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更多需求。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讨论了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引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力资本升级视角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东中部地区表现更明显。渠道识别显示:机器人应用会引致生产技术升级,通过催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挤出部分低技能劳动力来促进人力资本升级,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还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产业链传导对制造业上下游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应当分流培养企业内高、低技能人才,合理规划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进程,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使用率和研发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字技术对劳动力结构的冲击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微观企业主体视角,采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结构变动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从劳动力学历结构来看,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减少低学历劳动者的需求,同时增加高学历劳动者的需求,并优化企业的学历结构;从劳动力岗位结构来看,数字化转型对生产型员工产生替代作用,对销售型和技术型员工产生互补作用,有助于推动劳动力岗位结构调整,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对内增强专业化分工优势,对外提升供应链效率,以优化产业链,从而增加企业对高技能员工的需求,促进劳动力结构升级;同时劳动保护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雇佣高技能劳动力,挤压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低技能均衡概念的提出、理论解释、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典型国家的政策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发现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岗位和培训供给效应、企业研发成本过高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产生低技能均衡的4种主要原因.低成本、低价格、低技术的市场战略,是经济陷入低技能均衡的重要特征;企业研发强度越强,劳动者人力资本累积率越高,经济的固定增长率越高,越容易走出低技能均衡,实现高技能均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实现整体经济高技能均衡的必要条件;政府推动经济产业和劳动者技能的协调发展是破解低技能均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苏州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招商引资来发展出口加工业的外向型经济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在赢得赞许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质疑。为了辩证地看待苏州模式,我们运用新古典理论中的增长模型,分解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对苏州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发现技术进步对于苏州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主导作用,这是苏州模式中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是由于苏州市存在明显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水平的二元化格局,即先进技术往往为外资所牢牢掌握,因此,在新苏州模式中,如何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9,(11):113-119
本文估算了1999-2016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分行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及技能溢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数量占比和报酬占比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尤其是2010年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且资本密集型行业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技能溢价则在2004年达到最大,此后逐渐下降,说明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增速高于需求的增速,"新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形成,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能溢价在样本期间一直低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为加速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未来尚需大力培养适应"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并积极完善工资的市场化决定机制,同时还要预防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拉高作用可能导致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7.
集聚经济影响不同规模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同时会加剧城市内部劳动力工资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拓展的双层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构建分析城市规模对技能工资差距影响机制的模型,从劳动力技能溢价的角度对城市规模导致的城市内部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CHIP2013微观数据,实证探讨城市规模是否存在劳动力技能偏好从而影响城市内部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可观测的劳动力个体特征、城市特征以及行业和省份固定效应后,城市规模对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及在改变技能划分标准、工资计算方法和城市规模划分方法后,结论依然稳健。本文为中国技能工资差距的扩大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主要从投入角度对房地产投入要素价格变动问题及其与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关系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投入要素价格变动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理论分析首先,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房地产企业的投入要素如何影响其投资企业的。生产目的是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假定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其投入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企业在考虑如何组织其生产要素的组合以形成最佳投资额时,主要考虑的是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当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一方面它会影响企业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角度出发,研究以中间投入进口关税削减为代表的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市场势力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本文构建了企业层面的中间投入进口关税。实证研究表明,中间投入进口关税削减通过成本节约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扩大企业产出规模、增加企业的进口中间投入要素占比和使企业向产业上游移动,从而增强企业的劳动力市场势力;这一结果对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势力衡量方式、中间投入进口关税衡量方式、回归样本等都是稳健的。