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皓洁 《企业导报》2014,(23):175-176
近20年来,全球废除死刑的步伐逐步加快,废除或限制死刑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在这样一种全球背景下,我国在限制死刑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改革,特别是三中全会对这一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在死刑领域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更深入的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全球废除死刑的步伐逐步加快,废除或限制死刑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在这样一种全球背景下,我国在限制死刑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改革,特别是三中全会对这一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我们在死刑领域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更深入的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3.
死刑的存废是一个古老但历来颇受世人关注的话题。原因在于,死刑关系一个人的生死。死刑的威慑力究竟有多大?对杀人犯不处死刑能否得到普遍大众的认可?死刑是否真能阻止住恶性暴力犯罪的日益增加?本文从四个方面:死刑存废之争,减少死刑保障人权,死缓制度以及死刑复核程序来论证这些问题。着重讨论死刑的人权保护和价值观的转变——努力限制和减少死刑。  相似文献   

4.
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又被称为极刑。死刑是刑罚史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这种残酷野蛮的刑罚方法,愈来愈受到人民的怀疑,死刑的废止与限制成为当今法学界的热门话题。二者交锋激烈,短期内还难将有绝对胜负,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文化多样性的环境影响下,同时伴随着人权观念的继续深入人心,死刑的废除与限制是必然趋势,是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死刑作为一种形式简单的刑罚,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未产生较大的发展变化,只是随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执行方式和执行标准。近代自从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便出现了死刑的存废之争,成为刑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从而也带动了很多国家死刑制度的演变。目前世界各国对待死刑的政策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完全废除死刑,有的部分废除死刑,有的保留死刑,但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我国是至今保留死刑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规定死刑罪名数量最多的国家。笔者从公正性、效益性和人道性的三大价值标准,简述我国死刑的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6.
纪留利 《民营科技》2013,(4):190-190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刑罚体系中最具特色的、是最古老、最为严厉的刑种之一。,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人权运动的发展,生命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使得死刑的存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废除死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然而,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由于社会矛盾复杂,及受传统刑罚观念的影响,死刑的保留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现结合我国死刑立法、司法的现状,阐述自己认为保留死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自贝卡里亚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对死刑存在合理性的质疑以来,有关死刑存废的探讨一直没有间断,有些国家在立法上也已取消死刑。我国学者对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现阶段仍应保留,我国立法在保留死刑的同时限制了对死刑的适用。尤其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对死刑提出比较大的修改意见,值得我们对死刑的立法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贝卡里亚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对死刑存在合理性的质疑以来,有关死刑存废的探讨一直没有间断,有些国家在立法上也已取消死刑.我国学者对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现阶段仍应保留,我国立法在保留死刑的同时限制了对死刑的适用.尤其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对死刑提出比较大的修改意见,值得我们对死刑的立法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传统的死刑观念不断受到冲击,限制、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社会刑法制度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的社会历史状况,我国目前不宜废止死刑,而应将对死刑的严格限制作为最佳的突破口,最终达到废除死刑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经济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是贪利型同时也是智能型犯罪。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犯罪的数量和形式在不断增加,我国对经济犯罪的惩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与此同时,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际上死刑逐步趋向废止的大前提和我国死刑的适用越来越慎重的观念指导下,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与替代问题,不断受到广泛的认同和讨论。本文从死刑的适用标准、人道主义观念以及经济犯罪所侵害的法益等方面论证经济犯罪死刑废止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死刑替代刑罚。  相似文献   

11.
死刑作为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手段,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但我国在实践适用中却出现偏失。而现如今"宽严相济"的提出,特别是近日"死刑案件适用证据"、"非法证据排除"两个重要文件的颁布,要求死刑在适用上注重死刑适用上的公正性,克服现有死刑适用在实体法和程序法层面的偏失,实现死刑适用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死刑,又称生命刑,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手段的方法。死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刑罚,历来都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被认为具有最大威慑力的刑罚方法。其存在也被认为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直到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废除死刑的论述,人们从尊重生命权和天赋人权的角度,对废除死刑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引起人们对死刑利弊的激烈争论,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死刑的存废之争。本文结合人文理念下的中国,司法现实,国外对死刑的存废之争讨论以及我国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中瑞 《民营科技》2011,(10):171-171
随着人权观念的日益弘扬,生命将日益被视为不可剥夺不可克减的天赋人权。从中国的社会的实践出发,尽管保留死刑已经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挑战,但全面废除死刑的社会条件目前显然还未成熟。如何对死刑制度改革,推动中国废止死刑的进程,才是当前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死刑曾经在历史上对维护国家统治及其社会安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权保障的重视,限制死刑、控制死刑甚至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各国立法发展的潮流,在我国目前虽然就废除死刑还不具备现实条件,但对于死刑也同样秉持着"少杀"、"慎杀"的原则.首先从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存在的缺陷入手,特别指出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法律监督中缺位,以此来探讨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贪污罪研究     
贪污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大重罪,然而由于立法,还有学者们对贪污罪犯罪构成的不同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贪污罪的争议并没有停止过,以致于在贪污罪的死刑存废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贪污罪应当保留死刑,同时提高相应量刑幅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王斌余案件开始分析了当前死刑适用的深层理念,认为在立法上有必要取消部分死刑刑种的配置,根据故意杀人罪的不同情况,配置其罪刑系列,将死刑限制落实到司法实处。  相似文献   

17.
胡羽知 《活力》2005,(7):172-172
一、现阶段的基本死刑制度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就提出了“保留死刑,少杀慎杀”的指导思想,确立和坚持了“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的死刑政策。这反映了党对死刑性质和作用的理性认识;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在“严打”和“禁毒”的斗争中,出现了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注重适用死刑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1997年的刑法中,死刑立法不断扩展,适用死刑的数量骤然增多。至此,我国的死刑政策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张笑 《企业导报》2010,(2):258-259
死刑存废之争由来已久,众说纷纭。以驳立论,在评析对方观点的过程中,以社会契约和功利主义为背景,阐述了在以死刑存废问题为基点所涉及的关于死刑的正当性、效益、国家与个人权力关系等问题上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从两汉萌芽到明清成熟,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程,其相关程序与内在价值是一笔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通过介绍其主要特点,观古鉴今,提及了几点对当代死刑复核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栗洁  蒋少可 《企业导报》2014,(3):195-195,13
死刑作为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在我国的刑罚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地位。但我国死刑制度罪名过多,涉及面过宽,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刑法修正案(八)删去了13个经济型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从而提高了我国保障人权的状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使我国死刑制度更趋完善,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但我国的死刑制度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使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