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完善林权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林权一词在党和政府文件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林权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丰富,但是林权的内涵和外延却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法律界定,这种状况妨碍了林权的流转,影响了林业改革的深入,通过对现行法律制度中有关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等制度设定方面问题的分析,表明当前亟需通过法律明确林权权利性质及其内容、完善林权权利的登记和保护制度,保障林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云南省林权抵押贷款现状、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建议:尽快协调出台《全国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组织召开林权抵押贷款现场会推广云南经验做法,加快编制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加大标准化建设试点力度,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大林业贷款贴息,尤其是对农民个人的小额贷款贴息力度,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范围,提高财政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3.
2011年,山东省泰安市全面完成了320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在搞好主体改革的同时,泰安市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在林权流转平台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林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泰安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成果以及配套改革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推进配套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户角度出发,研究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根据实地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户收入变化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根据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林地块数、家庭人均年纯收入、是否有林权证、是否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是否有木材采伐等影响因素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的作用效果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林业相关部门要全面落实林权证发放工作、全面落实林改配套改革的实施、鼓励农户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最新林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宽甸县四平村10组,2003年2月自发进行集体林权承包到户改革,村民举手表决认同;2005按照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要求,总结出10个步骤,进一步完善了改革。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林业生产力,全村造林、营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兴林有希望,富民有奔头。林权到户后,各级林业部门的职责是主动为林农搞好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神树经营林场林权制度改革的调研,从承包模式、经营模式、管护模式和政府角色转换四个方面,总结了神树经营林场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指出了神树经营林场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实施政府主导的林下经济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模式;多渠道解决林改户资金压力大和融资难问题;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相似文献   

7.
林下经济是一种生态循环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林下土地资源的优势,实行林下种植、养殖、旅游等为一体的生产模式,让农业、林业资源得到共享,发展互补优势、循环相生的生态林业模式。晋城市是山西省重点林业城市,气候良好,土壤肥沃,集体林地较多,并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下经济已是必然趋势。主要结合晋城市林业概况,探讨了晋城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政府职能与政策保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从维持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率、发展基础事业3方面分析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调整与定位。同时,提出并论证了林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该及时调整国有林地经营方式、林木限额采伐、林区管理模式、林地承包经营权、市场运作方式、森林保险机制等几个方面的林业政策,进而构建了清晰的、排他的和可交易的林业产权,促进国有林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辽宁省8个县(市)340户林农的调查数据,从林木生产与林下经济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情况。结果表明:林改后辽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的林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过小、林业合作组织数量太少、林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鉴于此,提出在林木生产与林下经营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中的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森 《农村经济》2012,(4):47-49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主体改革,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配套改革部分,积极探索林权流转和林业经营的新型模式.然而,在此过程中原有的诸多制度性障碍仍然制约着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从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农户最切身相关的林业补偿和经营问题,尤其关注林改后国家公益林建设、林业经营产业和规模化、森林资源保护等问题,并提出推进四川集体林权改革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在补偿与经营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平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后,大力推进新型林业经济组织的发展,涌现出林农专业合作社、林业承包大户、家庭林场、林业种植公司、林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林业经济组织。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发现新型林业经济组织的发展存在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成本回收慢;林权融资体系不顺畅,融资成本高,经营资金压力大;林业保险险种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低;商品材采伐指标限制等障碍因素,需要政府配套政策的完善推动新型林业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山西省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城乡一体化推进造林绿化,勇闯先河开展林权改革,绿色转型壮大林业产业,持之以恒管护森林资源。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干果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力抓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13.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福建省三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顺利、成效显著。体现在完成主体改革要求市场,建立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建立县级公益林补偿制度等六个率先。改革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包括林改前遗留问题排查、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林业投融资体制深化,林业管理服务体制完善等,提出构建合作经营新主体、林业生产要素聚集新机制、林业可持续经营新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栾川县林业局2015年2月被确定为国家级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在林权流转过程中,"回头看"活动已形成长效机制,促使林权流入方先后投资总额达8亿以上。示范带动,助推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强化仲裁,把林权纠纷消灭在基层;扶持引导,强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栾川县林业局在"林权服务体系、财政扶持制度、金融支持制度、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4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力争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前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背景出发,对现阶段林下经济适应集体林权制度的发展模式进行思考,介绍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新时期林下经济模式,提出了拓宽资金流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等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时间服从稳定"的原则,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发展、富民、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和"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走在建设富庶美丽的幸福新梅州前列"的发展目标,以鼓励农民兴办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股份合作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和森林旅游产业,积极地推动全县林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增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南方集体林区90%以上的林业用地属于集体所有,因而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林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相对其他产业来说,其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也导致了农民发展林业的意愿较低。农民在林权主体改革中获得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后,其对实现林权带来的经济利益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本文认为,保障改革成效的配套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农民投入林业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1年对全国22省(区、市)76村105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跟踪观察了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庄实践态势,并对其经济、社会绩效进行了评估。调查显示:近7成的农户领到林权证,与林改前相比,样本户的承包山总面积累计有10%左右的增加;农户对国家林业政策稳定性仍有疑虑;部分地区政策执行不到位;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实施面临一些困难。研究表明: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户对林地的投入有所增加;林农收入有所增加;社会资金向林产业积聚,社会造林绿化积极性提高;林下经济取得了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兴文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谈起,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紧紧“围绕构建生态强县、旅游大县”的发展战略,如何坚持把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林权制度改革力度,认真抓好抓实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林业工程,全面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兴文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林下经济,是依托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种养、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工程等为内容的林下利用生产经营模式;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农、林、牧、副协调发展的复合型林业生产新模式;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传统林业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举措。古田县作为闽东北内陆山区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林地诸多、土壤肥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