在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应当限制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合谋,提供多元完善的职业培训和完备的公共服务,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竞争性,保障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逐步渗透引起社会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13-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智能化投资和智能技术应用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智能化转型指标,从微观视角探究了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企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地驱动其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表现为智能化转型的加深会提升科技人员、营销人员等从事复杂性工作的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而降低加工制造人员、行政人员等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在一系列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这种驱动效应不仅源于智能化转型对低技能岗位的直接替代和对高技能岗位的直接创造,还能通过促进企业向价值链上游的技术创新和价值链下游的制造业服务化加以实现。(3)受劳动力市场分割、行业属性和政府补贴差异影响,在低劳动力市场分割地区及企业、信息产业和低政府补贴企业中,智能化转型对劳动力结构转换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的驱动效应,丰富了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就业的相关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效率工资理论基本逻辑基础上建立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即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短缺和低技能劳动力的过剩。基本结论是,雇主与雇员信息不对称,雇主有激励去实施效率工资,由于同样工作给高技能劳动力带来边际劳动负效用低于低技能劳动力,继而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效率工资效果好于对低技能劳动力,所以雇主倾向于雇用高技能劳动力。这样,在一定劳动力供给结构下,高技能劳动者就相对短缺,而低技能劳动者则过剩。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人才是电网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和内在动力。目前,国内电网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企业原有的高技能人才也需要更新知识和储备技能。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现已成为电网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就电网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做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对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制造业FDI撤离已初现端倪。本文通过建立模拟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预测了制造业FDI撤离的就业效应并比较不同应对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撤资加速了中国资本深化,对就业有明显的负面冲击,劳动参与率显著下降,就业冲击将随着撤资规模的扩大而持续放大。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撤资的就业冲击将集中爆发于城镇。对于中国的就业宏观调控,供给管理政策优于需求管理政策,其中降低资本税率的长期综合调控效果最优,是现阶段促进就业的良好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经济体制转型阶段,一方而快速技术进步会起到诱致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加速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高技能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会表现出高低技能劳动力间工资差距的拉大,使人力资本收益率上升,从而诱致人力资本投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本形成。  相似文献   

15.
院文章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既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也考察了中间产品贸易对基于要素密集度特征的分部门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说,中间产品贸易会拉大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分部门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襄阳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推进,引进企业越来越多,用工需求量急骤增加。2013年以来,襄阳市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用人难问题越来越突出,用工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襄阳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企业用工难的主要症结企业用工需求量急骤增加,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一是新增企业和现有企业扩大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增加与劳动力增长不成正比。而另一方面,襄阳市城镇新成长劳动力逐年减少。经统计,今年可供给的劳动力为15.8万人(其中新成长劳动力7.8万人,失业下岗人员7.7万人,复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不仅关系制造业的发展,也关系民生中的就业问题,文章对我国制造业中的劳动力行业分布和区域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主要从区域、学历、技能三个侧面勾勒出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特征,描述了我国制造业对劳动力需求特征,为保障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合理培育和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伦蕊 《企业经济》2005,(9):68-70
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型高技术企业的资本、劳动力及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产出效率,通过拟合大型高技术企业生产及新产品开发过程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论证出我国大型高技术企业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并从企业合理规模边界、规模扩张模式、技术进步路径、技术效率瓶颈和人力资源利用等多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LMDI指数分解方法,建立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模型,并以江苏省工业企业为例,实证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首先,分析生产要素流动对部门资本利用效率、部门资本深化以及部门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其次,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最后分析各类型企业的资本利用效应、资本深化效应以及劳动力转移效应对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表明,加快生产要素转移,既有利于提高各类型企业的资本利用效应与资本深化效应,又有利于提高劳动力转移效应,从而有利于加快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对生产函数的描述,还是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都将对资本性投入产生影响,并将传导至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动态过程中。利用2009~2018年的上市公司数据构建研究样本,试图通过综合的理论分析与系统的实证检验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了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企业通过主动削减债务融资确保企业稳健经营。这种负向的资本结构调整现象在人力资本层次较低的企业中更加突出。进一步地,行业波动性、外部融资依赖程度及资产可逆性较低的企业,劳动力成本对资本结构的负向影响更显著。进行动机考察发现,高劳动力成本企业削减了债务融资后,股票的年度回报率显著上升。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不仅锚定于目标资本结构,还应部分归因于劳动力成本影响下的经营杠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