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异同在学界出现不同观点,文章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类后,提出笔者的对此问题的见解,即法学方法和法律方法二者存在耦合关系,并且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对这种关系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言权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之一,必须加以尊重和保护。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联合国、国际非政府组织和世界各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保障语言权利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文献对于保护全球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维护少数族群的语言权利,实现语言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各国的司法实践中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财政与金融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资金配置方式,具有较强的功能互补性,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解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而导致农村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的困境。目前,我国财政与农村金融的关系呈现出分裂和扭曲的非正常状态,存在着财政激励缺位或者过度的问题。应当通过建立财政激励适度原则、市场化原则、开放性原则,不断完善奖励与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损失的分担和补偿、农业保险的扶持、农业贷款担保的扶持等方面的制度措施,构建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目的是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乌兰水泥厂将水泥、热电联产及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从而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保持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稳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和谐完美的统一。通过对乌兰水泥循环经济特点的分析,看资源型企业以循环经济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性,并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尹振涛 《金融评论》2012,(2):104-114,126
虽然中国近代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够成熟与完善,经历了多次金融风潮与危机,但其证券监管制度体系及特点,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其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本文以中国近代证券市场监管为研究对象,力求从立法和执法两个维度揭示出近代证券市场监管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余成峰 《开放时代》2020,(1):78-89,M0005
与经典社会理论的分析不同,法治实践在中国形成了一系列悖论特征,在劳动法、财产法、合同法、金融法、公司法和环境法等领域,形成了一种内外有别,呈现身份和产权差序化格局的法律体系。无论是形式主义或实体主义理论都不能完整把握其性质。中国法律社会学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的某派学说或者盲目坚持本土主义、实践主义的学术路径。要对改革时期中国的法治运动在全球和国家层面形成的特殊结构与悖论逻辑,在社会理论层面展开更为切实而深刻的分析,并在正义和规范层面对法治发展做出前瞻性的批判、反思和引导,这将是未来中国法律社会学突破学术困境、探索新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预算的法律本质--理论、日本特色与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预算具有多重属性,最根本的是法律性。预算的生成是以财政为核心的的国家制度现代化即法制化的过程,预算具备法律所有一切特质。日本对预算的认识是独特的,把以预算界定为与法律并行的统一国政运行的两大规范,预算只在议决时与一般法律不同,但其效力与法律是一的,甚至硬于法律。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亟需确立预算的法律地位,硬化法律效力,实质上是重建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8.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hinges on a dominant country acting as an international lender of last resort, injecting liquidity by recycling surpluses to countries facing balance of payments problems. The efficacy of this mechanism does not depend on the dominant country retaining a “creditor” status. Rather it has depended historically, on the dominant country’s ability to continue to borrow, in the face of growing external deficits without undermining the status of its currency as international money. A pivotal role is played by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hat allow the dominant country to borrow from surplus countries on one hand and lead to increasing fragility in peripheral debtor countries on the other. The paper argues that such triangular adjustment patterns underlay both the gold standard period where Britain was a net creditor and the present “floating dollar regime” wher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net debtor.  相似文献   

9.
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这种过度消费模式的形成既有其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其理论渊源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反观中国的消费模式,尽管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转型,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种谨慎型消费,正是这种谨慎型消费,成为了中国抵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道屏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加快消费转型的步伐,大力促进适度消费,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于汇率波动与国际贸易量的关系,学界一直存有很大争议,但经验检验尚不足以为理论分析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本文着重在如下三个细节方面做深做细:第一,更精确地测算汇率波动,发现并注重汇率波动对冲击可能存在的非对称特征;第二,以严格的内生性检验指导工具变量的应用;第三,模型设定采用联立方程同时考察出口需求和供给。文章发现,无论是贸易方向上还是贸易方式上,均没有理由认为汇率波动显著影响了出口需求,但汇率波动却显著抑制了中国的出口供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纠纷已成为一种多发性社会矛盾。从我国政治、文化传统来看,行政调解作为环境纠纷解决的重要途径,有着接受度高、程序简化、专业优势强等优点。在分析现行环境纠纷行政调解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立法使之制度化、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加强人员配置、完善调解程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闽江流域上下游之间自明清以来长期存在着倾斜性的经济联系,具体表现为上游向下游输出较多的产品,而下游对上游输出则少,原因在于两地自然条件上的差异。这一倾斜性联系在进入近代后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原因为流域区域化之后的整体特性,即对域外进出口贸易的高度依赖性。此外,近代闽江流域社会环境的恶化及区域中心城市不能发挥核心辐射功能是闽江流域上下游间倾斜性经济联系持续存在且不断加大的另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戴德明  邓璠 《财经研究》2008,34(4):82-92
国外研究者一般认为,上市公司存在着多元化折价问题。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多元化折价现象是否存在以及多元化折价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相关研究却很少。文章通过计算超额价值,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多元化折价现象,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多元化折价的主要因素。文章还发现,多元化扩张行为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水平的上升,从而使多元化折价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庄腾飞 《财经科学》2006,(11):45-52
