15):106-106
<正>2012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并于2012年4月1日和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些制度的实施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对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加深认识和理解,为执行好这些制度提供帮助。一、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并于2000年1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企业执行.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在准则执行了一年的基础上,对原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于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执行.2001年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实施以来,对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会计利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其中某些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协调,不利于会计的国际协调工作.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财政部于2006年2月对该准则再次进行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本文就我国修订前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在计量模式和损益的确认方面作了比较分析,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在此次会计准则的重大变革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旧会计准则称为"非货币性交易")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进行比较,结合例题来揭示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并指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简称"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资产减值新旧准则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8项企业会计准则,定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文章立足于《企业会计准则8号——资产减值》,着重对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的确认与计量、应用范围与时间以及可操作性进行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必然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暂时性差异,进而影响当期会计利润,影响所得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本文将以固定资产为例,对资产减值损失的所得税处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会计准则是财政部1992年11月30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开端,到2006年2月15日发布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组成,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先后经历了近14年的努力才完成的。此前,国家财政主管部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曾在不同时间制订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国家去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号开始实施的。而国际上的会计准则,以及欧盟或者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会计准则,早在2oo5年就已经开始实施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表明了什么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目前整个经济环境、经济运行模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已经不属于传统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