本文在三个前提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由此建立了两个计量模型,通过对中国14个省区1991至2003年的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在转型经济时期的中国,公共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公共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非常弱的正相关关系.实证检验结果的政策意义在于,(1)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公共支出仍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效应.(2)有关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并发挥好公共支出中转移性支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对市场经济传统理论和经济法产生的沿革的对比,对生态经济下生态正义与经济法的时代使命进行了分析,看到了市场经济下的传统经济理论成为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指引了经济法调整经济运行的目标。文章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和生态经济思想的提出,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发生了改变,经济法的价值体系也应该做出调整,经济法的时代使命也必然发生改变。文章得出生态经济下的生态正义的结论,立足于经济法价值体系与时代使命的关系,通过对经济法的传统价值和传统使命的回顾,对经济法新价值与新使命进行分析概括,对架构经济法价值体系的经济学理论前提即"生态经济人"思想加以论证,最后总结了经济法的新的价值内容和价值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After 1995,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d housing and mortgage booms, fuelled by increased lending from less regulated institutions, such as hedge funds. At the micro level, the housing boom may have left families with more wealth, but the mortgage boom may have increased their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Using the Federal Reserve’s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 we consider both wealth creation and a select number of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measures of homeowner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housing boom wa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larger house values, but also moderated wealth gains and substantially greater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of homeowners. Both trends were more pronounced among middleincome and Hispanic families, who saw larger wealth gains, but also greater increases in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Given the breadth of the spread in homeowners’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alongside sharply higher house prices,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link between more deregulated financial markets and rising financial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7.
跨国并购是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模式。随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件的迅速增长,从制度距离层面对跨国并购整合效果与并购绩效的研究成为热点。然而,不同学者对制度距离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不同结论,其作用机制与效果仍待进一步探究。以中国上市公司成功实施的60起跨国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以样本企业并购事件发生前后两年总资产收益率变化为因变量,通过剖析制度距离不同层面及并购母公司国际经验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明确了制度距离不同维度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路径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scrutinises and criticises the notion of efficiency and the role of state in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property rights within the tradition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pecifically, the attempt is to criticise the efficiency view of the form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stitu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iciency concept cannot provide a sufficient rationale for explaining the origins of private property. Additionally,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North's thought are critically scrutinised, showing that his theoretical apparatus could be conceived as a paradise for the eclectic. Further,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 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North's treatment of the notion of state – is, also, critically examined. Although North’s work has virtues compared to the ‘naïve model’ of property rights by recognising and addressing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the issue of power in the form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stitutions, he does not succeed in fully accounting for the existence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due to his adherence to an individualist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9.
高原 《开放时代》2020,(1):63-77,M0004,M0005
笔者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之争这一古老论题出发,阐明了经济学中的形式主义思想在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是建立细节完全刻画的"全模型",并指出其背后的理念不在于建立普遍规律,而在于形成可以用以启发人们理解经验世界的辅助性认知手段。在澄清全模型方法认识论价值的同时,本文也指出其应用重点不在于形成理想化与意识形态化的叙事,而在于针对局域的经验事实,建立具有确定经验限定意涵的模型化推论,以阐明经验事实背后不易被单纯质性研究阐发的机制。当代经济学方法论显示的这一发展,可以被称为"形式主义经济学的实质主义化",对这一趋势的把握有助于揭示主流经济学独特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东道国母公司来说,组织学习是建立国际合资公司(IJV)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外方母公司相比,东道国母公司在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方面都处于劣势,然而由于地缘的优势,东道国母公司能够为IJV的运作提供必须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并依靠这些资源与外方母公司展开谈判,对IJV实施必要的控制,从而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研究了东道国母公司对IJV所采取的资源控制、人员任用控制以及IJV学习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选取我国华南地区的96家合资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资源控制、人员任用和IJV学习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母公司采取的资源控制并不直接影响IJV的学习绩效;但是通过东道国母公司对IJV的人员任用控制、资源控制会对IJV的学习绩效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